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承诺书 > 内容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及实践路径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5:28     阅读:


  摘 要:我国计划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7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他们充满活力和发展潜质,经过几年的磨练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成为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发展的责任。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大学生,储备最关键的人力资源,为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未来的发展,积蓄最核心的力量。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困境;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贾晓丹(1980-),女,辽宁丹东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赵景辉(1963-),男,辽宁本溪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立项一般课题“万众创新背景下的辽宁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号:2016lslktzijyx-08),主持人:贾晓丹;全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主持人:赵景辉;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现代学徒制下关联群体利益平衡机制实践研究”(编号:W2015214),主持人:贾晓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27-0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达沃斯论坛上还指出“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这些标志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下正在逐步进入常态阶段。与此同时,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也经历了2002年以前的只有少数高校的推进萌芽期;2008年质量工程设立了30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并推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探索期;2010年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的普及期;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这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程的标志性文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号召,社会需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教育随之迎来了春天。至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开始正式进入全面高潮期[1]。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困境
  随着互联网——跨界融合的不断升级,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其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近年来,我国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其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虽也不断加强,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理念不断深入。高校在创新创业领域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借鉴的经验很少。高校在思维认知、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力量、资源分布、孵化平台、管理制度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其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依旧矛盾重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知存在误区
  部分院校仍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高度,依旧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范畴或者少数创业者的事情;片面地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和小老板;甚至是为了解决就业和缓解就业压力才开展的教育工作,这些都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片面理解甚至曲解。我们都知道,每年有近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可是从历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来看,其中80-90%的毕业生最后都被各大中小企业所吸纳,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和通路,那么究其根源企业源于何处,其最初也是通过创业来完成的,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忽略和遗忘。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少系统规划
  有调研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表现在对创业创新教育虽有重视,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不清,方法不当,内容不新,创业教育普及和覆盖率较低。尽管大多数院校尝试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无论是课程学时还是内容设置的速度和深度都过于形式化,再加上学生消化时间又短,并没有实质的收效;有的甚至与专业教育脱节,与实践教学脱钩,实务指导力度不够。由于缺乏统筹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创业教育、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实践各环节分唱“独角戏”,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更有甚者将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沦为一种形式,让创业大赛变成了口才表演,将创业孵化器变成了卖货一条街,将创业实训演变成了低层次摆摊,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背离了创业创新教育的初衷,没有起到推广示范的作用。还有的指导服务工作只是停留在喊口号上,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教材,导致和之前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相差不多,让学生误以为创业是为了就业做备胎用的[2]。
  (三)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缺乏有效运行机制
  目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往往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而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管理,工作责任界定不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长久有效开展。有的院校成立独立的部门管理,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放在了原有的部门中,其中设置率较高的是就业处、教务处。种种迹象表明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统一的规范界定,也没有实现跨界融合、专业融合的合力,更缺少成功的系统运行管理经验借鉴,校内资源缺乏统一整合,校外资源缺乏跨界沟通,很难形成合力。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及实践路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及实践路径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