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感谢信 > 内容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6:22     阅读:


  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是“轴心时代”东西方重要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下面,让我们在比较之中看出他们教育思想的不同。
  首先,他们的教育目标不同。孔子培养的是具有群体意识的行动者,个人服从群体、服从国家。为此,他用以“仁”“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天下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君子”型的从政人员,希望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会。“仁”在《论语》中共出现发109次,孔子赋予其深刻丰富的内涵,如“仁者爱人”(《颜渊》),“仁者先难而后获”(《雍也》),仁者“能五行者(宽、恭、信、敏、惠)于天下”(《阳货》)等等。“礼”在《论语》中共出现了74次,孔子同样赋予其深刻丰富的内涵。如“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等。有时作礼仪,有时则作礼制、礼法等。两者皆是用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以此教育理念培养的“君子”“士”等从政人员,必然具有浓厚的群体意识,成为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斗士。这点从孔子及其众多弟子的热衷从政及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的行动便可见矣!另外,从《论语》中的许多语录也可见孔子对“行”的重视,如“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躬行君子”(《述而》)等。由此可见,孔子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入世的躬行者,而伦理道德方面的修养只是入世前的必要准备罢了。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标则不同,更注重培养具有自我意识的思考者。在《会饮篇》里,他借第俄提玛之口,说出人之为人不能仅仅凭借生育子女使自己不朽,还必须要有自我意识,能够思维。人有心灵和头脑,必须孕育心灵所特宜孕育的东西——思想、智慧以及其它心灵的美质,使自己得到不朽。例如,梭伦备受人崇敬,是因为他生育了雅典的法律。这样的心灵的子女比起肉体子女能替父母博得更大的荣誉。苏格拉底在培养自我意识的认识中获得了莫大的喜悦,并认为最高幸福本身在于认识。他常教育别人“认识你自己吧”。通过认识,人可以找回真正的自我且可以增长才干。学生柏拉图沿着这条路,终于进入了理想国。同时,从他对参政的漠视亦可体现他侧重思考,轻于行动。他虽然“到处奔走,劝人从善,为人效力”,然而“从不在大庭广众下公开讲演,从不对国事冒险进言”。这是因为他“时常感到有一种声音在召唤”“劝阻”他不要涉足公共生活。他自己也说:“如果我很早以前就试图从政,我想我早就性命难保了。”所以,在教育目标上,苏格拉底与孔子有别,侧重思考,侧重于发现真实的自我,发现真实的自我意识。
  其次,教育内容有别。孔子使用的教材是“六艺”,所教的是“文、行、忠、信”。这些内容都是入世之学,都是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如对于《诗》的应用,孔子论道:“不学《诗》,无以言”(《 季氏》),“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等等。这些均把学《诗》看成了从事外交工作的必修内容。苏格拉底教授的主要是逻辑推理和辩证法,其后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便是有所侧重地学习它们,一个走进了理想国,一个构画了包罗万象的世界图景。逻辑推理和辩证法都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他们都十分重视理性。如亚里士多德便非常重视用理性来指导生活,他认为:“拥有财富确实是人间乐事,但是仅仅拥有财富,还不算是最优良的生活,最优良的生活是理性指导下的快乐。”并且提出了“操修理性而运用思想正是人生最高的目的”。
  另外,教育方法不同。孔子的教法中,在思与行上,他更重视告诫学生如何去行。对于孔子具体的教法,第一部分已有详述。这些具体的教法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们更好地行,更游刃有余地从政,实现各自的政治抱负。孔子与众弟子的周游列国便是例证。这种“行”可以看作是外在的锻炼。相比而言,苏格拉底更注重从内在的自觉、沉思方面去加强修养,从而达到追求真理的目的。他认为:“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是以自己意识的复归,用自己意识的觉醒去探求真理。这种复归与觉醒往往表现为沉思。沉思是对人的精神的追求,往往使他超越了平凡的生活,“疏忽了自己的职业——他是一个雕塑家——甚至忽视了自己的家庭。他泼悍的妻子赞蒂普从未放过一次机会提醒他的这种疏忽。”他的沉思常被人认为古怪而又有趣。如他沉思时,“时常一个人走开,在路上挺直地站着”。苏格拉底正是这样教育弟子步步走向真理的。可以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正是其不断沉思,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
  除以上不同外,在对待妇女的态度上亦可看出两人教育思想的区别。孔子贱视妇女,《阳货》篇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泰伯》篇亦载:“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由此可见,他对妇女确有偏见,自然也无法将其划入教育对象行列。而苏格拉底则十分尊重妇女。在《会饮篇》中,与苏格拉底对话的女子第俄提玛“对爱情问题,对许多其他问题,都有真知卓见”。而且,苏格拉底经常讲到传达神明旨意的德尔福的女祭司的预言,还说在纺织方面妇女懂得怎样纺织,所以统治着男人。另外,他还教育儿子要尊敬自己的母亲。由此可见矣!
  梁启超先生指出:“凡思想皆应时代之要求而发生。”时代不同,思想故而有异。所以,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体系是在东西方不同的时代环境下产生的,适应了各自时代的要求,具有不可替代性。
  
  (王丽丽 山东省微山县第三中学)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