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自荐信 > 内容

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心得5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8 12:30:08     阅读:

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心得5篇 【篇一】 前不久,领导给了我一本《习近平在正定》,出于好奇我很快读完了整本书。读完整本书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习近平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的那些故事和细节。习近平总书记去正定的第一年首先解决了正定县挣够负担过重的问题,解决了全县人民的温饱问题。在当时人们观念守旧,把“农业学大寨”当成先进县的一个重要条件,及时高争购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压力,人民也不敢提出来,但习近平同志通过调研了解后讲事实一五一十的反映给了中央,从而让正定老百姓摆脱了“高产穷县”帽子,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问题也很重视,对所有的来访来信者都一视同仁。1984年暑假,正定级大学生们趁着暑假联名给习近平书记写了一封信,希望和习近平座谈正定的发展问题。如果是别的领导,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不是交给下边的工作人员去解决或者回信拒绝都是有可能的,但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大学生们进行座谈,非常随和的向他们介绍了正定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毕业以后服从组织安排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习近平总书记能跟三教九流的人都能聊上。他经常会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去街道放两张桌子坐调查问卷,了解民情。刚开始老百姓还不能接受“当官”的这样摆摊做调查问卷的形式,但在大家的努力下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也经常会过来跟习近平总书记聊天。其实除了这些事情,还有很多事情都是为民务实的好事。通过了解这些事情,我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首先要以一片赤子之心,一颗无私之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平时接触群众的机会是最多的,我们就是打破与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我们不仅要把上级交付的工作做好,更好维护好与广大群众的关系,让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雨水之情更加深厚和密切。很多时候由于工作的繁忙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去了解基层群众需求的事情,更多时候我们的信息来源都是嘎查村两委干部或一些党员,这样有事会导致我们对群众的生活现状、群众的需求做出片面的判断,因此我们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自己走进群众中间,思人之苦、谅人之难、成人之善的大爱之情,以善政为民、厚德待人的人格力量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去努力去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负当合国家的培养,才不负群众的期盼,不负一名合格党员、一名合格公务员的标准。

【篇二】 通过学习了《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当上县委书记期间站在人民立场、善于发现问题,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第一步。1982年3月,习近平同志从部队转业,下定决心来到河北省正定县为群众做实事。那个时候,正定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粮食亩产“跨长江”的高产县,被树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是一个“好县”。通过走村入户、和群众交心,他很快摸清了真实情况,大胆提出,正定是一个“高产穷县”。习近平同志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群众负责,为群众担当,下定决心改变正定经济“单打一”、粮食“单打一”、群众吃不饱的状况。书中描写的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的3年,始终将人民安危疾苦挂在心上,从改进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入手,大街上摆桌子听取人民意见,食堂里端着碗一起拉家常,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乡间田野等书中的纪实,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

自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是以人民为中心,举全党全国之力,真正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努力让先富带动后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准扶贫与人民息息相关,要做好精准扶贫更需要人民情怀,没有人民情怀,很难做好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加需要适应新任务要求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年轻干部。我要时刻不忘总书记嘱托,结合自身特点有层次有计划有方向增强本领,以担当如铁的毅力为发展出谋划策,为困难“开山架桥”。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我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担当作为,在基层锻炼中磨砺担当的宽肩膀和干事的真本事,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践中经历风雨、凝心筑梦,书写青春华丽篇章。

【篇三】 树要长得高,根要扎得深,年轻干部怎么才能成长快呢?必须“墩墩苗”。农作物“墩墩苗”就是根系向深处生长,充分的汲取养分,才能根深苗壮,枝繁叶茂。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就是多到基层岗位、艰苦环境中去,不断地磨砺心智、锻炼意志、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墩墩苗”,养静气。心平气和对待琐事、急事,宁心静气面对大事、难事。回顾古往今来的革命先辈,哪一位没有冷静与沉着,他们甚至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献出生命。邱少云拥有着“烈火烧身全不怕,只为信念宁牺牲”的沉着,董存瑞有着“放弃生命为祖国”的沉着,刘胡兰拥有着“誓死不出买党”的沉着。

“墩墩苗”,接地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多去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愿望,感受群众的情绪,体会群众的疾苦,提高群众工作的“知民度”。《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有段被采访者赵德润先生的阐述:我与习近平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从县情谈到国情,从经济发展战略谈到切实改善人民生活,从人才培养谈到专家学者的智慧。话题虽然广泛,却始终围绕着如何改变“高产穷县”的面貌,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由此说明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墩墩苗”,有正气。这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人品。做人要刚正,不看老天爷的风向,不察权贵者的脸色,秉以办事,敢说敢为。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17岁时,在慈禧太后“万寿”之日,不畏那拉氏淫威,不怕杀头的危险,写诗痛斥这个专制主义。

“墩墩苗”,长才气。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马棚里跑不出千里马。年轻干部要力戒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从基层做起,立足平凡岗位,积累工作经验,丰富自我,锻造品质,才能渐入佳境,成为独当一面的时代先锋和领军人才。

广大年轻干部的事业正起步,不要停下奋斗的步伐,要在奋斗的道路上树立好厚积薄发的学习意识、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风清气正的原则意识,脚踏实地,守住底线,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优秀干部。

【篇四】 时间如秋风,落叶一片历史;
岁月如流水,悄然远逝去无常。98年的酸甜苦辣,98年的沧桑荣华,就像是人生有百味,五味最常在,共产党员亦然。

余忆童幼蹒跚学步的时候,记得最喜欢吃的零食就是外婆手工做的苏稽米花糖,伴随着我成长,囊括了所有的味道,甜甜的,脆脆的,香香的。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1919年的冬天,有一个人在家中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这个奋笔疾书,误把墨汁当作红糖的人叫陈望道,就是他首次全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

墨汁的苦,红糖的甜。这个故事形象的道出了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拯救人民,苦中作乐、苦中带甜,执着追求革命真理的信仰。特别是在那白色恐惧的年代,军阀各自争霸,各自盘踞剥削,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要改变中国的命运,必须建立起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新兴革命力量。

《共产党宣传》就像是火种,让进步青年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希望。于是,全国13名同志,代表57名党员聚集起来,1921年7月的一天,那是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日子,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成立中了国共产党。从此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武装力量,始终站在人民群众利益面前,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伟大的革命斗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建设强大的中国。

正是这种历练和斗争的苦,这种无以言喻的信仰之甜,才让一代代共产党人在黑暗中寻找到了光明,在白色恐怖的摧残剿灭中更加壮大,就像是“飞蛾扑火”“蚂蚁搬家”,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才换回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甜。

无独有偶,时至今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勇前进,披荆斩棘,向着中国梦的征程不断迈进。细细品读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在正定》一书,感受颇深,感慨良多。当时这个年纪轻轻,充满朝气蓬勃的少年,硬是带领正定人民同甘共苦、激流勇进、改革强县,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诺言。书中这样描述了当初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县任职时候的场景:一身旧军装,穿得很土,脚上穿个大头鞋,活像个部队炊事班的班长;
短短3年,骑着自行车跑遍全县所有的公社大队;
办公室四白落地,一张陈旧的办公桌椅,对面放着旧书柜,有两把帆布折椅,还有两个板凳支的大床,上面铺着带补丁的褥子。

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经让我又想,和平年代共产党人的“味道”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那些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的党员:“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共产党员的气味就像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那样深入基层的泥土味,是带头拼搏的汗水味,是心系群众的人情味。然而时至今日,又有多少党员干部能够做到呢? 很多同志疑惑,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共产党人是不是不再需要那些“味道”,因为再没有太多泥泞路让人走了,没有太多饥寒交迫的苦让人吃了,没有太多险象环生的环境让人过了。诚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日子是一天天好起来,票子是一天天多起来,无论是国际国内环境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假想有一天,我们共产党人失去了这些“味道”,国家的根基还能牢固吗,老百姓的日子还能安心吗,社会的进步还能如此快速吗,答案是当然是否定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形象的概述了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的全部。小小党员,大大梦想,新时期共产党员可能在平凡的岗位,别人看不到你,记不到你,但不能成为放弃信仰和梦想的理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初心”何在,当初入党的誓言何在,你愧疚吗?我们理应扪心自问,无论是在什么岗位,履行什么职责,身上还有没有独特的共产党员的“味道”。我们不仅要始终铭记牢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赓续的传统,更应该勇于实践和挑战,用具体的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

【篇五】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干事创业呢?”翻开《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习总书记28岁到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三年的时间,从初来乍到人们对他的质疑与不屑,到离开时人们对他的念念不忘,这背后的原因,我想正诠释了这个问题。

一是心向民。习总书记在正定三年,让群众所敬佩,靠的是平易近人,生活朴素吗?我想最根本的是他知道百姓最需要什么,他又改变了什么?对于老百姓来说,谁能解决问题,谁能让生活更好,谁就是英雄。习总书记做到了,通过争取减征购粮,推行大包干,吸引人才,发展特色种植和旅游,让正定富了。又通过精神文明建设,让正定人民的生活美了。我想他能做到这些,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心为民的党员本色。正因此,他才会放低身段,往返于田间地头,了解民之所需,汇聚民之智。也正因此,他才会倾其所能,解民之所忧。“树高千尺,不忘根。”我们党的根在人民,血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做一名共产党员,就必须牢记党的根本,一心为民! 二是谋事实。“古今之事,必成于实。”为民办事,首先要实事求是。习总书记在正定推行“大包干”、实事“人才九条”、走半城郊型发展的路子。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基于大量实地调查,清醒认识实际而实施的。正因此,才取得了重大成果。我们青年人是最有活力的,但也更容易浮躁,这就导致了“想干事”却“不会干事”。我们更需要静下心、走下去、了解实际,尊重事实,正是问题,然后踏踏实实地做事,这样才能够成事。

三是眼界宽。谋事不光要基于事实,也要放宽眼界,开阔思维,大胆创新。当时的“人才九条”在全国都是先例,大胆冲破了旧有的体制桎梏。旅游兴城在当时也是前沿战略。作为青年人,我们最有激情,最有活力,更应该多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眼界,打开思路,这样路才会越走越宽。

四是干事勇。也就是说,在基于事实的谋划后,面对风险挑战,要敢于担当。“人才九条”的一些条款在当时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敢于实施这些政策就是一份敢于面对风险的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风险,更要求用闯劲敢担当,用实干促担当,用本领助担当。

贾平凹老先生曾说:“我有使命,不敢怠!”,在此,愿你我,牢记青春使命,不畏前行,不畏东西。

《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心得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心得5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