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公证书 > 内容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问题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20:08     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教育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培养目标不明确,层次定位模糊,毕业生就业率地和行业内就业率低和在学科体系、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教材建设等方面问题,系统地对国外旅游高等教育先进国家发展历程、办学模式、师资结构、专业定位等方面的经验和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旅游高等教育 问题 国外经验 建议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建国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仅仅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取得较大的进步,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扩张迅速,发展中难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怎样借鉴国外旅游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对策。
  1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探索、规模发展、规范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1978—1988年)办学主体是国家旅游局和高等院校,规模涉及8所高等院校,主要参照和引进国外教材,办学层次为专科、职业教育、本科。
  第二阶段为规模发展阶段(1989—1995年),办学主体为高等院校和各级旅游局,规模涉及130所高等院校,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编写旅游教材,办学层次日趋成熟,包括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硕士教育。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6—),办学主体为高等院校、各级旅游局和科研机构及旅游企业,规模涉及600多所高等院校,重视旅游学科理论研究,旅游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办学层次日近完善,包括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
  2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教育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培养目标不明确,层次定位模糊,毕业生就业率地和行业内就业率底。
  我国每年毕业的旅游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不足20万人,与旅游业每年70万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旅游高等教育规模和水平都没有达到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同时由于学不致用,频繁跳槽,甚至脱离旅游行业,造成旅游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旅游教育层次定位模糊,没有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没有找准自己办学的市场定位引起的。调查显示历年来旅游本科生在行业内就业的比例在10%-20%,大量的毕业生行业外就业,即便是到了旅游行业,职业稳定性也很差,两年后留在行业内的不到20%。
  2.2 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专业设置缺乏规范
  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旅游高等教育的规范化、学科化、体系化,多数院校是将旅游专业置于其他专业之下。另外,一些高等院校设置旅游专业往往是由于其他相关学科向外扩展,进行的专业自救途径,如一些大学在历史系、建筑系、中文、地理系下开设旅游专业。这种情况下由于其课程设置、教师配置的依赖性、附属性从而使其不具有独立的专业性。另外旅游业人才需求类型较广,而现有专业的转化较慢,以及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招生预测与毕业需求间存在差距等客观因素,旅游新领域、新项目急需的人才仍然显得缺位,而传统性项目人才已经趋于饱和。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要脱节,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是导致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地和行业内就业率底一个主要原因。
  2.3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第一,课程单一,缺乏精品。多数课程可归类于经济类、管理类与工具性、技术操作性的课程,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偏少,学生知识较单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很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内容重复,设置混乱。我国的旅游院校绝大多数是其他专业、学科转轨而来,各校的课程各有偏重,课程设置混乱,课程安排带有所依附专业、学科的诸多痕迹,缺乏地位突出的主体课程,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位课程。
  第三,课程设置有滞后性。多数旅游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未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相应调整所设专业及课程。
  2.4 教学模式落后,缺乏现代化意识
  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超前发展的,但为旅游高等教育却未显示出相应的“超前性”。大多数旅游院校沿用的仍是普通教育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根本无法直接地感知旅游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可以称之为在“黑板上种田”。许多旅游教育学院没有实习基地,或实习基地不完善,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5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师资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没有好的师资队伍就谈不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国外担任旅游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实际部门任过职的,专职教师任职只占一部份,另一半来自于旅游行业的知名专家来。职业学校的老师来源有两类:一类为大学毕业生,一类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教授自己以前从事的岗位技能。专职教师较少,多聘请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而专职教师也在实业部门、管理部门兼职,承担项目研究。这样做也能把最新的信息带进课堂。中国各校的旅游专业多由其他专业转轨而来,同时兼职教师少,大多数教师与旅游业实践接触较少,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2.6 各教育层次教材比例不合理,低水平重复
  我国目前旅游教材很大一部分是面向高职、中专教育的,占到了教材总数的48%;居于第二位的是面向本科和专科教育教材占教材39%;排在第三位的是自考和成人教育类旅游教材,占8%;数量最少的是面向研究生教育的旅游教材,这类教材仅占教材总数的5%。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旅游教材的供应基本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层次结构面向研究生教育和面向自考及成人教育的教材相对较少。面向本科专科、面向高职中专以及面向成教自考的这三类旅游教材,其从国外引进的比例全都低于1%。但是,面向研究生教育的旅游教材中,却有高达70.4%的比例为国外引进教材。这说明我国旅游教材整体原创性较高,但是理论较强、层次较高的研究性旅游教材却对国外存在严重依赖。
  3 国外相关经验
  国外旅游高等教育体系相当成熟与完善,对旅游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由大学、旅游组织和行业协会来开展,侧重于旅游专业实践研究,应用性强。
  3.1 世界范围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世界旅游高等教育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旅游高等教育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由旅游企业和旅游机构自发组织的旅游培训,特点是应用性强,不涉及理论研究;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政府、教育机构开始介入旅游高等教育,旅游高等教育逐渐形成;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高等教育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视角的教育体系。
  3.2 几个主要国家旅游高等教育的开展状况
  由于世界各国旅游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不同,对旅游业重视程度及管理模式的不同,导致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从而出现有些国家重视旅游高等教育(如美国),而另外一些国家则侧重旅游职业培训(如瑞士)的状况。旅游高等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瑞士。
  3.2.1 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特点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美国对于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视。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高度的市场化特征。校企结合,走产、学、研一体的办学之路,这是美国旅游高等教育中鲜明的办学特色。
  ①校企结合办学模式: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结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如希尔顿饭店集团公司和休斯敦大学合作,投资创办了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把公司的管理模式直接作为专业教学的系统内容,为公司培养人才。二是结合市场竞争,与企业合作研究管理与营销策略。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问题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问题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