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公证书 > 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9 06:08:08     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重任。教师专业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探讨发展思路,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专业化
  作者简介:唐煜,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332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一句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所高校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学者、高素质的教授与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教师作为高校人才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自身的专业化与高素质才是提高高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与教育专业精神的不断提升,从而明显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让教师能教、会教、愿意教,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使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均有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重要师资力量,其专业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促使其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目前,学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其中,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哈蒙德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提高教师专门知识、特殊技能,使其有高度使命感与责任感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家西克斯认为教师专业化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执业人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成功转型为经得起验证并经系统累积的知识基础;二是接受专业教育的人是通过严格筛选的;三是这些知识的累积与传播都是在特定的教育机构内开展的;四是接受专业教育者必须经过实习并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算合格的执业人员。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完善自我知识储备,提高个人职业素质的一个动态过程 。这要求教师在教育专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知识、技能、态度、品质、意识五个层面的专业化。不仅是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终极目标。当然,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通过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就更广阔,专业成熟度也更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分析自己整个教育过程与行为,评估个人的教育效果,并积极开展教育行为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诸多意义,大致可归为三点:第一,能够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素质。从某种层面来讲,一所高校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能够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第三,这是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校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学术科研方面的竞争。其实,科研竞争只属于高校综合竞争力中的一个方面,而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综合竞争力。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能有效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学竞争力、科研竞争力以及人才培养竞争力,从而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三、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一)缺少完善的职前测评机制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关注教师学历、普通话等硬件条件,而不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工作态度等条件。因此,不少高校教师学历、职称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但教学水平不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不例外。
  (二)职前与职后培训比较混乱
  国内不少高校教师未接受职前培训直接上岗现象较为常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上岗前,若未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一时不能顺利从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身份转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教师极少能抽出时间接受培训,加之高校也未提供系统的培训机会,导致教师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学方式古板、陈旧。
  (三)教學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冲突
  目前,职称评定是高校教师获得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而职称评定更关注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不是教学能力。不少高校对教师进行考评时主要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论文、获奖、译著、编著、专利等方面进行考察,并且把科研业绩、论文发表数量与教师的经济利益相挂钩,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提出了基本要求。因此,不少教师将精力放在职称评定上,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个人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上了,而这些教师搞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仅仅是为了评职称,使得教师较强的科研能力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