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倡议书 > 内容

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09:03     阅读:


  创新人才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中小学应如何根据学校特色、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实施创造力开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呢?实践证明,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的创造力开发“3333工程”,即目标“三维度”、内容“三结合”、保障“三关键”、评价“三原则”,对中小学校特色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创造力开发 创造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校本化 学校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小学应如何根据学校特色、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实施创造力开发,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奠基呢?我国已有部分中小学校对此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1]。实践证明,以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学会发明”为重点实施创造力开发的“3333工程”,当属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的“经典案例”[2]。
  所谓创造力开发“3333工程”,即以“学会发明”为重点,实施目标“三维度”、内容“三结合”、保障“三关键”、评价“三原则”工程,探索学生创造力开发的校本化路径,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一、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的目标维度
  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学校,主体是学生,关键是教师。因此,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实施的目标应该兼顾学生、教师和学校“三维度”。
  1.学生维度:“七会”促进创新发展
  学生维度目标的核心是创造力开发[3],促进创新发展。以“学会发明”为重点,研发实施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表述为“七会”:会看——科学观察;会找——敏锐发现;会想——大胆构想;会画——方案设计;会做——动手操作;会写——研究报告;会讲——交流分享。同时,依据斯腾伯格的创造力的智力、智力方式和人格三维模型理论[4],践行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五种精神”(质疑、批判、团队、奉献和敬业)、“五种意识”(竞争、冒险、责任、环保和维权)和“五种作风”(严谨、求真、谦虚、诚信和高效)。
  2.教师维度:“五能”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维度的目标主要是提升素养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以“学会发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重点,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专题教研组”,开展创造力开发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具体表述为“五能”:能学习——自觉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最新科技动态信息;能设计——进行创造性教育课堂教学和相关活动方案的设计;能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发明选题、文献检索、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和成果表达;能合作——与其他教师团结合作、相互信任,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能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并开展交流分享。
  3.学校维度:“三特色”促进特色发展
  学校维度的目标重点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特色发展。以“学会发明”为重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实施,构建创造教育特色项目,开发创造教育特色课程,打造创造教育特色学校,彰显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具体表现为“三特色”:特色项目——以具体项目如发明创造为突破口开展创造教育活动,打造学校教育的特色项目;特色课程——以特色项目为重点开发创造教育校本课程,打造学校教育的特色课程;特色学校——以特色课程为中心形成创造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创造教育品牌特色学校。这“三特色”是依次递进的,核心是特色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的内容选择
  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实施的重点是内容选择,要坚持硬件与软件结合、已有与开发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在具体选择内容时,以校内与校外资源结合为核心,兼顾硬件与软件资源、已有与开发资源。
  在校内,充分盘活已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潜在资源,改进课堂教学,将创造教育思想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和各项主题活动中,特别是与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等融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逐步完善创造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库;建立专题网站,发布创造教育课程发展蓝图、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基地动态、交流信息、成果展示、咨询电话等。通过软件和硬件资源开发,为学习创新、实践创新、尊重创新、分享创新成果营造和谐灵动的校园生态环境。
  在校外,一方面,成立“创造教育顾问委员会”,主动争取省市教育、科技、科协部门的政策支持,并与高校结成联盟,与专家学者保持主动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建立“校企联盟”,与学校周边的典型企业建立协作关系,联手拓展创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参观考察和实践基地,让学生感受现代气息、开阔科技眼界、体验创新魅力;再一方面,利用“家长学校”,发挥家长优势,邀请来校讲学,或承接、联系、协助学生开展项目调研、设计、制作、调试等工作,通过家校沟通打造创造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三、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的保障关键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实施的因素很多。实践证明,紧抓组织管理、师资队伍、资源开发“三关键”是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实施的有力保障。
  1.建设和强化组织管理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组织管理。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科协组织,能搭建更好的创新活动组织管理平台,使创造教育走上组织化、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科协是创新爱好者之家,参与科协的学生有一种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更有利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科协正副会长和正副部长(如研究部、发明部、实践部等)均由学生担任,而校长和教师作为理事长和秘书长,起辅助指导和服务保障作用,为学生创新活动指引方向、提供服务。建立科协组织,可让学生加入科协后,对创新的认识改观,增强创新意识。

《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