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倡议书 > 内容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7:47     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以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着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强化创业理念教育、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专业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营造鼓励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和搭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等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途径
  
  创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在美国创业教育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峻。进一步创新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快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非常迫切的课题。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通过相关课程体系的学习,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从狭义上讲,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创办企业的能力。
  (1)创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尽快提高全民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入学率会更高,这势必给学生就业带来更大的难度。所以,没有创业教育作支撑,大学生就业问题将难以有效解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也将失去意义。这就需要高校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彻底变革,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说,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带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2)加强创业教育是高校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毕业生“实力市场”的形成,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愈来愈高。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年形成的传统培养模式,使学生缺乏社会所需要的良好创业能力、鲜明个性和创造型思维,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正确的办学定位和服务定位,围绕办学目标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3)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该组织成立50年以来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两个文件都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在国际上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撑,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高等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世界性变化趋势。
  (4)创业教育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如果大学生只会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不去积极地创业和开拓事业,将会造成智力资源的浪费,会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为高校为社会输送的大量毕业生如不能顺利就业,那么就会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步伐。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这既可增强国家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社会失业、就业的巨大压力。
  2.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加强创业教育是高校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的需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进程中,大量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已成为客观现实,再加上我国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务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愈来愈突出。然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短期内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不可能迅速增加。这就需要教育学生超越自我,引导和鼓励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去自主创业,通过创业更快实现自我价值,以增加就业机会来为社会做贡献。
  (2)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不断整合,人们转岗机会增多,转岗机会加大。因此,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转岗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开阔他们的就业视野,使大学生们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在私营企业、中小企业、艰苦地区就业来打破传统就业格局。
  (3)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开展创业教育,意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和提高他们创业的基本素质,为国家培养各种创业型人才,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知识、技能等创业的智力因素等方面得到锻炼,并提升他们在理想、报负、信念、意志和毅力等创业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毕业后承担起创业的重任。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在这种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成立创业研究或教育中心,开展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300多所高校专门设立了相关学院和研究中心,创业教育已形成一定气候[3]。尽管政府和高校一直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创业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凸现出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尚未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环境氛围
  一是学生参与人数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始于创业大赛,印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学校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因期数、人数限制也设定了门槛,并非人人有机会参加。二是社会企业支持的热情不高。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企业对参赛项目的签约数和签约金额均不理想。该状况虽与企业界评委安排太少有直接关系,但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参赛作品缺乏设计的实践基础,多是凭空想象,难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再加上学生不切实际的报价等,导致企业界谨慎介入。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