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求职信 > 内容

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8-08 10:31:18     阅读:

第一篇: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我校《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的研究》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xxx”重点课题《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子课题,xx年九月立项 。实验研究已进行一年,现自查如下:

我们于xx年6月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后又根据评审组评审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阐释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之后,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课题会,明确了任务,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策略,课题研究有序展开。

1、课题的准备

实验的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职责分工和进行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其中,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是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1)组建课题组

成立由校长室、教科室和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校长负责对课题研究的协调,教科室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组织落实、课题的管理,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各自班级的实验工作。

(2)教师学习培训

首先,课题立项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实验工作专题会议,向实验教师宣讲实验方案,使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培训,向教师推荐相关学习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2、课题的实施过程

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初步实施阶段,从本阶段开始,研究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1)资料准备。实施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的资料

准备,包括我校所有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为实验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做准备。

(2)会议动员。9月底,专门召开了一次实验动员会,就实验的开展做了布置并相互交换意见,统一认识,以利于实验的开展。

(3)课例研讨。通过开设研究课进行实验研讨,分别于10月、11月、12月份各进行了一次研究课,实验教师通过互助研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吸取他人经验,改进自身不足,对实验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

(5)经验交流。2014年1月份我们举行了实验人员的专题交流,实验教师通过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6)检测分析。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学生学习水平测评对比分析,学习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7)积累资料。一年的实验,我们积累了诸如实验课例、实验论文、数据资料等实验资源,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实验工作积累了经验。

(8)阶段总结。课题组于2014年二月初进行了阶段性实验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做准备。

通过本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逐步理清了实验思路,初步形成了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经验,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课题实验成果

1、建立了课题研究档案,积累了诸如实验课例、教学论文,实验数据,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2、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

课题实验的基本经验

1、留守儿童通过实验教师的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2、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不断学习是开展好实验的保证。开展实验研究要求教师具有全面、深厚的知识底蕴,需要集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初步实验阶段,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很粗糙,在各项具体内容的研

究上还不够深入,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认真考虑的主要问题,把实验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2、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的能力还是今后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2300万,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认为,要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国家要做六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首先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有什么问题,要弄清楚。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决它的办法。

第二项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随着我们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一些流动人口很多是城市的问题,所以出现了留守儿童。我认为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给它解决。

第三项工作,要完善一个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就要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

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然后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个很大的信心,我们国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确保他们落到实处。

第四项工作,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我想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第五项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支持。现在我们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发挥志愿者、农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这些作用。另外我们现在针对家庭在城里做工,我们办理了“代理妈妈”、“代理爸爸”,还有其他监管的体系。同时我们也对奶奶、爷爷进行现代化幼儿的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项工作,依法维护权益。就是进一步的来搞执法力度,执法力度要加强,对于侵犯少年儿童的情况给予打击,对于犯罪的,我们将其绳之以法。

顾秀莲说,实际上,现在各条战线都在着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近,国务院就成立了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把农村儿童问题也统一规划进去了。现在各个部门,除了中央、国务院重视,各个部门都在重视。比如说,公安部门也下了通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力,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教育部一定要把留守儿童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入学问题作为重要的问题,全国妇联从上到下启动了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还有关爱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比如说,四月妇联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留守儿童怎么办的问题,他们搞了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这个行动使得2409个乡镇,有39万个留守儿童受益,现在各地都在做,比如江苏、福建,他们已经把留守儿童纳入寄宿学校,……,结合起来解决。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雷区”。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相关推荐:

旅游局学习贯彻新《保密法》自查报告

城管执法大队长自查自纠报告

小学安全隐患自检自查报告

四心师德自查报告

第二篇: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和关爱而

发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

根据市教体局的要求,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们作为山东省重点小学,市局属学校,留守儿童并不多。我

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家长会

和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在关注教学、关注学

生学习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状况,明确学校管理改

革必须贯彻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爱生为贵,服务为重,实现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

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学校是直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

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

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

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

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

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

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

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互动,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二、自查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全校共

有学生1286人,共有留守学生24 人,其中,父母单方监护型11人( 占

46% )隔代监护型13人(占54%),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

婆托管的方式。

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63.2%,一年回家1——2次的占30.6%,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有29%的留守儿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有12%的留守儿童和爸爸生活在一起,59%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单亲家庭”合计为41%,隔代抚养为59%,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峻。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有5.19%的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0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

三、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亲情缺乏。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部分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感情距离,不想和他们沟通,大部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只仅是尽到自己的本职(做饭、洗衣、接送等)。

2、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3、学习较差。调查中发现,一方面部分留守儿童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忙于自己的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

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4、放纵自由。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由于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5、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个别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6、安全隐患。由于留守儿童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监护人大都是年老又多文化层次较低,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家庭与学校教育容易出现 “真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建立“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

学校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后勤主任、安全办负责人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考核评估、总结奖励。班主任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各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

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人数与各年级段教职工的总人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对子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对留守学生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教育。

三是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每学期组织代理监护人学习有关儿童管理、安全管理、法制基本知识等。四是考核评估奖励制度。

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为劳动纪律、考勤、奖励与处分、职称等量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并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要求留守儿童定期向父母报答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老师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一旦发现留守儿童思想不稳定或者成绩下降,就及时与学生交心谈心,辅导其学习,稳定其情绪;
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通过“两任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救助。

(五)、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举办特殊家长学校。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非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由学校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爷进行培训,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六)、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开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丢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沉影响。

第三篇: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我校《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的研究》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子课题,2014年九月立项 ,留守儿童自查报告。实验研究已进行一年,现自查如下:

我们于2014年6月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后又根据评审组评审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阐释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之后,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课题会,明确了任务,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策略,课题研究有序展开。

1、课题的准备

实验的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职责分工和进行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其中,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是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1)组建课题组

成立由校长室、教科室和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校长负责对课题研究的协调,教科室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组织落实、课题的管理,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各自班级的实验工作。

(2)教师学习培训

首先,课题立项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实验工作专题会议,向实验教师宣讲实验方案,使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培训,向教师推荐相关学习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2、课题的实施过程

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初步实施阶段,从本阶段开始,研究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1)资料准备。实施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的资料准备,包括我校所有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为实验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做准备。

(2)会议动员。9月底,专门召开了一次实验动员会,就实验的开展做了布置并相互交换意见,统一认识,以利于实验的开展。

(3)课例研讨。通过开设研究课进行实验研讨,分别于10月、11月、12月份各进行了一次研究课,实验教师通过互助研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吸取他人经验,改进自身不足,对实验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

(5)经验交流。2014年1月份我们举行了实验人员的专题交流,实验教师通过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6)检测分析。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学生学习水平测评对比分析,学习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7)积累资料。一年的实验,我们积累了诸如实验课例、实验论文、数据资料等实验资源,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实验工作积累了经验。

(8)阶段总结。课题组于2014年二月初进行了阶段性实验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做准备。

通过本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逐步理清了实验思路,初步形成了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经验,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课题实验成果

1、建立了课题研究档案,积累了诸如实验课例、教学论文,实验数据,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2、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

课题实验的基本经验

1、留守儿童通过实验教师的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2、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不断学习是开展好实验的保证。开展实验研究要求教师具有全面、深厚的知识底蕴,需要集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初步实验阶段,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很粗糙,在各项具体内容的研究上还不够深入,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认真考虑的主要问题,把实验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2、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的能力还是今后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
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整改报告《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朋友监管的约占留守儿童的4.7%。主要特点: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上寄宿学校,年龄较大的孩子属于自我管理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这种类型约占2.3%,一般情况下孩子年龄在14岁左右,多为初中学生。主要特点:父母长期在外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这类留守儿童由于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易受外界影响,发生问题较多。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9.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
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在监管上却无能为力。同时由于多数农村学校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没有认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我们不能不为他们的将来所担心。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
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两个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父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他们普遍过早的成熟,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

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男孩,今年15岁,幼年母亲改嫁,由父亲带着他和姐姐生活。迫于生计,他父亲外出务工,留下姐姐和尚未成年的他由奶奶照顾。特殊的生长环境使他小学还未毕业就早早辍学,开始在一家馒头厂打工,不慎一只手的三个指头被机器搅断。生理上的残疾使得他性格孤僻,不愿与其他孩子交往。令我们心痛的不仅如此,他的道德观念甚弱:离开馒头厂后他又到一个家庭小厂去作伙计,一次他奶奶不放心去看望他,把他的名字泄露给大家,他怒骂他奶奶“老不死的”,还有其它不堪入耳的话语。奶奶走后他仍在骂骂咧咧,好像他奶奶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似的。周围的人有的叹息、有的嘲笑。我们该做如何感想又该怎样去做呢?谁又该对的他悲剧人生负责呢?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很少有全面发展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由于没有父母的细心监护,而班主任老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当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
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勤俭节约;
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参与偷盗,迷恋上网,有的甚至早恋。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13岁女孩在网吧产下一婴儿。一个孩子生下一个孩子,这是怎样荒谬的事实!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和外界滋扰。留守儿童大多胆小孤僻,社会上的“混混”常把他们作为猎物,有的伺机敲诈钱物(大多为吸毒者所为),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们寻衅滋事,还有的社会青年对留守女童实施性骚扰,性侵犯的事件发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并不是少数。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有调查资料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儿童学生38.09%行为表现好,43.97%行为表现较好,14.95%存在违纪行为,0.15%存在违法行为。根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又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0%,这一比例在四川、**、安徽、河南等地会更高些,达到50%甚至70%。那么至少将有34500留守儿童有违法行为。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对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令我们欣慰的,随着今年两会的召开,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

人民网北京3月2日讯记者赵颖报道:“国务院支持全国妇联,联合中央14各部门,成立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工作小组,专门来抓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况……”,这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了,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确保落到实处。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2300万,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认为,要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国家要做六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首先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有什么问题,要弄清楚。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决它的办法。

第二项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随着我们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一些流动人口很多是城市的问题,所以出现了留守儿童。我认为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给它解决。

第三项工作,要完善一个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就要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然后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个很大的信心,我们国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确保他们落到实处。

第四项工作,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我想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第五项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支持。现在我们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发挥志愿者、农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这些作用。另外我们现在针对家庭在城里做工,我们办理了“代理妈妈”、“代理爸爸”,还有其他监管的体系。同时我们也对奶奶、爷爷进行现代化幼儿的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项工作,依法维护权益。就是进一步的来搞执法力度,执法力度要加强,对于侵犯少年儿童的情况给予打击,对于犯罪的,我们将其绳之以法。

顾秀莲说,实际上,现在各条战线都在着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近,国务院就成立了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把农村儿童问题也统一规划进去了。现在各个部门,除了中央、国务院重视,各个部门都在重视。比如说,公安部门也下了通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力,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教育部一定要把留守儿童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入学问题作为重要的问题,全国妇联从上到下启动了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还有关爱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比如说,四月妇联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留守儿童怎么办的问题,他们搞了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这个行动使得2409个乡镇,有39万个留守儿童受益,现在各地都在做,比如江苏、福建,他们已经把留守儿童纳入寄宿学校,……,结合起来解决。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雷区”。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第四篇: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我校《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的研究》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xxx”重点课题《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子课题,xx年九月立项 。实验研究已进行一年,现自查如下:

我们于xx年6月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后又根据评审组评审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阐释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之后,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课题会,明确了任务,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策略,课题研究有序展开。

1、课题的准备

实验的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职责分工和进行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其中,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是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1)组建课题组

成立由校长室、教科室和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校长负责对课题研究的协调,教科室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组织落实、课题的管理,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各自班级的实验工作。

(2)教师学习培训

首先,课题立项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实验工作专题会议,向实验教师宣讲实验方案,使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培训,向教师推荐相关学习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2、课题的实施过程

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初步实施阶段,从本阶段开始,研究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1)资料准备。实施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的资料

准备,包括我校所有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为实验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做准备。

(2)会议动员。9月底,专门召开了一次实验动员会,就实验的开展做了布置并相互交换意见,统一认识,以利于实验的开展。

(3)课例研讨。通过开设研究课进行实验研讨,分别于10月、11月、12月份各进行了一次研究课,实验教师通过互助研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吸取他人经验,改进自身不足,对实验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

(5)经验交流。2014年1月份我们举行了实验人员的专题交流,实验教师通过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6)检测分析。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学生学习水平测评对比分析,学习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7)积累资料。一年的实验,我们积累了诸如实验课例、实验论文、数据资料等实验资源,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实验工作积累了经验。

(8)阶段总结。课题组于2014年二月初进行了阶段性实验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做准备。

通过本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逐步理清了实验思路,初步形成了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经验,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课题实验成果

1、建立了课题研究档案,积累了诸如实验课例、教学论文,实验数据,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2、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

课题实验的基本经验

1、留守儿童通过实验教师的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2、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不断学习是开展好实验的保证。开展实验研究要求教师具有全面、深厚的知识底蕴,需要集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初步实验阶段,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很粗糙,在各项具体内容的研

究上还不够深入,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认真考虑的主要问题,把实验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2、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的能力还是今后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
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

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

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朋友监管的约占留守儿童的4.7%。主要特点: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男孩,今年15岁,幼年母亲改嫁,由父亲带着他和姐姐生活。迫于生计,他父亲外出务工,留下姐姐和尚未成年的他由奶奶照顾。特殊的生长环境使他小学还未毕业就早早辍学,开始在一家馒头厂打工,不慎一只手的三个指头被机器搅断。生理上的残疾使得他性格孤僻,不愿与其他孩子交往。令我们心痛的不仅如此,他的道德观念甚弱:离开馒头厂后他又到一个家庭小厂去作伙计,一次他奶奶不放心去看望他,把他的名字泄露给大家,他怒骂他奶奶“老不死的”,还有其它不堪入耳的话语。奶奶走后他仍在骂骂咧咧,好像他奶奶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似的。周围的人有的叹息、有的嘲笑。我们该做如何感想又该怎样去做呢?谁又该对的他悲剧人生负责呢?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很少有全面发展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由于没有父母的细心监护,而班主任老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当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
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勤俭节约;
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参与偷盗,迷恋上网,有的甚至早恋。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13岁女孩在网吧产下一婴儿。一

个孩子生下一个孩子,这是怎样荒谬的事实!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和外界滋扰。留守儿童大多胆小孤僻,社会上的“混混”常把他们作为猎物,有的伺机敲诈钱物(大多为吸毒者所为),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们寻衅滋事,还有的社会青年对留守女童实施性骚扰,性侵犯的事件发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并不是少数。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有调查资料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儿童学生38.09%行为表现好,43.97%行为表现较好,14.95%存在违纪行为,0.15%存在违法行为。根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又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0%,这一比例在四川、**、安徽、河南等地会更高些,达到50%甚至70%。[3]那么至少将有34500留守儿童有违法行为。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对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令我们欣慰的,随着今年两会的召开,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

人民网北京3月2日讯记者赵颖报道:“国务院支持全国妇联,联合中央14各部门,成立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工作小组,专门来抓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况……”,这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了,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确保落到实处。

第五篇: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戴家河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

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使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现结合我校守儿童之家工作开展以来的实际,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校非常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以校长潘声国同志为组长,金绪山(副校长)、各班班主任、副班主任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对贯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和活动材料。

二、留守儿童现状

1、戴家河小学现有留守儿童12名。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少数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由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监护人能辅导他们学习的很少。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
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绝大多数,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很少。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1、我校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先后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上做好到:有牌子、有备用教室、有场地、有设施、有热线、有制度、有活动、有志愿者队伍。并因地制宜制订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计划。

2、建立了有关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做到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准确而全面。档案中有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

3、组建了志愿者服务组织。做到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帮扶教师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以上,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学期家访一次,每学期与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通过以上各种方式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

4、留守儿童各项活动体现了针对性,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人员、有记录、有总结。

5、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总务、少先大队辅导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

四、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工作

1、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并已经对留守儿童开放,但条件还不够成熟,特别是活动设备如电视、电话、图书等国家已配备,体育器材学校已基本解决,留守儿童课余活动早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但是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是新建设的,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方面的援助,专家的悉心指导,更有待于自我加压、自我探索。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继

续发挥组织牵头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将关爱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2、完善资料建设,留守儿童的各项活动要及时做好记录,不断更新留守儿童的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归档,有专人负责。

2014、8戴家河小学

《留守儿童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留守儿童自查报告.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