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感谢信 > 内容

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路变革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29 06:13:52     阅读: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学生信息接收习惯和活动参与方式的习惯入手,阐述高校社团建设思路需要从内容载体、宣传方式、对接教学、创新规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思路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都在被移动互联网影响着。根据中国互联网第38次报告的内容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301万人,占新增网民的61.0%,18-24岁的年龄段成为新增网民的最主要构成,大学校园早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最集中的使用区域。
  1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终端的全民普及,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广泛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互联网+给高校的学习、社交、生活和社会实践都带去了新空间,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便捷、创造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回应方式发生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拇指社交”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社交方式。虚拟空间的社交关系强化,而现实世界的社交关系弱化。因此使得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进一步削弱。与之相对的是网络直播平台、虚拟空间聚会等互联网活动成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的主要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观教育属性也进一步弱化,传统的大学精神和价值观正在渐渐荒芜。多年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大学精神教育的重要课堂,移动互联网在带来校园信息分享和社交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削弱着传统校园文化传播广度和深度。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庞杂的信息、诸多的内容分享、无良媒体的标题炒作赛,由于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系统新闻把关人的相对缺失,杂糅的信息充斥着大学校园。使得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有进一步抬头趋势,也使得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功利性。
  2 互联网+思维对于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早已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创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文化建设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桥头堡。在互联网+时代,作为高校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高校社团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要课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载体,更成为开展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形式。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高校校园社团建设存在以下不足:(1)高校社团活动的广度不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团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相交过去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互动性有待加强。(2)高校是社团活动的社会性联系度。大多活动思维停留在高校校园内一年一年的简单重复,有闭门造车之嫌。(3)高校社团活动的专业化程度不够。多数高校社团指导老师从机制到队伍本身都不健全。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深度。
  3 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思路的变革
  丰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要从“移动互联网+”的深刻内涵中汲取养分,为校园社团文化整體建设创造良好氛围。加强高校整体上互联网+内容建设与高校社团建设的对接,以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社团建设的思路,拓宽高校社团的建设的宣传和育人渠道,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主要任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社团建设,必须考虑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社团活动内容和载体的相互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和活动趣味性的相辅相成。思路的变革重点体现在:
  3.1 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认同”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分享和互动,而传统的校园價值教育是一种行政命令式的思维模式。表现为类似“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做”的因应风格。但实质上,价值教育包含价值的理性认知、价值情感认同、价值信仰形成和价值行为实践在内的系统教育工程,而高校的价值教育更需要在价值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价值态度,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而当互联网+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的自我意识 、主体意识 、 参与意识,在载体的形式和所载内容方面要执行扁平管理和内容互动。在社团活动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在意见出现分歧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立场问题上,又要坚持不动摇。
  3.2 “品牌化”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当下高校也是“万众创新”的重点地带。高校社团的多养样伴随创业新的出现,各个社团在文化生活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站社团管理者的角度,这样自生自灭的创新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在社团活动的创新的中体现品牌化的思维。品牌不仅能树立社团形象、扩大社团知名度和加强社团凝聚力,实际上一个社团组织的创新品牌所蕴涵示范效应和聚合效应更为明显。有品牌的创新才真正意义上的继往开来,才能真正称得上继承传统。
  3.3 精细分类中的整合思维
  在社团活动的一般思路中,高校社团组织者一般把学生社团分成的学术类、 专业类、 实践类、 娱乐类四类。而互联网+的重要思维是整合,通过调研分析可以找到不同社团的活动结合融合点和不同种类社团发展的切合点。通过自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工具等大学生习惯的网络工具,拓展社团活动的广度,社团间依托互联网+进行相互的联合,以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拓宽活动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03).
  [2] 王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3).

《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路变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路变革.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