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意向书 > 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4 06:09:45     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间接管理财政公共支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其投入和非经济性产出是绩效评价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谢虹(1961- ),女,广东东莞人,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经济学。(广东广州510420)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020-02
  
  目前,我国正逐步调整教育结构,中央特别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意味着在未来若干时期内,国家将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存在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等诸多问题。这种在教育财政资金拨付和使用上存在的权责脱节、责任不明等问题,导致了有限财政资金的浪费。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原因,有利于财政教育投入的管理,为教育管理机构提供决策辅助,提高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实现更大的教育产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绩效评价,合理平衡教育资源分配,有利于实现平等、公平的教育理念及构建和谐社会。
  
  一、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难点和评价体系特点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它的产出是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学生。与一般经济行为不同的是,它的经济投入得到的不是直接表达为经济性质的产出,它几乎不可能采用对一般企业的投入产出方法来衡量其效益。特别针对于职业院校,它不以研究为办学主要方向,即使有些财政投入是为了学校的基本建设,如教学楼、教学设施与设备、科研和教师培养,它也只是投入的中间产品,学校最终的产出只能是学生,并且关键是学生的素质。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评价的难点在于:
  1.产出难以衡量。教育的非盈利性质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不以盈利为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使命是培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大学生(高级技工)并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产出不能用货币和经济指标进行度量,具有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对于投入后产出的“产品”——大学生,难以仅仅用简单的数量指标来衡量;对院校内教职员工的科研亦难以采用经济指标来考查。这种非经济性产出和非数量化的反映特征是绩效评价的难点之一。
  2.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方向各有不同,对指标的选择要求较高。由于发展时间、发展规模、专业方向等的差异,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存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生源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巨大的差别。对于基础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的高等职业院校,采用少量指标衡量难以进行客观的比较,难以得出全面、客观的结果。
  3.资金渠道及资金结构多元化,财政资金的效益难以单独度量。尽管政府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一定的财政经费投入,但毕竟对于急需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远远不够。高等职业院校均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求非财政性教育经费,且其来源渠道日趋多元化。在院校中教育经费的支出通常混同使用,很难区分出哪些是财政性经费支出,哪些是自筹教育经费支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性投入产出效益不易准确计量。
  虽然如此,作为公共财政的使用,仍然有理由也有必要对其投入进行产出效益及使用效率等进行评价,以监督财政教育资金使用方向及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并促使资金使用结构更趋合理、更趋有效。
  针对上述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支出评价的难点,在绩效评价中应考虑构建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它的特点是可以把各方面的绩效较完整地反映出来,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将不同性质的绩效放在同一比较、判断的平台上,组成完整的比较、判断体系。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考虑有:第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将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有意识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分层次分类,将绩效的不同特征用不同的指标组反映;第二,采用多指标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绩效”,运用多个指标来反映;第三,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从不同形态方面描述“绩效”特征。
  
  二、构建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置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分析与评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制定的指标体系的科学化与合理化程度,完善的指标体系能为改进高等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提供充分的线索和依据,大大促进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在设立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可比性原则。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应只适用于某所或某类高等职业院校,而是针对整个的高等职业院校,因此同一体系指标的设置对于不同的职业院校之间应该是具可比性的。
  2.目的性原则。评价目的在于反映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及效益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去计算职业院校各种资源状况,尽管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3.系统性原则。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涉及多种投入要素,各要素间也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因此必须兼顾各要素的质和量的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反映资源的整体配置状况。
  4.适用性原则。由于资源稀缺性以及知识、评价方法的先进性问题,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注意现实条件下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5.经济性原则。进行绩效评价需要花费相关的人力、物力,因此体系指标的构建应使得在开展实际评价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评价成本。
  
  三、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
  对于财政支出的绩效,可以从高等职业院校资金运作能力评价和教育发展能力评价两大方面进行概括评价。
  1.高等职业院校资金运作能力评价。这主要是从量的方面来度量财政支出的效果,其主要考量有:(1)总投入产出评价。教育投入包括基础设施、人员、设备及支持物资等主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基本可以以货币的形式来计量,也即可以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成本的核算。对投入产出比的评价主要是促使在特定的资金供给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获取最大(最优)产出水平,或是在现有产出情况下尽可能地将投入成本降到最低(最合理),投入产出评价能很好地体现出财政教育资金预算和实际资金成本之间的差距,可以较好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产能。(2)生产效率评价。生产效率评价是指对高等职业院校提供服务的成本的评价,是指特定时期内单位教育产出的成本支出状况。通过生产效率评价可以较好地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投入的成本结构及其效率。(3)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为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目标职能,必须为所能提供产出服务或产品的相关部门(干系人)分配所需资源。资源的配置能否有效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产出结构的要求,或能否满足不同干系人的产出要求,是体现资源是否合理配置或是否有效配置的重要标志。
  
  2.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能力评价。这主要是从质的方面来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益,其主要考量有:(1)教育成果的质的评价。没有质的高产出是可怕的资源浪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仅要有相应的量的产出,更要有相应的质的产出。如有多少同行水平的产出,有多少高于同行水平的产出,或有多少是国内国际领先的产出等。(2)社会效益评价。高等职业教育产出最终无非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是评价的重中之重。可从服务的对象(学生及社会组织)的角度来衡量,如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程度、毕业生就业率、学校社会知名度及直接合作企业(组织)满意度等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