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意向书 > 内容

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5:30     阅读:


  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高校所在地的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在应对地方性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既有利于挖掘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特色并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又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探讨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如何做到紧贴地方经济的脉搏,以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国际贸易专业紧缺人才。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需求;高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44-03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社会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项职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围绕国际贸易的行业特征而展开。
  一、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分析
  紧缺人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而又严重短缺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一般来说,这类“三高”人才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有时需求虽不大,但是岗位重要而又缺乏供给选择。目前最紧缺的人才的素质要求总体呈现创新型、复合型的特点。创新型体现为能站在战略高度,对市场预测、产品需求、技术规格、经营方式等具有前瞻性,并能开创国际经贸营销管理的新局面;复合型体现为身兼数项专长,不仅具备扎实的外语功底,熟悉外贸业务,而且应具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所涉及行业的工科背景,不仅懂得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随着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由于贸易出现新的需求,未来国际贸易发展重点的转变对人才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需求和要求。首先,不断增长的外贸业务,拉升了高水平外贸人才的需求;第二,随着国家对进口业务的重视,进口贸易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第三,随着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推进,出口贸易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转变,要求人才素质不断拓展,专业性外贸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第四,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加大和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贸易发展模式将发生变化,大量的国际采购将改变传统的贸易方式,若干服务于国际贸易的重点领域,如港口、物流货代、金融、包装等方面的国际贸易人才缺口将更为突出。目前,我国高水平外贸专业人才的供求严重失衡,从智联招聘网招聘的职位需求看,高层次的国际贸易人才严重“仓储”不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服务地方,为外贸企业输送大量合格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艰巨任务。由于经济和发展需要,各地都迫切需要大批外经外贸方面高素质紧缺人才。
  二、高校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国内高校所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入,依然存在一些需要继续完善之处。结合社会需求,高校国际贸易毕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核心能力培养需要加强。主要是创新能力和跨国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随着国际贸易专业化发展,以上两者在激烈竞争中的重要性日趋显现。①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总体分析,大部分毕业生都是能够适应或者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的。但是,在价值创新能力的评价水平上却普遍较其他能力偏低。作为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是否能够通过自身的工作和表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才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是毕业生就业和提升的核心竞争力。而现在的高校往往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一味以学习成绩至上,忽略了对于学生创新的鼓励和个性的培养。②跨国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不足。跨国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是指能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交往的能力。作为一个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毕业生,良好的跨国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是必须的,且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其重要性更加明显。③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不足。国际贸易工作是一个非常注重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实务性工作,一个人在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方面很大程度上与其性格、家庭背景等息息相关。但是,后天实践和训练可以改善和培养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在高等学校设置的各类实践实习环节中,尽早地接触国际贸易工作环境,对提高专业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有效的。④理解和认知行业动向的能力培养不足。不同的国际贸易公司身处不同的行业背景,行业的景气程度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关联性;同时,行业本身也存在着发展的波峰波谷变化。对行业深层次的认识,需要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体现出针对性、行业性课程。
  2.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如目标国/地区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等)在日常教学课程安排上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对于贸易对象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经济政策及发展状况的了解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达到贸易高效化及规避贸易风险的基础。因此,高校教育要体现广泛性并与国际接轨,就需要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上有所体现。
  3.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欠佳。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其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再培养,这就导致了国际贸易人才无法在就业后立刻适应相关工作,而需要花费企业和个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方能真正学以致用。国际贸易毕业人才最初就业的时候由于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之间无法贯通,使他们无法很快适应工作,相对削弱其个人的竞争力,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完善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调整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学分超市”的培养办法,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国家和学校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下,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社会要求和对教育服务产品的认识,对课程和“学分”做出灵活、多变的选择、组合、调整。例如可以将国际贸易课程中非核心但是与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有关联的课程在“超市”中列出来,如美国等国对中国玩具商品反倾销制度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单列做专题讨论,同时与相关外贸出口公司的工作团队建立紧密的联系。

《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