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求职信 > 内容

虚拟环境下国外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21:21     阅读:


  [摘要]面对网络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各国都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鉴国外网络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网络道德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虚拟环境 国外网络 道德教育
  
  面对虚拟环境下网络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与教育方式的改变,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与研究,以应对网络世界对人类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民族文化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或者国家来说,文化是它的精神内核,凝固民族精神的文化,能够发挥出巨大的精神整合与教化功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国家的作用,此外还能作为一种准则,帮助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塑造良好的虚拟文化环境,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网络传播是与西方的全球化模式尤其是美国模式相辅相成的,这种全球化模式,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和美国色彩。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内,民族文化的边界日益模糊,并不断地被改写。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南非召开的信息社会和发展大会上,来自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与会者,强调指出:在网络社会,应该保护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世界各民族多样性的文化传统应该保存。各国为了对付外来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的入侵,弘扬和保护本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二、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把互联网立法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最早进行计算机立法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政府对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有着积极的认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计算机安全法、政府信息公开法等7部法律,内容涉及保护国家安全、言论自由、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等。德国颁布了信息和通信服务规范法,1999年对刑法进行修改,规定了计算机欺诈罪、资料伪造罪、刺探资料罪等。英国政府于1996年颁布了互联网安全规则,旨在消除网络的非法资料,特别是淫秽色情的内容。新加坡广播局于1996年7月颁布了因特网分类许可规则、分类许可通知和因特网行为准则,为网络的健康发展确立了一个最低标准。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都先后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立法。
  
  三、培养网络安全意识
  
  由于网络自由性的本质特征,对网络色情、暴力、欺诈等问题,单纯依靠网络立法和制度化规范约束,不能得到根本遏制。为此,许多国家都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对上网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教育,试图通过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式,提高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以及对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的规范与引导,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水平。很多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他们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自觉过滤和控制网上内容,是确保青少年上网安全的关键因素。增强网络时代人的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既是一种网络时代的基本规则和底线伦理教育,又是网络时代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在西方国家,对黑客不是一棍子打倒,而是注意让人们学习黑客、认识黑客,一方面是使他们学会对付不法黑客进攻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加入网络行业,为IT产业创造利润,并使他们得到丰厚的报酬。比如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不惜耗费巨额财力,加强信息作战能力,储备黑客人才,以备一时之需。对黑客行为的引导及其转化工作,是国外在网络社会条件下,道德教育成功的典型范例。它贯彻了德育工作中的引导转化功能,充分发挥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德育教化的积极功效。
  
  四、技术与道德结合
  
  信息技术教育是网络社会环境中一项方兴未艾的教育活动,它赋予传统教育以全新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一种理性层面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人的道德素养和心性教育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了网络主体驾驭和掌握网络的本领,增强了主体在网络空间中生存与发展的自由性,推动着主体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进。这是人自身在网络境遇中的文明化、理性化过程,极大促进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也对人的文明教育、价值教育、对虚拟空间中人的心灵世界的完善,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世界各国都在制订新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计划。在这方面,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国走在了前面。他们制定的信息技术课程计划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课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技术渗透着道德要求。
  
  五、道德观念引导
  
  网络世界中产生的情感和爱欲等问题。仅仅通过制度进行规范是很难的,同时,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爱欲相比较,这类问题又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已有的伦理观念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规约。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互动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就需要对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行理性的反思,形成适应网络世界的新的伦理观念。美国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推动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美国信息素养国家标准,在社会、伦理和人文方面的要求是:学生能够理解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学生能够负起责任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能够具备实用技术的积极态度,用以促进终身学习、互助合作、个人追求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各国政府都巨额投资,用于网络教育,全面推广、普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重视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纵深发展,又重视网络技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普及运用。各国都重视对网民的道德素养教育,并在信息技术教育标准方面规定了社会伦理和人文方面的要求,以此作为前提,推动网络德育的发展,注意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提高,这方面以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最为突出。
  
  六、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除了加强网络管理外,世界上一些国家,还十分重视通过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网络问题。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在网络上进行道德自律,在网络上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主要是依靠道德自律。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不仅重视网络立法,而且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例如,韩国在民间建立起信息通信伦理委员会,其主要作用是监视网络上的有害信息,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就曾制定了著名的计算机伦理十戒:你不应当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你不应当干扰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你不应当偷窥他人文件;你不应当用计算机进行偷窃;你不应当用计算机作伪证;你不应当使用或拷贝没有付过钱的软件;你不应当未经许可而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你不应当盗用他人的智力成果;你应当考虑你所编制程序的社会后果;你应当用深思熟虑和审慎的态度来使用计算机。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西方德育原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胡成广.网络德育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本文为罗军强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虚拟环境下的网络德育研究》研究论文之一,课题批准号:XJK06CDY020。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虚拟环境下国外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虚拟环境下国外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