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邀请函 > 内容

瑞士德国职业教育之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8:51     阅读:


  摘 要: 瑞士、德国是全球竞争力居于世界前列,失业率最低的欧洲国家,其职业教育在两国的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职业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考试、经费来源及职业教育理念五大方面比较、探析瑞、德两国职业教育的相似之处,以期探索其职教强国背后的成因,并试图摸索一些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瑞士 德国 职业教育
  
  在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8—200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仅次于美国,整体排名位居世界第二位,创新能力在此次排名中列居全球第三,成绩斐然。[1]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瑞士能在湍湍急流中站稳脚跟,力挺而上,离不开瑞士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其与众不同的职教理念。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由此,德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不言而喻。下文拟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并总结两国的职业教育的共通处及特点。
  
  一、以“双元制”为主体,“三元制”趋向的职教模式
  
  研究对比发现,瑞、德两国的职教体系中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双元制”是指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边在校进行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边去企业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练习,这是一种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方式。学校与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两个主体,即双元。在瑞士,职业学校的学生有1—2天是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有3—4天去企业锻炼操作技能。即使在学校的理论课中,教师也比较重视围绕实践问题、工作场景来展开教学。德国的职业学校学生约有70%的时间在企业练习操作技能,另外约30%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可见,两国都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并以“企业培训”为重心,学校学习为辅。针对这种“双元制”的培养模式,瑞、德两国均实行免费制,并且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练习,还有一定的酬劳,毕业后基本能进企业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不少学生乐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对新员工的上岗培训环节,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各国的产业竞争趋于激烈,为了适应这种不断更新的产业结构对从业人员的再培训要求,一种按职业群建立的行业组织脱颖而出,并渗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形成了学校、企业、培训中心(行业组织)三位一体的职教模式。培训中心,是一种既独立于政府之外,又不隶属于学校的行业组织,通常负责社会急需人员的短期培训、岗位培训及特殊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也为在校生提供实践的场所。这种“三元制”的培训模式成为了瑞、德两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向。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考试
  
  瑞士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重视课程内容要顺应经济发展,与时俱进,且紧跟产业调整步伐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反映了时代进步对产业、从业人员素养的要求。德国的课程设置重点强调“职业性关键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标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自主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德国职业教育强调习明纳和“自我设计”的自主学习方式。两国课程设置的共通处反映在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它们都把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教育方式突出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设置也使得两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分为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理论教师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要经常去企业了解最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等,以便不与实训教师的教学内容脱节。这也保证了两国职业教育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瑞士具有完备的考试制度及职业资格认证制,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或得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做为上岗工作的凭证。这种完备的考试制度保障了瑞士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得以良好运作。德国采取“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实行全国统考,由同行业工会组织考试委员会,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考核,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天举行。可见,两国都通过完备的考试制度使职业教育完善化,使学生能得到岗位的资格凭证,使学生可以通过考试选择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使更多学生完成职业精英化培养成为可能,使职业教育高学历成为职教发展的新趋向。
  
  三、经费来源
  
  瑞士的教育经费主要有三个渠道:联邦政府、州政府及行业组织。高等职业培训和职业定向高级培训主要是由企业和私人承担,由他们负责提供大部分的经费支持。而各州的公共职业教育经费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2]德国主要由州、地方政府、企业来承担职业学校的开销,学校往往不承担筹资任务,只需要专心教学。由资金来源及来源比例看,不难发现除了政府下拨的教育专款之外,企业对职业学校的赞助资金占了相当的一部分。这是两国所采取的“双元制”、“三元制”的教学模式的良性循环,学生在企业实践并成为企业一员的衔接过程及磨合期几乎为零,为企业省了一笔不小的新手上岗培训费。另据2007年一份资产收益调查显示,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净花费为47亿瑞士法郎,学徒的生产产值则达到了52亿瑞士法郎,企业净赚5亿瑞士法郎。[3]关乎经济利益,瑞士企业何乐而不为?
  
  四、职业教育理念
  
  瑞士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后进行分流,有近70%的学生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样的一种学业道路在中国人看来或许是无法理解,我们甚至会用轻视的眼光来看待这种行为。但在瑞士,很多人都支持这样的选择。例如,大学教授会支持并鼓励他的儿子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这是因为,在瑞士接受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接受合适于某个人的教育,而不是次等生的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走向成功,而非淘汰。正是由于这样的职业教育观,更多的学生乐于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德国的职业学校是开放型、无院墙的,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这使学生更易融入社会。开放型的学校必有开放型的教育理念为其支撑。学校以开放的姿态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与行会组织,参与到社会。同时,德国通过各种完善的职业教育立法,如《职业教育条例》、《培训员资格条例》等,保障了职业学校的正常运行,并使之有法可依。
  瑞、德两国以不同方式表现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并逐渐加强普通教育体系与职教体系的通融性、互补性,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多升迁的机会,重视发挥企业在职教体系中的作用。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使两国的职业教育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这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强大后盾。
  两国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及文化背景不同,职业教育也存在相异之处。但通过比较发现,两国的职业教育有许多相通相融的地方。这些共通处为我们探究两国强大竞争力背后的成因提供了线索与启发,也是我们学习的亮点。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取之精华,并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背景,转变办学理念,转变对职教的冷漠、轻视的观念。这是本源性问题,脱离此基础,即便将再好的教学模式、教学经验搬回来,也是无果之举。同时,要改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融机制,承认两种教育证书的等值性,以此吸引学生无顾虑地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拓宽职教新模式,使我国的职教道路走出中国式。
  
  参考文献:
  [1]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8-2009[EB/OL].http://www.weforum.org/documents/GCR0809/index.html,2008-10-08.
  [2]叶志攀,金佩华.瑞士职业教育的特征分析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9,(2).
  [3]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witzerland 2009-Facts and Figures. Federal Office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OPET) [EB/OL]. http://www.bbt.admin.ch/themen/berufsbildung/index.html?lang=en,2009-02-05.

《瑞士德国职业教育之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瑞士德国职业教育之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