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邀请函 > 内容

关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1:58     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树立“终身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综合作用,使学生不仅能够以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够热爱体育,从不间断的身体锻炼中获得终身受益。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5918(2010)05-007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039 [本刊网址]http://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以提高竞技水平的手段来达到所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种目标定位的结果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忽视了体育教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综合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必须由传授运动技能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换。要完成这种转换,必须从指导思想、教学观念、师资建设、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变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完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从指导思想入手,把体育教育的方向从单纯追求外在技能水平的掌握转移到全面追求学生身心协调地发展上来,将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育的发展重点。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走向社会体育的转折点,也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高校体育不仅应该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充分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在不间断的身体锻炼中获得终身的受益。为此,高校体育教学应从强化国民体质的长远效益出发,完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传播。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终身体育教育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体育设施、经济状况和自身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爱好等客观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需要的过程。当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对国民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快节奏、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作为终身体育基础的高校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志向和能力,使体育活动成为其习惯性、恒久性的内在要求。终身体育意识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练习和掌握体育锻炼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走入社会后,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并且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自觉要求。
  二、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该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以运动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将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育的方法上要多采用一些“启发式”、“诱导式”和“互帮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建立有利于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环境, 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体育活动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体育运动,不仅使学生强化体质、培养意志品质,而且使学生因身心条件的改善而变得意气风发,乐观自信,在群体、社会中富于适应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应该注重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的结合,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实现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工作量难以计算、活动难以组织等原因,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只注重课内学时,忽略课外学时,使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根据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在体育教育改革中应该考虑开设时间灵活、项目多样的选修课程,例如在每天早晨和下午进行太极拳、游泳、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辅导,还可以组织爬山、攀岩和季节性的滑雪等活动。这些选修课程既有“强迫运动”的约束机制,又有白由选择的随意性。因此,通过课内、课外和到大自然中这三个层次的协调运行,改变教学活动场所的单一性,拓展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环境的教学空间,增加教学时间的弹性和伸缩性,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实现融学习知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为一体,进而达到使学生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实施“园丁工程”,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高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建设忠诚教育事业、教学和学术水平兼备、善于教书育人的跨世纪人才的骨干教师队伍,不仅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育工作队伍,提高其学历水平,丰富其知识结构,鼓励其钻研体育学科内在规律和治学经验,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应该从体育教学的整体需要和长远发展着眼,积极创造培训条件,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专题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然而,在当前各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场馆池的兴建以及设备的购置等硬件建设,而对于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关注不够的现象。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注重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素质;第二,实行固定时间和机动时间相结合的业务学习制度,并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第三,举办专题或系列讲座制度,保证教师队伍由个体到整体的提高;第四,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深造学习。从高校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缺少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难以实现和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建立协调的、良性互动的、坚持、教学、科研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做法,是大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当务之急。
  四、改革教学模式,尝试多元化教学形式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由对体育课的兴趣,衍生出参与更多课外的休闲运动,进而充分了解人生并享受生命的乐趣与真谛。通过体育课程的内容综合性和形式多元化等多种途径,改变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唯“生物”教育模式,树立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教育观。
  目前我国某些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休闲运动为中心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把体育课堂教学、学校课外运动氛围的培养、生活影响等方面结合起来,促使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休闲体育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本,强调满足学生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要远远大于他们在文化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比其他文化课更加必要,应当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练习,教学单元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出发点,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采用按层次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俱乐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个体在“独立或自主”行为中展示出来,更加体现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选择性的结合,从客观上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通过构建“俱乐部型”等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能够使体育课程内容多元化、方式趣味化、评价多维化、场所开放化、指导专业化,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最喜欢参与、最感满意的活动,这是新世纪顺应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必然趋势。
  五、优化评估标准,完善考核办法
  高校体育的考核是为完成体育教育目的和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检查教育效果的方法,也是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内、课外体育锻炼,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效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传统的高校体育评价体系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削弱了“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的具体实施。在高校体育改革的考核中,应该将体育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尽量避免由于学生身材高矮不同、体质强弱有差别而带来的考核成绩落差过大的问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进展的评价,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 学生学习的进步应体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上,将努力的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这种新型的考核标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意识和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健康奠基,而且能够充分体现“终身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
  六、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改革和完善传统高校体育教育形式、丰富体育教育内容已成为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体育教学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高校和体育工作者在体育发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改革,也需要学生的自觉配合、提高认识并努力实践。高校有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利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载体,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为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柴春胜.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9).
  [2] 张仲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6,(5).
  [3] 范清惠.关于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4] 欧阳萍.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
  [5] 高林洲.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J].安徽体育科技,2003,(4).
  [6] 历祥英,李跃年.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与未来走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

《关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