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邀请函 > 内容

从“他者”到“我者”:中小学校长工作室运作机制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3 06:08:34     阅读:


  当前,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尽管人们不断研究和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但因为总体上还难以突破自上而下、外部输入的培训机制的局限,所以仍较难达到促进学校改进和辐射带动其他学校发展的培训效果。而校长工作室作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成效显著、广受好评的培养模式,更加关注共同体的成长和区域均衡发展,因此成为校长培训领域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校长工作室由工作室主持人、入室学员、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工作室助理等人员组成。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校长工作室共同体的成长机制,发挥区域内名优校长的“种子”功能,带动一批校长和学校可持续优质发展.促进一批又一批好校长、好学校不断涌现,是实现转型期教育变革与创新发展的理性诉求。笔者主要以广东省校长工作室的建设为例,阐述校长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成长机制和价值所在。
  1.导师伴学机制:共研共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支持与转化
  校长工作室一般配备“实践导师+理论导师”双导师。其中,理论导师主要在书目推荐与读书研讨、作品精要与专业表达、教研策划与课题研究、诊断工具设计与结果分析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实践导师则主要在管理制度设计、教育案例遴选、诊断现场实战、改进策略支持等领域提供帮助,双方职能既有侧重,更重融合。他们与学习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师徒,但更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在伴学专业发展中实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支持与转化。
  比如:广东省的校长工作室建设就是基于“研究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同步推进的理念。—方面,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指导专家及其他工作室成员在整个研修过程中,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关注教育管理或学校改进的同一个或同一类问题,形成了以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为基础的“研究共同体”。另—方面,校长工作室的研修方式始终是全员参与的,这种参与不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而是导师与学员真正融入实践之中,以“实践共同体”的方式共同面对和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困惑和难题,进而形成“区域种子校长——带动区域骨干校长——带动周边校长”的生长型示范效应。
  2.区域校长群落机制:协同创新,彰显“共同体领导力”
  协同创新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或要素基于共同目标,通过构建共享的观念、平台和机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新的整体结构,并产生新的协同效应的过程。校长工作室研修就是让校长们在共同体中进行对话、交流、研讨,实现智慧与经验的共享和创生。这种创生的知识是可传播、可迁移的.这将更加扩大共享的群体范围。由于校长工作室模式通常设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这种区域创新系统更容易培养优秀校长群落。
  在校长工作室培养模式中,既有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也有人际之间的协同与合作。由于他们对区域文化与环境有着共同的反应.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都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因此,以工作室为发展平台的校长群体在共同成长中更容易展示出独特的气质、结构与功能。如浙江省的浙派校长群落、广东省的南粤校长群落、广东省广州市的广府校长群落、广东省江门市的五邑校长群落等,皆是在校长工作室培养模式中逐渐形成的。它不是校长个体领导力的简单叠加.而是个体领导力的有机整合,是一种“共同体领导力”,既体现了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的领导力.也反映了区域内校长团队的领导力。
  3.入室成员双选匹配机制:基于共同话题与目标同步成长
  校长工作室的研修要促进全员基于共同的话题和目标而对话和努力。由于校长工作室的参与主体都是具有一定甚至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实践者和理论者每个个体对于自身及所在学校的发展阶段、优势、困惑、关键点都有一定的储备认知,因此,校长工作室的组建应突破指令性的分配名家导师、分配主持人与入室学员的师徒关系等方式,而应建立双向选择机制,还原工作室主持人的核心责任人角色。
  比如:广东省的校长工作室建立了意愿双选平台.其双选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工作室师徒双选。即首先由主持人公开发布个人简历及所在学校的发展阶段、关心聚焦的问题、期望达成的目标:然后学员依据与自身求学主题和发展目标的匹配度填报3位主持人作为选择意愿,并填报个人及所在学校的发展基础及目标:接下来由主持人详阅意向学员的材料.并从中选择5~10位入室学员。第二个层面,工作室与导师双选。即工作室依据研修主题.在导师资源库中选择该领域资深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导师在意向工作室中选择1~2个重点相关的工作室指导。双选匹配机制切实解决了工作室共同体的构建基础问题,避免了资源不对称造成的浪费。
  4.成长路径的行动反思机制:创生经验,走向共生互促
  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成长公式。校长工作室作为培养优秀学校管理者的孵化器,其发展公式更接近于“教育理解的群体分享+重要教育问题的共同关注与行动研究+反思性经验策略的示范传播”。即校长工作室的成长路径聚焦于群体目标、问题导向、行动反思、区域带动。
  比如:广东省的校长工作室采用综合案例库的方式,以还原与分析工作室共同体行动反思的全过程。包括从校长的办学实践或思想理念中生成重要教育问题,在讨论中澄清问题,在反思中制定问题破解方案,在校际交流与小组合作研究中完善方案,在学校实践中实施方案.最终在总结经验中形成有借鉴意义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在将相关资料输入案例库后.我们对校长培养前后经历的难点、困惑、创新、经验等进行对比和挖掘,发现正如北京教育学院季苹教授指出的,校长工作室主要是在对“重要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成就名校长,他们共同发现问题(诊断分析)——反思问题(行动研究)——解决问题(绩效反馈)——新一轮反思(螺旋改进)。
  5.成效检验的三维评价机制:学习+反应+行为.全景式评估“量”与“质”
  培养周期结束.对校长工作室的成效进行“量”与“质”的全景式科学评估,是共同体成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考虑从学习层、反应层、行为层三个维度对工作室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来说,学习层主要测定参训者的学习收获程度(包括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反应层涉及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行为层则主要考查参训者知识运用的程度,即如何将在“他者”学校场域学到的实践性知识转化应用到“我者”场域的问题解决中,真正实现“导师讲、我来听——导师做、我来看——我来做、导师看——我自己想、自己做”的自主驱动核心改进能力。
  比如:广东省的校长工作室在已开展的两个周期培养工作中,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中的综合思维与专业设计,聚焦成果的实用性。如针对工作室读书活动的过程评价,旨在挖掘当代经典教育著作对时下重要教育问题理解与解决策略的支持价值,不局限于要求学习者写几篇读书笔记,而是邀请该书作者亲临工作室现场解读写作本书的精神内涵与实践意义,全体成员再合作互动,形成对该主题下的教育理解与教育行动的深度认知。在工作室的全周期结果评价中,项目组选聘评估专家,和当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一起进驻各市区的主持人及学员所在学校,通过多方评价与实地观察,全面了解培养周期内实施的发展策略及學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辐射发展的综合绩效:并于结业环节开展各工作室的综合展示与现场答辩,回归工作室促进发展与传播示范的责任属性。

《从“他者”到“我者”:中小学校长工作室运作机制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他者”到“我者”:中小学校长工作室运作机制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