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倡议书 > 内容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类型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11:11     阅读:


  摘 要: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面向工农群众,为实现革命斗争胜利和发展根据地服务。为完成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任务,依据不同的职业群体的工作生活方式,将川陕根据地的教育分为红军教育、地方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基础教育四大类。它们灵活多样,因时制宜,立足于群众和革命的特点,为当时宣传党和苏维埃,支援红军,巩固根据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希望为当前革命老区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川陕革命根据地;教育类型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面对国民党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主力为保存力量,一路向西,在四川东北与陕南地区建立起来的根据地。鼎盛时期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到渠县,北至陕南,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余万人,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统辖下屹立在川陕边区的一个辽阔强大的革命根据地,其苏区版图仅次于中央苏区,成为全国第二大区。[1]教育伴随着根据地的巩固而不断发展。由于战争频繁和敌方的经济封锁,根据地的物质条件较差,但依据不同群体的工作生活方式,针对性的采取分类教学,将红军、政府、群众中的大人孩子都纳入教育体系中,为革命做出积极贡献。
  1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政策和组织管理
  1932年12月,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作为指导川陕省各项工作的根本大法,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阶级战争许可的范围内,应开始实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首先应在青年劳动群众中施行,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力,积极的引导他们参加政治的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这从根本上规定了川陕苏区教育的性质,保障了工农群众的受教育权。
  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群众的基本权利只是第一步,受教育权的实现必须结合川陕区的实际。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简称党代会)和第二次党代会的文件中,都着重强调了“扩大川陕苏区,消灭四周敌人”,“争取苏维埃政权在西北一省数省首先胜利”[2]这一中心任务。在其指导下,重点发展社会教育,尤其是对青年群众的教育;通过学校和训练班等,积极发展干部教育和红军教育;各地设立了列宁小学,保证了基础教育的实施。另外,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还制订了《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对专门人才的工作要求和成果、薪金及子女家属的生活优待等进行说明,以争取知识分子为文化教育事业服务。
  川陕省教育的组织管理主要依托于它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巡查制度。苏维埃政府在省、县、区均设置了文化教育委员会(简称文教委会)进行管理。省的文教委会下设三局:学校教育局、社会文化局和国家出版局,分别负责各级各类学校事务,识字班、俱乐部等社会文化机构事务,以及出版业务。县文教委会负责举办高级列宁学校,审查各区教师资质和文化教育的成绩以及领导俱乐部等;区文教委会则主要是举办初级列宁小学,审查各乡教师和文化教育成绩,领导俱乐部,设立布告处等。乡村设文教委员(不脱产),主要负责办理初级列宁小学,设立红场,进行识字、读报、体育等文教活动,张贴和解释布告标语等。
  2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类型
  教育类型是基于教育的对象、任务、内容、形式对教育实践所做的划分。学者对川陕区的教育类型多有探讨。王炳照等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华民国卷(下)》中将根据地的教育体系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普通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并认为三者的关系为: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和普通教育;赖志奎在《苏区教育史》中将川陕区的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干部与部队教育以及普通教育。在前人的基础上,立足于不同群体的工作生活方式,将川陕苏区的教育划分为红军教育、地方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基础教育。
  (一)红军教育
  红军教育分为红军战士教育和红军干部教育。面对地方军阀的反复围剿,保存实力并不断发展扩大红军是战争的必要结果。苏维埃社会全民皆兵,但想要完成群众到战士,优秀战士到领导干部的转化,就需要日常训练教育以及专门学校培养来引导。
  合格红军战士“要有阶级自觉和深刻的政治认识,深湛的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学习无产阶级的一切聪明”,“勇于牺牲,吃苦耐劳”,[3]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纪律观念,有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志气。依据上述要求,其教育内容从政治、军事和文化三方面进行,政治和军事方面是重点。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红军的任务和宗旨、纪律、革命信念和政治常识等内容;军事教育主要是基本的武术、武器训练以及战斗知识,甚至在火线上,官兵互教、兵兵互教也是常见的;文化教育,特别是识字教育,从每天认识三五个字做起,通过联队竞赛,鼓励战士们识字、读报和讨论文件。
  红军干部教育在苏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除了日常在职培训之外,还设立了相应的学校进行培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就是在第二次黨员代表大会后筹建的。属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后与红军大学合并。学员大多是工农出身的青年群众。先后招收了两期,共400多人。彭杨学校致力于培养红军和地方武装中的基层骨干和军事政治人才。学制为半年到一年。每期编为军事队和政治队进行教学和训练,二者的教学内容均涉及政治教育、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但各有侧重。红军大学,亦属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与彭杨学校合并后吸收了近千名青年入学。红军大学意在培养高级军事政治干部。校内分设高级班、初级班、政治班、特种兵器班、教导队。学制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学员从师团营级干部到青年学员,一边学习一边总结入川战斗经验。陈昌浩、徐向前等领导人在红军大学讲过课或做过报告。
  红色卫生学校由医护人员训练班扩建。招收学员的要求和彭杨学校类似,目的在于培养红色医务干部。学校分设西医班、中医班、看护班。每班40人。学习期限为3个月。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业务课,其中基础课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教育内容,业务课按班级分为西医的业务课和中医的专业课。
  (二)地方干部教育
  地方干部教育出现于根据地扩大之后,早期红军抽调人员到地区工作的形式无法满足新辖区的需要,自行培养人才,带领群众完成土地改革等相应工作提上日程。地方干部教育主要有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种形式。在职干部教育表现为在岗实践学习和短期的培训班。前者包括举行理论讨论会、支部会议等形式,后者则由需要的部门机构自行培训。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类型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类型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