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意向书 > 内容

浅谈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3:56     阅读:


  摘 要: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有关教育公平的新闻,加之政府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使得其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做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教育公平 教育产业化 公共政策
  一、中国教育公平现状
  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作为共享发展成果的八大目标之一,并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达到90%。“教育公平”在各种会议、文件中已是高频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人对中国教育公平存在隐忧,就比如城乡间教育差异,以北京大学为例,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寒门难出贵子”这一说法被经常提及。而现实中也存在很多正向的实例,比如“会宁现象”,当地百姓凭借着心目中“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意识,通过他们自己不断总结摸索出来的“五苦精神”——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会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成为了拥有“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美称的西北教育名县,也成为了国内“反贫困效应”的典例。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现状有了相对较大的改善。但现实中教育不公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城乡差异仍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阶层教育欠公平、校际之间差异拉大等。
  二、关于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教育公平发展理念
  1.转变旧有教育观念
  (1)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应当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弱化教育的功利性与工具性,改变主要面向重点学校、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价值观,追求公正、平等的核心价值,从而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2)从“城市优先”转向均衡发展。“城市优先”的价值取向,使得国家的公共政策向城市倾斜,优先满足城市人的教育需求,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却由本身经费就有限的县级财政筹措,这种重城市轻农村的模式,严重危害了教育的均衡发展,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教育资源,缩小城乡阶层、强弱阶层的鸿沟,才不会使得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受到挑战。
  (3)教育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化。教育产业化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品质的关注,损害了教育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架空了弱势群体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和权利,并滋演出各种“寻租”行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向公共利益性的理念转变,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公平的积极倡导。
  2.强化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职能
  政府是实施教育公平的主体,落实公平理念,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的程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离开政府,教育公平亦无从谈起。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应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更多地着眼于教育标准的制定、学校管理的监督,“掌舵”而不“划桨”,才能作为教育公平持久发展的稳固保障。
  (二)完善教育公平方面的相应政策
  1.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推进,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总量不断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值也不断提高。虽未达到4%的要求,,但中央政府已下大决心确保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同时,教育的投入应严格按“三个增长”要求,一是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二是在校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三是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
  2.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一,应扩大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分配,关心欠发达地区与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合理把握区域分配的力度,缩小区域间的教育差距。第二,加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改变强调城市教育,忽视农村的教育状况,取消容易滋生教育腐败的重点学校制度,重点扶持弱势学校,逐步缩小城乡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悬殊的差距。第三,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寻求一个公平理性的分配点,改变重高轻基的投入结构,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保证国家基础教育的投入高于高等教育。
  3.关注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提供教育补偿
  政府需要更加关注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优先投资,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子女免除杂费和提供必要的补助经费,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补助的覆盖范围,并鼓励社会各界对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捐资助学。另外,要确保进城务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对待进城上学的农民工子女,坚持“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
  解决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应当系统性地制定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政策,避免出现政策的短暂性,以最大限度地寻求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健全教育公平运作机制
  1.完善教育公平的财政机制
  (1)加大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由于义务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承担,所以尤其是要加大义务教育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应当制定包括学校建设、生均公用经费等标准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标准;同时逐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2)调整公共财政在各级教育支出中的结构。公共财政在各级教育支出中不合理的分配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应通过调整各级支出的结构比例,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比重。
  (3)促进财政拨款的均衡化。由于财政对同级学校的拨款制度是影响学校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为缩小同级学校间发展差别,财政拨款应向弱势群体、贫困地区的薄弱学校倾斜。
  2.完善教育公平的监管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
  在目前社会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我们需要完善教育公平评价机制,通过对教育公平状况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价,进而控制和缩小教育差距。这对教育政策的有效调整、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人层面上的思考
  2008年,一篇火遍网络的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中有这样一段话,“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曾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的神色。”对很多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他们虽然常常听到“教育公平”,“城乡差异”之类的词汇,但其实内心更多麻木的,应当加强教育公平意识的培养,具体方式有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相应新闻报道、通过网络视频对其进行直观认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支教下乡等活动,去亲身感受、体验、了解在现实乡村中的真实教育情况。
  当内心真正地重视教育公平,才可以体现在行动上去维护它、捍卫它。行动上,从自己的周边做起,不去对存在教育不公现象的地区存在偏见;积极宣传教育公平相关理念、推动相应政策的实施;监督教育公平的推行、若遇到违反相应法律法规的事情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等。“教育公平”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当成为我们心中的一把标尺,去衡量、审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推动它、实现它,为了“公平”的意义——如同莎士比亚所言“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
  参考文献:
  [1]陈大勇.苏明飞.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政府责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4).
  [2]田汉族.杨柳.教育消费者、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博弃——中小学择校现象及治理研究诉评.中国教育学刊[J],2009(3).

《浅谈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