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求职信 > 内容

浅谈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09:27     阅读:


  摘 要: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产业,多年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变革,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教育成本加大,教育经费紧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文章指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 成本补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5-111-02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已日益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与发展的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及优质高等教育的期望迅速提高,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强大推动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对高等教育的拨款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对经费的需求,使得大学处于经费严重短缺的困难境地,既影响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改革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国家包揽的单一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建立起新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理论
  
  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顿于1986年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高等教育是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满足了多个主体的需要,收益人包括国家、受教育者个人、纳税人、企业、家庭、大学,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谁受益谁付款,高等教育的成本必须由这些主体分担。”
  对于高等教育进行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的国际努力表明:世界性经济的迟缓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剧烈扩张几乎使绝大数国家意识到,像以往那样主要依赖财政资助高等教育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遍及全球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使得对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成为大势所趋。在保证政府对高等教育拨款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要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在教育经济学上有两条理论依据一是“利益获得”原则,即谁获利谁付费,收益多,多承担;收益少,少承担。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公平的原则。二是“能力支付”原则,是指按受教育者的能力大小提供教育费用,能力越大,支付越多。这是社会公平的内在客观要求。根据利益获得原则,国家、社会、企业、团体和个人都应当支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其中收取学费是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重要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很高,在不收学费而国家财力又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只能为很少的人提供上大学的机会。大学收取一定的学费,可以使高等教育经费供给有所增加,因此也就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上大学的机会,从而使受高等教育的社会扩大。公共教育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拥有状况也就趋向比较公平一些。
  我国是人口大国,“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使我国政府承受着沉重的教育财政负担。1999年扩招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逐年加大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但受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财政投入实力的制约,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缓慢,很多地方生均拨款逐年下滑,对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借鉴和接受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参照企业的多元所有制形式,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高等教育投入和办学成本分担机制,积极鼓励和探索社会团体、企事业及个人投入高校办学的新途径,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全社会的财力支撑。
  
  二、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费用,它是由教育投资投入到教育领域后逐步转换来的。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值。高等教育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率的产业。从价值补偿的理论上来讲,高等教育活动是要成本投入的,其中包括教职员的工资、教学业务费、图书资料费、行政管理费、校舍修建费、后勤服务费,等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科研所需要的高新技术设备不断增加,而且设备更新的速率又不断加快,从而导致高等教育的成本递增。高等学校要能维持教育的再生产,就必须对教育成本进行补偿和分担。
  高等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它是一种产值高的产业,所以受教育者应有一定的投入。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投入是有收益的。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可分为两种:一是社会收益。狭义地说是受过高等教育者比未受高等教育者为社会多创造的财富。广义的社会收益是指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社会经济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改善社会的文化氛围,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等多方面的社会效益。二是私人收益。一个人受过更多更好的教育,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会有较高的经济收入。根据世界银行的教育经济专家萨卡拉波罗斯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远远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率;而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通常要高于社会收益率。有关资料表明,无论是中低收入国家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还是高收入国家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均比其社会收益率高。因此,进行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与分担的必要性
  
  对学生实行慷慨无偿的财政支持不是解决机会均等问题的有效手段,而且往往造成富有家庭和子女无偿地占有公共资源,带来了与机会均等相对的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财政危机的日益严峻,教育经济学界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缴纳学费,然后根据个人状况的不同享受贷款是保障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使人们不会因为家庭经济能力而被拒之于高等院校的大门之外的合理而有效手段。社会公平、机会均等必须通过按困难和需要程度来确定,不等量的资助政策来实现。
  但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阶层在高等教育机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处于劣势。当然要改变这类阶层在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仅仅靠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其教育境遇。
  机会均等和公平地分配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常常是两个潜在的相互冲突的社会目标。它们将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们置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如何在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一种适当的平衡,将是各国面临的一个永恒的、经济的,也是政治的课题。
  从国际经验看,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政策将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它将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入学规模。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学生以及家庭所负担成本的比例越低,愿意选择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就会越多。反之,随着学生及其家庭所负担成本比例的增高,将使得相当一批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而不是进入高等院校。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将有望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总额,从而为更多人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过分依赖国家财政将会限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成本补偿政策具有明显的扩大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积极作用。
  2.私立高等教育部门的发展对缓解财政紧缺的局面是有积极意义的。成本补偿使得除那些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的高等院校以外的私立高等院校具有了生命力。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达不仅是因为它们所担负的特殊使命,而且也因为得到了政府的财政资助和实行了各种类型的成本分担政策。
  3.历史和现实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上社会阶层从高等教育中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下层社会从中获得的收益。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将改变高等教育收益在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分配,缓解公平性的矛盾。

《浅谈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