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公证书 > 内容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问题的优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11:54     阅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强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因此,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教育业和国民经济都起着基础性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供给主体
  财政分权下,我国地方性财政有效供给方面明显不足、供给落不到实处并且效率低下,供给主体结构严重不合理,私人主体作用被忽视,最主要原因是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很大程度的制约我国教育产业的长足发展,使农村义务教育处于长期的落后地位。从供给主体和制度两方面优化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及时解决呈现出的问题,对促进我国教育产业和国民经济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稳定性
  1、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促进供给主体多元化
  公办学校因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教育资源的供给,尤其是质量供给缺乏积极性;而在部分民办则可能出现规范管理不到位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我们不能完全离开也离不开市场来单独谈论政府对公共品的供给和干预。应该使得其供给者多元化,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将市场更多的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之中,私人部门参与到这项公共物品的供给之中,政府、私人和第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为义务教育提供一个高效的供给体系,当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不足时,不仅增加政府投入来加以解决,还能通过与私人、第三部门进入,拓宽农村义务教育的供给渠道。这样一来,由政府垄断的农村义务教育就变成为这项公共产品的监督者和合作者,同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政府还能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来增加并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形成重视私人与第三方的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体系;同时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自愿性参与提供,努力创建政府、私人和第三方共同参与、多方合作新机制。
  2、强化各主体责任以保证供给质量
  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模式之下,最迫切的就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要对农村义务教育作出一个全面系统的统筹规划,县级政府则主要负责具体的经费管理、使用以及各校间的教育事务分配比例,政府之间相互协调、齐心协力的同时各担其责、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有效供给。另外要注意,同步的稳定并强化其他供给主体的责任,不能缺了政府、私人、第三方这三者任何一方。例如私营性的私立学校,不能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政府的教育伦理,影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损害消费者和社会福利。合理安排妥当教育供给责任,各方团结一致、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就能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规范并创新农村义务教育制度
  在规范管理中,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教育财务制度,这对教育经费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需要不足。
  1、健全教育财务制度,加强经费管理
  对取得成果的教育财政制度,要更严格的贯彻落实,加大教育财务信息透明度。首先,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手段督促各地、各校认真学习并落实好《中小学财务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实施重大项目时必须要严格执行好相关经费的管理办法,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其次要修订中小学会计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建立完善各部拨款制度,保证教育经费长期稳定增长与合理分配。
  如今,教育部门对于“三公经费”的公开已成惯例,但对经费投入的主要信息却缺乏透明化。因此,财政、教育等部门应进一步按相关预算、决算部署与规划,逐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预算到决算全过程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及监督机制,利用现代网络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经费管理水平,保证资金的预算、统计与分析等各方面更为准确、真实、可信。如期公布专项经费和重点经费的申请、审批以及去向、取得的收益等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化扩大了公开力度,增强公众信心,使广大群众自愿参与经费管理与监督,实现经费收益最大化。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教育经费审计部门,对每一笔经费的来源与去处都进行单据和实际使用情况的核对,保证经费如实的落到处。
  2、完善财政转移支付
  调整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范围,取消不切实际的项目;改革现有支付模式,使一次性投入逐渐向稳定、长期性投入转变。第一、要因地制宜,量身设计适合和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结合转移支付适当向落后的农村地区倾斜,有效减小城乡间经费投入差距。第二、严格确立财政专项支付项目。在拨付专项资金时要进行科学的论证,由各个地区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申请,层层上报至省、市教育部门进行审批立项,进行必要的调研以保证项目切实可行和公平公正。第三、完善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预算制度。对各项拨款计算依据、计算方法的设计安排,都必须科学,要合理采集相关数据,充分将各种影响因素都考虑,合理设计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各项指标和相应的资金比例。
  3、优化并高效利用资源配置制度
  政府应适当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生源不足、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学校,对达标学校进行适当调整,以使分散的生源集中接受义务教育。投入重点需突出,突破难题并强化薄弱环节、关键领域的关注度。严格按中央政府要求,实际彻底的解决矛盾中最集中、最主要、人民最关心的问题。适当对该项资源的配置提供政策倾斜,从整体上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1)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应该尽快的更换义务教育中师资力量、教学的仪器设备和图书等各项不合格的硬件设施。
  (2)培养紧缺的教师人才。政府需要培养和鼓励教师人才向某些缺乏教师的民族地区流动,以巩固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
  (3)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尽量引入一部分私人和第三方到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之中,有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需要从各方面着手,解决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教学环境等问题,突破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造就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三、高效使用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地方政府应当对高度重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对官员、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的机制引入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安排和部署义务教育系统的绩效考核,有利于增强教育行政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创优意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还没有建立该机制的地区要尽快引入,而已经建立该机制的学校和地方政府应该对其做出适当调整,进一步完善、加强,刺激地方政府和学校积极主动的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的供给力度。
  首先,要加强政府官员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工作要求目标要明确,使每个政府官员能摆正自身位置,积极参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开展,自加压力,形成自觉性,真正把农村义务教育当做自己的家事来处理。
  其次,规范官员、校领导行为。各级官员干部、校方领导一定要切实负好责任,细致、主动的做好中央下达的要求。将义务教育和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
  最后,狠抓落实。全局、整体性的绩效考核要求开展义务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走过场。以实际的效绩来说话,认真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认真抓实的下工夫,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的工作要求结合集中问题和实际情况,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措施以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向前发展。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问题的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问题的优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