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求职信 > 内容

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08:57     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的普及对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加大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已成为现阶段十分紧迫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投入 教育财政
  
  教育投入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时至今日,我国的义务教育仍然发展滞后,尤其农村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教育投入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资金缺口较大
  长期以来,尽管财政一直把教育支出作为必保的一个重点,财政教育投入增长幅度较快,但教育总体投入水平较低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为5%左右,而中国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据世界各国义务教育普及的成功经验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应该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要提高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强度。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整个义务教育投入中要承担主要的部分,调整教育投入结构,使重点转向义务教育。
  (二)教育投入的配置不合理
  投入结构失衡是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城乡投入不合理、地区投入不合理等。第一,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我国城乡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是造成我国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城乡差别。针对农村的教育经费进行分析,可发现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显著低于城市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明显低于城市,造成学校“运转难”。第二,地区投入不合理。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也不例外。这种地区投入不平衡是造成各地区之间以及区域内部不同地方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各类教育形式的生均投入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各类教育形式的投入水平低于东部地区,但是高于中部地区。
  (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衡量教育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有两种指标:一是教育的成本一收益比较,即教育的外部经济效益,主要用私人收益率或社会收益率衡量;二是教育的成本一效益比较,即教育的内部效率,主要用辍学率、重读率、考试合格率来衡量。我国对各级教育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的研究还没有出现公认的成果,但从义务教育既是居民个人发展的基础,又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看,义务教育比其他教育具有更高的效益,教育资源应优先配置于义务教育。而在我国教育经费支出中,义务教育所占的比重为56.2%。在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中,义务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为57. 4%,而作为非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却由政府承担了70%以上的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资金利用效益不高有多种表现: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差;人力资源利用率低;物力资源利用率低;学生的辍学、重读造成重复性投资浪费。
  
  二、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几点思考
  (一)提升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正确认识
  义务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少数的高端人才可以引进,而大批劳动者技能的获取和素质的普遍提高,只能通过加强义务教育来实现。义务教育,为人们掌握先进技术和理念提供必要的知识、能力储备。因此,只有首先从认识上不断更新,纠正过去对义务教育的错误认识,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的高度上来看待义务教育,把义务教育看成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或享受的、基本的、普及性的教育,才有可能增添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全国义务教育中的分量,而不至于偏废和忽略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使国家的财政性义务教育投入天平更多地倾斜于农村义务教育。
  (二)确认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职责
  在深化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公共投入体制方面,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教育事权和教育投资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公共投入比例,从而形成中央、省、市、县对教育财政投资的合理分担机制。建议从充实基层政府财力入手,调整现行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投资分担比例,明确各自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从财力上形成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具体地说,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全国性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协调处理好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有关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中央政府职责内的义务教育投入;省及地(市)级政府的职责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负责本辖区范围内义务教育的管理,协调本辖区内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做好本级政府职责内的义务教育投入;县(区)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落实上级关于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负责用好上级拨付的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确保发挥效益;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具体管理和实施义务教育工作,尤其是要负责属于本级政府职责的义务教育投入。
  (三)加大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
  教育是一种全国性的公共产品,从公共财政理论来看,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就应该由国家提供,也就是由中央政府来提供。义务教育投入是整个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弱势地位,国家应充分考虑到地方财政对维持政权运转以及包括教育在内的其他社会事业的最低保障能力,通过优化结构,增加对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比重对于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至为关键和重要。 在财政的教育投入力度方面,应该按照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使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总量具有每年的递增幅度,至少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在预算安排时,要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安排教育支出,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在财政的教育投入方向上,应该按照我国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把财政的教育投入的增量,重点用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和城乡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县乡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投入。在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方面,应该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扩大财政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公用经费中正常教研经费和教师再培训的投入。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赵志耘,《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财政部预算司,《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崔民初,“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3.4
  [4]张桂鸿,“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激励机制设计”[J],教育情报参考,2005.11
  [5]宋立,“政府事权,财权划分问题研究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事权、财权配置的现状与改革思路”[J],经济要参,2005.3

《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