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邀请函 > 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新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5:22     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职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总结过去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就,针对改革过程中凸现的问题,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新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中,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之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换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1]。近年来,各高等职业院校响应“十一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深化改革,在招生规模、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凸现了新的问题,总结过去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就,并进行新的探索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新成就
  (一)扩大了招生规模
  为了大力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教育部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教研究所发布的有关资料统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数以及在校生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8%、53%以及43%[3]。从数字上看,在规模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推动公办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校企联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双赢,学生受益。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别于普通专科或本科,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保证毕业生能都达到社会需求标准,多所高职院校办学模式采用了“邢台模式”,即“双起点、双业制、双证书、订单式”培养模式[4]。校企联合和订单式培养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易于实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 试点。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更进一步证实了前期的探索已卓有成效。
  (三)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整合
  教育部2006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并在外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指导下,比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执行的工作本位学习模式,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项目本位模式等[5]。各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合理整合,扩大实践教学活动,突破旧的“三段式”的学科教学,采用了“2+1”模式,两年的理论教学和一年的顶岗实习,其中两年的理论教学中,还加强了学生实验环节。理论和实践的初步整合,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适应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得到了社会一定程度的肯定。
  
  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凸现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初步探索、不断改革和尝试;教育不断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这为未来高职教育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中也凸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招生规模扩大,培养学生质量下降;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开设专业课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象比较突出;专业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技能证书的考试,只是形式化,应试化;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训基地建设较少,且形式化严重;经验机械化引入(拿来主义);高校经济利益化。总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比还差很远。要形成真正满足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三、高等职业教育新探索
  目前,我国处在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中,在综合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依然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已逐步将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加需要注重学术型教育与职业型教育之间的平衡。更加需要在前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依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领会十一届三次会议的精神,实现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内涵建设
  内涵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的目标,是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4]。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办学体制上,以及外延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内涵建设环节薄弱,“双师型”专业教师质量未能得到保障;高职教育条件,尤其是学生实训条件达不到,有的只是应付性地做些基础性而非应用性实验,不能真正实现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学生素质教育被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市场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高等教育,学生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就业素质,诚信的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是难以在具有一定压力的环境中生存的。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心里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学习和实践,学习期间把挣钱作为第一目的;毕业生缺乏就业能力,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的能力;学生知识的扩展性不强,只懂得一点专业知识,其它知识面狭窄,原因一部分在于学生本身,另一部分在于高职院校不能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课程设置是学生学习的保障,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面的宽窄程度,因此,规划教材编辑,课程改革需要监督和加强,避免权威教材的绝对权威性。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片面的将学生培养成“短暂性人才”作为最终目的,而应当把学生未来发展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因此,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意识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才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理论与实践课程进一步整合
  过去,高职教育一般进行两年半的理论学习,实践环节较少。在教学初步改革实践中,将理论课压缩为了两年,理论上,强化了实践教学,但是理论课和实践课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知识转为生产力的能力下降;另外,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动机性不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且前学后忘,这种机械地叠加拼合在一起的“三段式”教学,就会将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被变成了形式化。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新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新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