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自荐信 > 内容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4篇_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5 08:20:56     阅读: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4篇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4篇 (篇一)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安排,农工委于7月份,在市人大常委会刘辉副主任带领下,先深入到泾阳、三原、武功和永寿县,听取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汇报、实地查看10多个现代农业园区、与园区经营者座谈交流,随后召开了市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水利局、食药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座谈交流,对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始终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思路,突出主导产业、主要产品和主推技术,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截止7月份,全市累计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30个,各类园区总规划面积230万亩,建设面积130多万亩,流转土地90多万亩,从业人员4.5万余人。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水平不断提升,辐射带动效果明显,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积极探索。

(一)政府有力推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2年,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咸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等六个文件,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区域特点,按照 “粮、果、畜、菜”四大支柱产业和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特点,提出重点建设五大现代农业园区聚集带,所有的省、市级农业园区都在聚集带上安排。三是加大扶持力度。省、市农业园区分别由县市区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包抓,成为当地农业的重点项目和亮点工程,备受关注。各县市区政府通过项目资金整合,引导农业、农发、水利、扶贫、农机、国土等部门专项资金向园区集中,以直接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形式支持园区做大做强。近年来,水利行业投资1.6亿元为36个园区建设各类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面积达5.78万亩。农机部门为8个机械化示范园安排农机购置补贴和市级专项资金3300万元,为园区购买农业机械。据调查一般省级农业园区享受省级专项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以外,享受其它财政项目资金也在50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市级园区当地政府也都在项目上给予了倾斜和支持。四是加强科技推广和服务。市政府成立了咸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咸阳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建设了5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园区测土配方覆盖率达到80%,优良品种应用率达95%以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合作,搭建专家服务平台,全市园区共聘用100多名专家入园开展科技服务,培训农民15万人次,为提升园区产业科技含量、增加产品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企业倾力经营。现代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园区。我市农业园区的经营者大多为私营企业主和农村的致富能人,部分园区吸收了周边群众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运营。这些企业经营者过去在二、三产业经过打拼,积累了资金和经验,转而投入农业领域,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成为拉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资主流,带来了工业化经营理念和企业化管理模式。这些社会资本建设经营的园区具有以下特点:规划起点高、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调研来看,省级园区一般投资都在5000万元以上,市级园区也在百万元到千万元不等。如武功海鋈皇嘉现代农业园区投资5000万元,规划流转土地面积3-5万亩,主要从事粮食生产,产品包括有机小麦、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已流转土地10060亩。永寿云集生态农业园总投资3.6亿元,目前已投资1.3亿元,建设核心区2000亩,示范园区10000亩,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品尝、餐饮住宿、健身娱乐、纯净水和柿子酒生产以及农业科技为一体,形成了综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示范带动作用初显。从调研情况看,现代农业园区依靠先进的经营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产观念的转变,显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一是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园区道路硬化,做到了滴、喷灌,提高了水肥效果。泾阳日新园区栽植的15000亩葡萄,在市、县水利、农发等部门的支持下,基本实现了滴灌,园区内郁郁葱葱、果实累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二是园区已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产业基地。园区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使设施农业、工厂化育苗、无毒繁育、宽行双矮苹果栽植、反季节水果和蔬菜种植、立体种养等先进技术得到了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益,也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园区“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60%以上。三是带动农民增收。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了土地的租金;
土地流转后青壮劳力可以外出打工,年龄大可以在当地园区打工,获得劳务收入;
企业依托当地资源,开发新产品的加工业,带动农民增收。如永寿云集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发展餐饮和种养业安置当地劳动力100余名,发展柿子酒产业,每斤柿子收购价0.8元,改变了柿子拦在树上没人要的现象,解决了周边群众柿子销售难问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现代农业园区虽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制约因素较多,在园区建设中,特别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农业经营风险大、利润低。农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而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现代农业投资成本高,加之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农业经营利润难以保障。

(二)园区机械化水平较低。我市大部分园区以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虽然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部分实现了机械作务,但在主要环节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费时费力效率低,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园区经营融资难。园区特别是种植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回报慢。大部分园区经营者在前期投资后,不同程度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却是十分困难的,原因是园区的土地、财产无法作为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如泾阳日新园区今年年初就把酒庄的土地手续拿到手,想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建设资金,虽然经县政府多次协调银行,都没有办成,企业最后变卖了16%的股份,融资2000多万元,才解决了资金问题。

(四)园区产品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还不够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及作务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质量有待提高,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质品牌。

三、 今后工作建议 园区是探索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是优质高效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划引领,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坚持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园区建设规划与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移民搬迁相衔接。农业等部门要指导园区按照先进性、经济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要求,明确各功能区的布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要继续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领办、创办农业园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在继续坚持省级园区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市级财政也应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市级园区给予扶持。市政府应责成各县市区在项目安排上向园区倾斜,给以支持。

(二)强化服务,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市政府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农业园区,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已建成的园区要始终予以关注,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园区建设,用水、用电和税收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要向园区倾斜,优先保障园区用地需求。探索完善金融支持农业园区的途径和办法,优先向园区安排财政贴息资金。相关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温室大棚、冷库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鼓励各类保险公司开发特色农业保险,扩大保险种类和规模,降低园区经营风险。气象部门要积极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为园区防灾减灾提供实时气象服务。农机部门要根据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实际,引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园区机械化装备水平。商务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平台,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业发展,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

(三)科技支撑,助力园区提质增效。一要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等部门要重点围绕“粮、果、畜、菜”四大支柱产业,以新品种选育和引进、技术集成应用、试验示范与推广服务为关键点,在种苗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设施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与技术推广,提高园区产品科技含量和效益。二要加强科技培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的作用,根据园区产业特色,加大对企业员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使其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三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鼓励和支持园区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合理使用农(兽)药、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配置必要的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强化品牌创建和推广,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效益双提升。支持园区立足资源优势,推进一产向二产融合、向三产延伸,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壮大园区自身实力和带动能力。

(四)加强监管,依法保障园区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涉农部门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园区。第二,规范土地流转,严格园区用地监管。坚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向园区有序流转。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园区建设,探索股权量化、入股分红、信用合作、利益分享模式,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服务,在满足园区用地的同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第三,强化对园区的考核评价。农业部门要严格按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园区退出机制和考评制度。把园区项目建设、合同履行、财政资金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对考评结果不达标的园区,要责令限期整改。特别是要加强对财政扶持园区资金的监管,依法查处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加强土地流转后期跟踪监管,对个别园区“圈而不用”或改为他用,出现非农化等土地违法违规现象,要督促整改、坚决查处。第四,加强园区环保监管。督促园区经营者对畜禽粪便、农用地膜等农业废物合理利用或回收处理,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污染源要限期整治,切实保护好园区生态环境,保障园区健康发展,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篇三)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为了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于**年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思路,加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深入了解园区发展模式和建设水平,宿迁市统计局于近期开展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查。

一、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状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8家,分别是沭阳县2个: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沭阳汤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泗阳县2个: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泗阳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泗洪县2个: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泗洪现代渔业园区;
宿豫区及宿城区各1个: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率先在苏中、苏北实现县区全覆盖。其中,泗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入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泗阳县2个园区合并正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均表述为全市有7个园区。

(一)园区最早建于**年,建设类型以设施农业园区为主。泗洪现代渔业园区成立最早,建于**年;
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于**年,沭阳汤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于**年,其余均建于**年,至今有8年了。沭阳、泗阳、泗洪、宿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类型都为设施农业园区,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和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类型为农业科技园区,除此之外,泗洪和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具有休闲农业园区属性。

(二)园区功能定位以农业生产、示范展示及辐射带动为主,经营项目覆盖农林牧渔业及部分休闲娱乐。园区的功能定位首先是“农业生产”(7家),其次是“示范展示”(6家)和“辐射带动”(5家)。除此之外,园区还配套一定休闲农业设施,7家园区都有会议培训设施,5家有采摘垂钓设施,4家运行观光游览,4家有客房和餐饮设施,3家有休闲品茶设施,2家有水上娱乐设施。7家园区中,宿城、宿豫、泗洪农业产业园经营项目均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和花卉,除此以外,三个园区还分别经营生猪养殖、苗木、种苗等。沭阳农业产业园经营花卉、苗木及种苗,沭阳汤涧产业园经营生猪和家禽,泗阳产业园经营蔬菜、水果、水产养殖、种苗等,泗洪县渔业产业园经营水产养殖及种苗,全市农业产业园区经营范围涉及农、林、牧、渔业等主要农业项目。

(三)园区规模较大,其中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近四成。全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共计43.02万亩,占**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6.6%。共占用基本农田35.53万亩,占园区面积的82.6%。园区用于种植业面积32.12万亩,畜禽养殖面积0.69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99万亩,分别占74.7%、1.6%和9.3%。其中,泗阳、泗洪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超过12万亩,分别达到12.8万亩和12.94万亩;
沭阳、宿城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分别为7.19万亩和6.2万亩;
宿豫区、沭阳汤涧产业园占地面积分别为1.7万亩和1.54万亩;
泗洪渔业产业园面积最小,为0.65万亩。园区中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6.96万亩,占园区面积的39.4%,占种植业面积的52.8%,沭阳、泗阳农业园区设施农业面积占园区面积比重分别达到81.4%和63.0%。园区共有大棚2.93万个,其中沭阳、泗洪农业园区分别占33.6%和42.4%;
温室1.11万个,其中沭阳农业园区占70.8%。

(四)园区亩均投入超2万元,政府累计补贴超10亿元。园区土地以租赁为主,转让为辅。7家园区,3家租赁,3家租赁和转让都有,1家为国有土地。全市园区累计投入资金89.88亿元,亩均投入2.1万元。其中**年园区投资总额13.97亿元,占15.5%。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建设、园区运营、新品种研发及高科技设备引进。政府累计补贴11.96亿元,其中**年补贴2.3亿元;
园区累计融资31.06亿元,其中**年融资3.79亿元。

二、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成效 园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聚区,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试验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新型经营主体比较集中,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全市7个园区共有企业602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个,占全市(48个)的56.3%,超过一半。驻区经营大户49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97个,带动农户6.23万户。引进的入园主体经营项目中,沭阳县的花木、畜禽,泗阳县的食用菌、设施蔬菜和特色水产,泗洪县优质稻米、特色果品和生态水产,宿豫区的肉鸡和设施园艺以及宿城区的设施蔬菜种苗产业等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集群。

(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园区通过与知名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引进和培养高新层次技术人员,组成强大科技队伍,为园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园区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全市7个省级园区都有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研发平台,其中6个园区与技术依托单位有合作项目,5个园区有自主品牌。园区通过绿色产品认证15个,有机产品认证5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54个,地理标识产品认证6个。仅**年,全市省级园区共引进农业科研单位17个,派驻农业科技人员53人;
新增省级以上著名农产品数与著名商标5个。

(三)物质装备条件不断改善,生态及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注重。7家园区,6家具备仓储设施,仓库面积共达25.15万平方米,保鲜库面积共5.41万平方米。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没有仓储设施,近期也计划建设保鲜库。7家园区均有废弃物循环系统,其中4家规范运行,2家运行一般,1家有待改进。7家园区均有一种以上管理体系或产品质量认证,其中通过ISO认证的4家,通过HACCP认证的3家,通过GAP认证的2家,通过CCC及GB认证的各1家;
6家园区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保障体系。

(四)经营收入快速增长,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近三年,我市7家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其中服务业收入成倍增长。其中**年园区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54.9%;
其中服务业收入3.44亿元,增长一倍。**年1-10个月,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中服务业收入均已超过上年全年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随着园区经营管理水平逐年提高,成本效益不断提升。7个园区,**年运营费用为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年1-10月运营费用为13.39亿元,仅占**年的73.7%,低于时间序时进度。从运营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园区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年-**年(1-10月)的占比分别为72.8%、58.1%和40.4%,具体见下表:
近三年园区经营情况 三、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存在问题 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农业大市,无论从园区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全省都不领先。全省共有17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唯我市没有;
全省共有112个省级园区,我市8个,低于各市平均;
全省市级及以下园区共有200多家,而我市已不再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据调查,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农业产业投入大、产出小,农业项目财政“零贡献”的特殊性,县(区)政府对农业园区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突出表现在对园区项目用地方面支持力度不足,用地难已经成为园区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全市有多个项目遇到土地指标的影响迟迟不能落户。加之农业企业贷款融资难等传统问题,造成农业大项目的引进难度日益加大,园区发展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部分园区反映,园区虽然有财政支持,但与园区承担的示范引领作用相比,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的支持方面还需加强。

(二)园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大多数园区的科技展示、教育培训、电子信息、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虽已建成,但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加之部分园区的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较低,企业无开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管理水平也很低,导致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整体较弱,制约了当地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园区反映,农业产业园区要突出“产业”建设,要建成地方农业四新工程的形象基地、展示基地、示范基地和推广基地。

(三)管理体系有待健全。部分园区的管委会还没有真正有效运转,个别园区虽有机构,但人员全部以借调形式在工作,存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工作人员数量少、不稳定,管理松散、服务缺位,园区的发展思路不清,园区管委会与县(区)相关部门以及基层乡镇政府之间,职责不明确,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部分园区反映,农业产业园区一定要有一支懂业务、精技术、有坚定的事业意识的带头人和队伍,农业产业园区不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而是业务指导部门、服务部门。据调查,7家园区有5家园区认为人才素质是制约园区发展的最大因素,占比达71.4%。

(四)园区规划、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全市所有省级园区在建设之初有过统一规划,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员的变化及调整,很多项目的建设没有按照规划执行,导致很多项目的建设缺少关联性,影响产业的集聚。部分园区原来的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及引领今后发展要求。部分园区反映,园区土地分散经营,难以提高生产水平,不便推行标准化生产;
个别园区规模较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生产不匹配,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建设规模、项目主体、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推广作用。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5个园区表示将继续扩大园区规模,占71.4%;
2个园区表示将进行转型发展,占28.6%。在需要政府扶持方面,7个园区都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6个园区希望政府能给予扶持政策,占85.7%;
5个园区希望政府能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植力度,占71.4%。结合中央要求以及园区自身需求,对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规划引领作用。加强省内、国内园区交流学习,以较高的视野重新审视建园之初建立的规划,对已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发展要求的原有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修编和完善,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确立发展定位,维护规划的建设龙头地位。规划修订完善以后,要彰显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规划不因人而动、不因事而异,立足做强园区产业特色,加强入园项目筛选,优化区域布局,增强项目建设的关联性,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

(二)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调查中,全市所有园区都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力度,财政资金向园区倾斜,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园区发展提供必要资金投入,保障园区各项职能的发挥。建议组建宿迁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融资、项目、经营、管理等职能;
创新农业投融资方式,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
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金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当中,形成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体系。

(三)狠抓产业集聚和项目推进。根据园区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取胜,突出主导产业,围绕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招引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进园入户,培育壮大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实力,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鼓励组建产业联盟,加速产业发展要素聚集,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园区生态高效农业重大项目考核,以考核、观摩等手段促进园区项目的推进。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与各类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充分发挥已入驻的各类科研机构的能力水平,提升园区科技展示、推广、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增强农业“三新”成果的推广和运用,推进园区主导产业技术革命、提档升级,引领和带动周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管理。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打造一批特色拳头产品和著名商标品牌,不断扩大园区高效农业规模和知名度。

(五)提高园区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培育一支懂业务、精技术的专业服务组织,不断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为园区投资主体提供全过程服务,切实提高园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园区策应扶持,积极争取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把园区建成地方农业四新工程的展示基地、示范基地、推广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冷链物流设施等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基础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服务水平。同时增强园区以及入驻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普通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升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农民增收。

(篇三) 为了深入贯彻区委决策部署,及时了解掌握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研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建议,促进全区农业转型发展。7月19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由副主任李兴国同志带队、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6名组成人员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负责同志参与的调研组,对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汤头街道的河东区珍林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八湖镇的临沂瑞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创新循环农业产业园、太平街道的临沂同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察看,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区农业局负责同志的专题汇报和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座谈发言,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科学管理的原则,突出城郊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奥正假日农夫、瑞泽生物科技双孢菇产业园、临沂仙株多肉植物园、龙园休闲度假农庄、立晨农庄等20余个现代农业园区,投资总额达70亿元。

(一)建设思路。坚持用园区化、产业化理念抓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抓载体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发挥河东区地处城郊、滨水临河的优势,把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承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载体,推动农高区跨越式发展。二是抓项目带动,壮大园区规模。树立项目挂帅的理念,抓住当前民营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意愿较强的机遇,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产业园区。三是抓主体培育,积蓄发展后劲。发挥河东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的优势,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园区积蓄后劲。四是抓政策扶持,创建区域品牌。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基地开展农业“三品”认证,扶持涉农商标注册。思路清则方向明,措施力则效果显,这就为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划布局。根据我区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分布特点,科学规划了以太平、汤头两个街道为中心的农高区核心区及以八湖、郑旺、汤河三镇为重点的三个示范区的农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明确了高效特色农业开发建设的关键节点和主攻方向,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结合我区各镇街农业生产的优势和特点,初步制定了“北部菜园、中部粮园、南部花木园、西部观光园”的区域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园区建设者按类入园,立足当地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园区效益。

(三)园区特色。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显现。奥正假日农夫、龙园休闲度假农庄、立晨农庄突出休闲观光;
瑞泽生物科技双孢菇产业园、临沂仙株多肉植物园的生物科技农业园区突出科研种植结合;
珍林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直供模式、创新循环农业产业园区种养加一条龙的生态环保循环模式、同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产品“会员制”直销和开展社会化服务模式、万福农庄的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经营模式突出“新兴农业+”创新发展,等等。这些现代农业园区的迅速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优化我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注入了活力。

(四)产业集群。今年初,区委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叫响全国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政府在人代会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加速镇街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每个镇街至少建设1处,重点依托瑞蕈天库菌种研发、瑞泽双孢菇推进河东万亩食用菌产业园建设,依托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加快都市蔬菜产业园建设。”会后,各镇街和区直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认真落实,正在招引、推进、开工建设一批新的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如汤河镇的华夏高科南亩春耕现代农业休闲园区、凤凰岭街道的临沂瑞祥农产品市场综合体项目、相公街道的山东吉宇食品有限公司科技生态观光农业一体化工程项目、八湖镇的河东区万亩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郑旺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我区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

(五)初步效果。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初步地实现了我区土地规模经营,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了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较好地解放了劳动力,使农民在稳定获取土地流转金的同时,有了更多的务工时间和机会,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还明显地转变了我区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档升级,为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全区农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制约因素较多,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力度不够。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高。我区是农业大区,但由于地处城郊,有的镇街、单位对发展农业总体还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发展二、三产业才是重点,对本区域农业发展持顺其自然态度。二是责任不够明确。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是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的镇街部门并没有把这项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到人,以压力换动力、以责任促工作。三是缺乏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任务非常艰巨繁重,必须有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做保障。但是目前,我区在领导力量、推进体制、调度力度、考核体系、奖惩政策等方面还存在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不够有力的问题。

(二)发展速度不够快。同先进县区相比,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速度不够快。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投资农业的风险性较大,因此真正愿意投资建设农业园区的商人并不很多,这就给我区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由于部分农民思想不够解放,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愿意向外流转土地,目前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镇街普遍感到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很难进行,这就直接导致现代农业园区项目难以落地。三是目前,我区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没有出台一定的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商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积极性。

(三)规模档次不够高。我区目前已建成的农业园区中,除了奥正假日农夫、龙园休闲度假农庄、立晨农庄、瑞泽生物科技双孢菇产业园、临沂仙株多肉植物园等少数园区具备现代农业园区的特征外,其它多数农业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实力不够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园区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有限、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离现代农业园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工作措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调度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问题。要压实工作责任,把园区建设的责任人明确出来,一抓到底,毫不放松。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考核内容或者作为加分因素,以凸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完成园区建设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予以奖励,对完不成的单位要给予通报。

(二)加快农业改革。按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快实施农村承包地产权确权工作,积极鼓励农民土地入股和流转,为实施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种植和管理创造条件。加快农业科研+育苗育种基地建设,为现代化农业提供科技和良种支持。加大农业机械和有机肥料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管理和有机种植水平,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创造条件。

(三)狠抓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园区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代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制高点、示范园和辐射区。从我区目前情况看,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提高现代农业园区档次,仅靠内商内资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借助外力推动。因此,在今后建设过程中,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像抓工商业招商引资一样,狠抓农业方面的招商引资,并且要招农业大商、引农业强商,尽快形成以招促引、借力发展;
以技选项、凸显亮点;
以新为主、体现特色;
以点带面、壮大规模的良好局面,为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同时,必须明确规定,在每年区级理论读书会各镇街提供的观摩项目中必须有一个现代农业园区项目。

(四)加大扶持力度。农业园区特别是种植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回报慢,同时经营风险大、利润低。要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补贴资金或者以奖代补的方式,给投资者以适当的补助,提高他们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热情。同时,在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适当的土地指标,让他们把必要的生产、科研、生活等方面的设施建起来,促进园区的快速落地建设、建成经营、发展壮大。

(五)切实搞好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社会工程,必须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有关方面尽心服务,才能促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关镇街一定要根据工作需要,千方百计搞好土地流转,为项目的落地奠定基础。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在优良品种的采用、先进技术的推广、品牌创建的路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其他涉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向农业园区集中倾斜。金融部门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园区生产经营资金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园区融资难问题。

(六)拓宽流通渠道。建设万亩食用菌和万亩蔬菜产业园,需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来支撑。下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建好“点”。根据我区实际,选择适当地点,规划建设一处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让我区农产品就近入市进场,卖得出、销得快,拉动生产环节的快速增长。二是连好“线”。加强与上海等周边大城市的对接联系,巩固我区的“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地位,以稳固的合作关系,确保我区农产品在上海等外地市场站稳脚跟。三是用好“电”。建立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平台,支持园区经营者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业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

(七)打造园区品牌。实施品牌创建战略,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我区紧靠主城区、滨河临水、农业资源丰富等优势,围绕市民吃喝玩乐购消费需求,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旅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努力创建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好、功能全、服务优、叫得响、辐射远、影响大的园区品牌。一是要以追求生产美为目标,着力打造市民认可的食品安全“放心园区”品牌,让市民自觉形成“采摘购物到河东”的共识;
二是要以追求生态美为目标,着力打造市民关注的景色迷人“美丽园区”品牌,让市民自觉产生“休闲养生到河东”的愿望;
三是要以追求生活美为目标,着力打造市民向往的开心生活“快乐园区”品牌,让市民自觉形成“吃喝玩乐到河东”的习惯。

(篇四) 根据计划司安排,近日,经管司站调研组对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邢台市临城、威县、隆尧、南和县的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入园企业,实地考察现代农业园发展情况,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市、县农业部门座谈,了解河北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主要成效和政策措施,听取他们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困难问题和政策需求。总的看,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明显,全省上下达成了党政领导以谋园区、抓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共识,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建、梯次跟进的工作格局,呈现出点面结合、园区突破、示范辐射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缺人、缺地、缺钱的突出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解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表现为推动力度大、投入强度高、新型主体多、产业链条长、示范效应好等五大特点,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示范、一二三产融合、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成、新主体“双创”、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河北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发展要素聚集、先进技术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通过省、市、县梯次开展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河北省共有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13家(省级39家、市级269家、县级905家),规划面积740万亩,覆盖耕地面积的7.5%,建成近500万亩,占规划面积的67.6%,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近千亿元,年产值3000多亿元,带动农民30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

(一)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健全。河北通过加强园区内农田水利、排灌渠道、库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为园区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园区农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河北39个省级园区规划总投资规模达1307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503亿元,投资强度达4.2万元/亩。园区核心区基本实现了“九通一平”(水、电、路、讯、网、暖、气、排污、雨水收集和平整土地),园区标准化道路达1009.2公里,标准化农田和林果基地86.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3.8万亩,设施种植面积3.83万亩,畜禽设施养殖3万亩,水产设施养殖5450亩,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提高。隆尧县东方现代农业园区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整理耕地,实现了“十一通一平”(电、路、讯、给水、排水、排污、供热、蒸汽、天然气、宽带光纤、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配有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可容纳3000多人的外来职工公寓。

(二)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河北以1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省级创新团队为依托,强化园区科技支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实施现代种业、质量安全、园艺标准园、畜禽健康养殖、水肥药“三节”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大科技工程,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打造农业科技引进研发推广的孵化平台。目前,39个省级园区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5项,引进培育新品种980个,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29项,申请获得专利90项,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临城县凤凰岭现代农业园区属洪积冲积多砾石岗地,不具备农业生产条件,通过聘请专家开展测土施肥、引进选育核桃新品种、实施标准化种植管理、发展“林果—畜禽—沼气—有机肥”循环,硬是把万亩荒岗变成了绿色林海,打造出“中国薄皮核桃之乡”。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中心环节。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或是以现有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扩展,或是以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来推进,园区内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龙头企业订单联结农户,形成了“公司+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产业化组织模式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共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14家(龙头企业1117家、合作社1804家、家庭农场193家),平均每个园区近80家,每万亩园区拥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家,25.5万农民加入合作社和参与企业生产。全省各级园区共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35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91家,占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的47.9%。隆尧县东方现代农业园区跨3个乡镇,聚集了今麦郎食品、宏望食品等60多家龙头企业和200多家合作社,形成了以小麦、禽蛋为主导的两大产业体系,实现年产方便面56万吨、饮品100万吨、面粉46万吨、挂面16万吨、卤蛋3.6亿枚、酱菜泡菜5000吨。

(四)适度规模经营明显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重点区域。在完成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租赁、托管、股份合作、“大园区+小农场”等流转模式,园区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耕地面积118.6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16万亩,流转率达97.8%(全省平均28.9%);
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100.2万亩,规模经营率达84.5%(全省平均20%)。威县成立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统一全县土地流转价格(800斤小麦/亩),规模流转土地面积(28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40万亩)的70%,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按照“262”框架引导推进,即分别由龙头企业经营20%、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0%、分散经营20%;
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整合农资、农机、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为农民开展耕、种、管、收、加、销“保姆式”服务,实现了“农民外出打工,我给农民打工”,通过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规模经营发展。

(五)产业融合程度持续加深。河北省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拓展多种功能,鼓励龙头企业产加销一体化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发挥企业“前拓、后延、左右联”作用,打造有形的产业链、提升无形的价值链。同时积极推动开发农业多功能性,促进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蓬勃兴起,有效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三产业产值达到271.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55%,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17家,平均每个园区近11家,基本实现了园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升值。南和县现代农业园区按照规划建设,围绕综合服务、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特色种养,初步形成了综合服务区、金沙河面业特色种植优化区、树莓特色产业拓展区、农业嘉年华休闲观光与科普示范推广承载区“四区”布局。临城县凤凰岭现代农业园区在种植核桃基础上,推进核桃产业精深加工,一个0.5元的普通核桃加工成风味核桃增值到1元、加工成核桃乳增值到3元、加工成核桃油增值到5元、加工成胶囊增值到10元,还通过举办核桃节,吸引游客观光休闲,把“单季采收”变为“四季游园”,从“卖核桃”转向“卖生态”“卖风光”。

二、河北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河北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发展有目标。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门文件,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行了专门部署。**年7月,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明确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工作等。**年,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年建设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到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要发展到200个,带动市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000个。邢台市提出,在建设条件允许的178个乡镇建立145家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乡乡有园区。

(二)产业有规划。河北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调结构有利时机,以园区为平台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可以一业为主、重点发展,也可以多业融合、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竞争优势。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五大产业,太行山、燕山地区加速培育发展林果、蔬菜、花卉、蘑菇、中药材、小杂粮、光伏农业等特色产业,沿海地区加速发展规模化、设施化、特色化水产养殖,城市毗邻地区加速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平原蔬菜优势产区着力推动蔬菜高端温室大棚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县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加快基地建设,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各地园区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功能、灵活多样的建设原则,形成了七类建设模式。一是特产聚合型,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加大提档升级改造力度,推动做大做强、做精做深,打造区域品牌。二是科技引领型,运用高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改造升级传统产品,研发名特优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沟域开发型,统筹推进生态治理、特色种养业、休闲旅游业发展,推动生态和效益双赢。四是加工带动型,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密切与农户利益联结,依托龙头企业调结构、建基地,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五是两区共建型,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两种资源,协同推进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共建,统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农垦改制型,依托集体农场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新型主体。七是观光展示型,“农业+旅游业”变农区为景区,拉长价值链条。为加强园区产业规划,邢台市财政安排150万元,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围绕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编制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自**年每年投入财政专项市级500万元、县级不低于1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和学习培训等。调研组所到县域都围绕主导产业制定了园区产业规划,比如,隆尧县东方现代农业园区“一城两区一带一环”规划(东方食品城、优质小麦种植区和标准化蔬菜产业区、畜禽养殖产业带、休闲生态环)、临城县凤凰岭现代农业园区“一轴一线三带四区多点”架构(临万线园区生态中轴、京港澳高速连接线,午河休闲体验带、小淮河水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观光带、四大核心生产种植区、多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威县现代农业园区“一心双轴三板块”布局(管理培训中心、园区主干道井字路网双轴、现代农业板块、农产品加工物流板块、农业科技展示板块)、南和县现代农业园区“一带两心两轴三区”(南澧河生态观光带、农业嘉年华创意体验中心和农产品加工中心、邢清线和南石线空间组织轴、特色种植优化区、特色产业拓展区和休闲观光承载区)。

(三)建设有标准。河北省农业厅制定了《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范(试行)》,明确提出园区建设指导标准。在园区布局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在10000亩以上,设施农业生产区高端设施面积不低于500亩,核心区应包括综合服务区、现代种养区、加工物流区、休闲观光区等。在基础设施上,要求水、电、路、讯、网、暖、气、排污、雨水收集等设施完善,明确了农田建设、生产设施、道路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信息化设施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在园区效益上,要求园区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达到8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幅度要高于同类其他地区30%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等。建设规范还要求园区农户参加新型经营主体达到80%以上,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4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

(四)考核有尺度。河北省农业厅制定了《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遵循“园区自愿申请、县级政府审核、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初审、省农业厅评审认定”的程序,根据园区设施装备水平提升、科技示范推广、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教育培训、园区综合效益等方面的条件,组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申报和评审认定。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考核管理机制,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园区撤销“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资格,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性质、侵占农民权益造成恶劣影响的园区,不经考核直接撤销现代农业园区资格。**年,省农业厅印发了《全省县域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水平综合考核工作方案》,对全省164个农业县(市、区)进行考核排队。邢台市要求每个县都要规划建设1个万亩以上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将园区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

(五)激励有政策。为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力度,**年以来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2.7亿元用于园区建设。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将农牧、水利、电力、扶贫、土地等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整合各级农业项目资金4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整合投入47.3亿元。吸纳社会资金,**年省级园区新增投资97.8亿元,其中工商资本、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投资67亿元,占68.5%,成为园区投资的主体力量。威县财政列支4000万元成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拨改投、拨改股方式,撬动社会投资7000多万元。创新金融支持,河北省农业厅积极推广“银行+担保”“银行+风险保障金”等模式,与农发行河北分行下发了《关于创新融资信贷模式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威县被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4篇_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4篇_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