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倡议书 > 内容

浅谈学科互涉视域下的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8:03     阅读:


  摘要:在大力提倡教育理论创新的当今,很多人认为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已经失去了生存价值,所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所面临的是学科地位下降的逆流。其实不然。教育史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用历史的视角审视今天的教育理论创新,还可以为教育理论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本文浅谈学科互涉对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的意义及产生的背景,并分析教育史研究在学科互涉的条件下所采取的理论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学科互涉;教育史;理论创新;知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67-02
  教育史是一门以历史研究方法论为基础,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教育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1]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是在原有教育史理论扬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突破性的思维活动,产生新的认识,进而提出新的教育史理论的过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教育史理论大多都是平面的、单向度的,缺乏对国内外有效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缺乏对教育史理论进行综合创新的意识,这就在客观上削弱了教育史理论功能的发挥。然而学科互涉的出现,让教育研究者在面临教育史研究的瓶颈的时候,为其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契机。
  一、学科互涉对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在对教育史漫长的理论研究中,始终对教育史到底属于哪门学科,有着不同的争论。一方面说教育史属于历史学科,因为它所探究的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而教育历史只不过是庞大的历史整体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说它属于教育学科,虽然是研究历史问题,但更多的是用教育的视角去探析教育历史问题。因此,为了确保教育史独立自主的地位,采用学科互涉的方法践行教育史研究,使其在理论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1.加强教育史研究有机整合,提出更有价值的创新观点。在进行教育史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学科互涉的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对教育历史活动和教育现象的有效整合,甚至能够将原先的定势思维转换一个逻辑路径,实现更具突破的创新。例如,在学者刘海峰潜心二十载来做科举学研究,走的就是跨学科的道路。谈到科举学,人们脑海里总是容易产生一种思维定势:科举是禁锢学子们思想和行为的牢笼和枷锁。“科举”本是一个历史问题,但刘海峰从科举对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1996年所出版的《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一书中,弥补了学术界“尚无从教育方面来研究整个科举制度的专著。”正是借助了学科互涉的方式,将人们对古代科举制的历史偏见有了新的认识,对原有科举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内部有机的融合。
  2.有助于强化问题意识,改变陈旧的研究范式。在教育史研究中,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主线的编年体研究,通过记录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教育事件和杰出教育人物,勾勒教育发展的整体轮廓,展现较完整的教育画卷。这种宏大叙事由于只能看到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无法再现历史发生的具体过程,丧失历史本身的生动性。事实上,真实的历史都应当表现为人和人的活动的历史,无论教育制度的形成抑或教育思想的产生,其本质都是人对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筛选和抉择过程,是不同利益的群体相互斗争或妥协的过程。而在采用学科互涉路径的过程中,强化了对教育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一改过去陈旧的研究范式,为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二、学科互涉对教育史研究创新作用的发生背景
  可见,学科互涉在对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着一定历史背景的。
  1.教育史研究单纯走学科自主所面临的理论创新困境。上世纪80年代在教育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情况,对教育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原有具备一定封闭自主的教育领域被逐渐分割,导致教育领域无自主性。因此90年代教育学者提出了使教育学科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主张关注教育学科本身,提倡从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理论创新研究,突破学科间相互干涉的“紧箍咒”。但之后因坚持学科自主所带来盲目地“学科防卫”,使教育史研究面临着危机,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趋于微弱,被功利主义者普遍视作对现代社会毫无价值的学科之一,使得教育史研究在教育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持续下降。因此,学科互涉再一次踏入研究者的视野。
  2.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造成教育史研究成果的碎片化。不可否认,在进行教育史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将纷繁复杂的若干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纳入教育史研究,确实使教育史研究更加生动形象,消除分散的学科性研究视角之间的“坑道世界”,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达到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目的。但在其理论创新中更具突破和创新,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如使教育史研究的内在没有有机联系,造成了研究成果的碎片化,问题之间相互割裂开来,导致教育史研究成果的碎片化。
  三、在学科互涉视域下的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的行走路径
  学科互涉是实现知识整合的重要途径,是孕育重大研究理论突破的温床,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在学科互涉视域下,教育史研究要想真正实现理论创新,应采取以下路径。
  1.打破学科界限,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回归教育史研究本身。对于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教育史学科必须且尤其要打破史学、教育学的界限,从教育学中走出进入历史学,在教育学、历史学之间寻找跨越的桥梁,确立全面的教育史观以促进教育史学的理论更新。教育史虽横跨教育学与历史学两个学科,却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真正的教育史既从属于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又有人文学科的鲜明特征。要深入研究教育史,就必须把教育学、历史学二者结合起来,对教育史有新认识,找出研究的新视角,发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
  2.贴近现实,树立现实参与意识与多维意识。克罗齐曾经指出:“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教育史学界明确地认识到,对包括教育史在内的教育科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进一步贴近现实,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就教育史学科本身而言,就是要通过总结中外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一方面,为带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来研究几千年人类教育的历史,另一方面,为通过回顾20世纪中外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其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积极树立现实参与意识。[3]
  3.观照相同或相似社会形态下教育史问题的比较。如今的很多教育史研究中的比较教育问题,大多数研究着所依据的同一段时间中不同地域之间的教育历史比较,实际上,这样的比较方法毫无意义可言。因为,每个地域间即使是相同的历史阶段,但是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是大相径庭的,其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样貌。因此要观照相同或相似社会发展形态下的教育史问题比较。
  教育史研究要逐渐走出过去孤立、零散的静态历史研究,充分利用潜在的学术空间和实践空间,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加快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以科学理性的精神提炼教育遗产与经验,在其理论创新方面有所建树。但这些转变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实现教育史研究的振兴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郭法奇.什么是教育史研究——以外国教育史研究为例[J].教育学报,2005,(3).
  [2]田正平,肖朗.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3,(1).
  作者简介:王彤(1990-),女,河北保定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

《浅谈学科互涉视域下的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学科互涉视域下的教育史研究理论创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