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保证书 > 内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平均数丨浙教版,(3)] 五年级平均数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19 17:29:27     阅读: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和”先总后分”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引入。老师想知道:咱们学校四年级一班和六班孩子的平均身高,谁更高些? 这里出现了新名词”平均身高”,在统计学里叫做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 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 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出示我们学校四年级体育活动踢毽子比赛图(5个男生,四个女生),课本例题二 汇报自学例题2问题,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总个数÷总人数=平均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平均数丨浙教版,(3)] 五年级平均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平均数丨浙教版,(3)] 五年级平均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