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公证书 > 内容

【习总书记陕西考察心得合集】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5-25 15:57:08     阅读: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通知要求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浙江考察归来,习近平总书记又深入陕西考察,再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的“老乡”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向往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情况,他指出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切勿重蹈覆辙。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的密切关注生态保护问题,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对待生态文明应有的态度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坚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存的基础,是人民幸福感提升的影响因素。只有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走绿色发展的好路子,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提升新农村发展层次,才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实际效益,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地风光就是“向往的生活”。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看到几位村民正在做网上直播卖货的准备工作时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各乡村铆足了劲找脱贫致富的好法子,农村电商扶贫作为一种接地气、低成本、多效益的扶贫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村民在家不出户,就能把自家产品卖到网上;
动动手指,就能集中下单,从源头对接销售平台;
村民留的下,农村返乡就业创业的越来越多,为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总书记在考察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还表示,当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像“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新模式不断涌现,老百姓把当地资源用好、用活就能逐步脱贫致富奔小康。

安居乐业就是“向往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时强调,“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易地搬迁也是脱贫的重要举措,或是以往的居住地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或是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搬迁后,“土窝窝”的居住问题解决了,要想真正斩断“穷根”,摆脱“穷路”,帮扶就业还要跟得上。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党中央把“搬迁工作”与“创业就业”两手抓,实实在在搞就业,真真实实找方法,为村民链接资源参与就业培训,在安置区配套建设工厂,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使村民“有事做、能致富”。另外,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服务内容,减轻了村民的后顾之忧,真是易地搬迁搬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篇二】

今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浙江、陕西考察,无不关注了当地的生态保护情况。无论是安吉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还是秦岭从“退墅还林”到“绿满秦岭”,都硬核印证了“两山论”中的“绿色”这一“发家魔法”。

“生态家底”才是“第一家产”。积攒家产,让子孙衣食无忧、代代相传,自古有之。寻常人家尚且如此,上至国家更是责无旁贷。然而,纵然家财万贯,如果挥霍无度,终会坐吃山空,跳不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生态环境也是如此,倘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盲目开发,肆意破坏,不注重保护,久而久之,势必也会“山穷水尽”。要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摒弃“唯GDP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在发展中始终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寻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合一的“最优解”,保住护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家底”,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金矿”,也才是能让中华民族获得永续发展的“第一家产”。

“生态审计”应为“必考科目”。领导干部政绩表现如何、是否清廉,盘一盘“经济账”,便知分晓,因此,离任经济审计已成为“必考科目”。可是,“经济账”进账,并不代表“生态帐”进账,更不代表“民心帐”也进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刚需”早已不仅仅是房子,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样也占据“绝对席位”。因此,衡量一名领导干部在“为官一任”的“学年”里,是否修够“造福一方”的“总学分”而顺利“毕业”,除了必考“经济审计”,还应把“生态审计”也纳入“必考科目”,以此倒逼领导干部在做决策、上项目和搞开发时,不再走“先破坏、后修复”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优势,让绿色成为“经济账”的永恒底色。

“生态自由”得靠“人人共创”。继“车厘子自由”之后,“猪肉自由”再度成为人们“幸福感”的暗喻,实现物质自由固然重要,然而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日趋逼近上限的今天,最高级的“自由”还属“生态自由”。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澈、环境更优美的宜居环境,才是人人思之盼之的新时代“奢侈品”。诚然,“生态自由”作为一块“人人可得而享之”的“超大蛋糕”,也是一项需“积力之所举”的系统工程,必得人人参与,共同做实节约资源能源的“加法”,做细防治污染的“减法”,做大绿色出行的“乘法”,做强整改生活陋习的“除法”,则“目光所及之处皆风景”将不再是“诗和远方”。

“两山论”智慧无穷,其中的“点石成金”“绿色魔法”,已让余村和秦岭美丽“蝶变”,还将引领中国不断做大做强“生态家底”,使“生态自由”成为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标配”。

【篇三】

2020年4月22日我们迎来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4月20日在陕西考察调研来到了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保护蓝色星球是我们每一位地球人的责任,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必然要携起手来,共同进退。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也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面前人类如何抉择,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每个人如何自处……这些问题就需要每个人深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从一个小山村走向全国,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实践向世界证明了“两山论”的正确性,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生态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来源,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便给出了最优解答,让绿水青山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利用经济发展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做好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便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深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休戚与共的,是不可分离的。只有真正从情感上从内心里对生态环境重视起来,才可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和谐共生”。也许你每天只是去蚂蚁森林种种树,也许你只是做好垃圾分类,亦或是随手关灯、节约用水……这些看似一些不起眼的小举动,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善举。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融入生活中的生态情感,热爱自然、爱护生态、尊重生命,平等地对待地球万物是处于地球这个生态大环境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最好的事情。

“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理论无疑要告诉大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珍爱自然、保护地球,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是所有国家和全体人类共同的使命,资源开发利用要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不仅是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日子,更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根基。一个个塞罕坝造林人、八步沙“六老汉”造林人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和情怀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身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时代,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天,更要想到未来的发展。

人类与生态环境都是地球上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途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践行者。

【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这是时隔5年后总书记再访陕西,首站选择考察秦岭。在牛背梁月亮垭,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一时间,总书记四年“六次批示”的生动实践如在眼前,“一抓到底”的精神催人奋进,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在历史和现实的观照中,我认为,党员当不断汲取“一抓到底”的决心、手段、韧力和实效。

坚定“一抓到底”的强决心,倍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脱贫攻坚进入了“交卷”倒计时,更有今年新增新冠肺炎疫情的“加试题”。愈是困难重重,愈是要坚定必胜的决心。“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向人民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党员,党旗之所向、民心之所系,就是党员战斗的方向、冲锋的方向,总书记四年时间就秦岭别墅违建问题作出“六次批示”,这是何等坚定的决心?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同样传递的是矢志不移的坚定决心,每名党员都要传递、落实这份决心,发扬“愈是艰险愈向前”的时代精神,将总书记殷殷嘱托、党中央决心意志,转化为全部脱贫、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给出经得起历史、时代和人民检验的脱贫成绩单。

练就“一抓到底”的硬手段,锤炼脱贫攻坚“我能”强本领。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容不得半点虚头巴脑,必须要有真杀实砍的硬功夫、攻坚克难的硬实力,一方面要发挥好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既有经验,另一方面,要精准施策、点对点发力,确保“一户不落、一个不少”。要想法设法激发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主观愿望,增强脱贫内生动力,通过产业帮扶、就近就业,发放小额贷款,激励创业,在疫情条件下,突出党建引领,融入互联网+,用好大数据、物联网手段,催生电商、直播经济等新的经济业态,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拉动效用;
对于551万重度贫困户中,占比45.7%的“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和无劳动能力者,要主动用好托底保障政策,让这部分群众早日享受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各种福利保障,确保应保尽保。要坚决杜绝一切“数字脱贫”“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在“真脱贫脱真贫”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展示“我能”本领,奏响青春奋斗乐章。

葆有“一抓到底”的强韧力,写就“扶上马送一程”真担当。重度贫困如累年老病,欲断穷根,没有恒心和毅力,没有“一抓到底”的韧力是不行的。我们要对重度贫困户有一种医者的仁心大爱在里头,不以“撞线”为结束,坚持好“四不”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重度贫困户脱贫效果务实、结果真实。要用好“回头看”和各项考核政策,对重度贫困户不能“一过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要帮助他们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质量,防止陷入“脱贫―返贫”的泥淖,要以刮骨疗毒的坚定决心,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的耐心、细心、韧力和爱心,帮助重度贫困户彻底甩掉穷帽子,把穷根拔除,让身子骨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有劲头,越走越有奔头。

强化“一抓到底”的真实效,在全部脱贫中绽放情怀和梦想。四年六次批示昭示出,总书记对自然生态保护这道红线,从来都是零容忍,始终走在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的大道上。这次总书记陕西之行,踏在秦岭的土地上,看着眼前巍巍秦岭,涵育八百里秦川,我想,在满目山清水秀之中,当有一份欣慰在里头吧!今天的我们,面对前人未竟的事业,没有情怀和梦想是干不好的。试想一下,脱贫攻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每年一千万人口的脱贫规模推进,这是何等波澜壮阔的事业!党员干部能够参与到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之中,再大的困难,再大的阻力,也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见证、奋斗的见证,这何尝不是一种深沉的幸福?如果我们今天的努力能够换来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换来全面小康的生活,那么5年之后、10年之后,当我们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当我们走进这片为之奋斗过的黄土地,走进曾经的贫困户家中,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境:是因为昨日的辛勤付出而欣慰,还是为昨日的虚与委蛇而后悔?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心中,也当会有所思量吧!

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取得决定性胜利到全面胜利,我们唯有“一抓到底”努力再努力,别无他途;
初心使命在召唤,我们唯有“一抓到底”以应之,再无他念!

【篇五】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被誉为动植物种的“天然基因库”,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

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秦岭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然而这个地方却因为生态问题,让习近平总书记极为罕见地就同一件事先后作出6次批示指示。此番“回头看”更是再次警醒各级党员干部,自然生态、政治生态建设都不能松劲,要切实当好“卫士”,确保“两个生态”都山清水秀。

当好“生态卫士”,要树牢“战略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树牢战略思维就是要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待“两个生态”问题,将“两个生态”建设放到发展大局中进行考量。战略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要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手抓生态修复,一手抓环境改善,着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要站在党的兴衰存亡高度,坚持惩防并举,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多管齐下、整体推进,坚决铲除腐败毒瘤,根治作风顽疾,清除影响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当好“生态卫士”,要树牢“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一种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方式。在“两个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树牢底线思维,划定“底线”,有利于我们牢牢把握建设的主动权。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证区域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避让重要生态功能,防止城镇无序蔓延。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要划好纪律红线,规范政治行为,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规不依,绝不允许各自为政、阳奉阴违、欺上瞒下;
要强化纪律意识,增强党员干部思想上的“防腐性”和政治上的“免疫力”。

当好“生态卫士”,要树牢“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按照法治理念和逻辑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牢法治思维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两个生态”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要大力加强法治化建设,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废弃物处理等分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惩处破坏自然生态的违法行为;
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要着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加大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
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法律法规心存敬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并自觉接受监督。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秦岭违建”中吸取教训,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切实当好“两个生态”的“护林员”。

《【习总书记陕西考察心得合集】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习总书记陕西考察心得合集】 .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