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介绍信 > 内容

论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6 06:07:31     阅读: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每个民族都在其具体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无数人的实践和摸索,积累起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文化就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而表现和传承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的整体。它的核心是价值观念。”①各少数民族都有其优秀文化,如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习惯、宗教、建筑艺术、音乐、舞蹈、体育、节日庆典、生活方式等等。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一个民族就会止步不前。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几乎所有的教育形式,而学校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渠道。学校教育的功能一方面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从广义上讲,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手段。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1.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不同的民族文化构成的,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可谓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弥足珍贵。自古以来,各民族文化就共生共荣、代代相传,形成了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美国民族学家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指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的尊严和价值”、“每个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发展其文化”。民族文化是和一个民族独特的生存方式相适应的,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反映着一个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尊重这种文化差异,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2.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通过传承、传播来实现。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的纵向传播,表现为同一文化内知识、观念、价值、规范等的传承。它是文化从一个区域到另一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在时间上的延续。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一方面把经验、知识、思想、理论、方法等文化传递给后代和他人;另一方面,接受这种文化的人,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又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补充、发展、丰富原有的经验、知识、思想、理论、方法,进行新文化的积累和创造。人类文化就是在不断传承中使旧文化得以保存,新文化得以增加,文化在传承、传播的运动中发展,并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通过文化传承、传播,人们不仅接受了各种文化,而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强烈追求各种文化的欲望、要求和社会行为,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化程度。
  二、现状: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地流失与失真。
  由于自然、經济等原因,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已经渐渐忘记了本民族的传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已经知之甚少。
  1.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不仅汉族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缺少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学生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根据笔者在广西少数民族聚集的24所民族学校教师调查问卷统计,学校教学中主要采用普通话教学的占93.9%,方言占0.8%,普通话和方言混用占5.3%。由于学校教育主要用普通话教学,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很多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更不会用他们的文字,有些少数民族已经没有他们自己的文字了。有些学校即使实行双语教学,民族语言也只是作为学习汉语或英语的工具,起辅助的作用。对于少数民族的“汉化”(主要指服饰、饮食、语言、观念、行为等方面),少数民族师生有66.2%认同,26.9%无所谓,5%不认同,1.9%有其他不同的看法。民族地区的学校建筑、教学和管理也和汉族趋同,没有自己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节目已经没有踪影。
  2.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淡化。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风貌。据调查统计,教师中有64.9%认为汉语言文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有利,有10.6%认为外国语言文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有利,只有1.7%认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有利,22.8%认为一样重要。如今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主流文化为主体的,很少涉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慢慢被主体文化熏陶,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渐渐淡忘,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对本民族文化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自己民族的文化。更有甚者,有些学生还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民族身份,认为少数民族的身份就意味着贫穷、愚昧和落后。
  3.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形式化。各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虽然各级教育部门要求民族地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各民族地区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基本流于形式。调查统计,有93%的教师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应当给学生以相关民族知识教育。在调查和深度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都按上级要求发了一些地方教材,但很多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师上课不太涉及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自己也知道得不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基本不会去看这种教材。当问及校领导时,他们会说:“学校要保证升学率,这种教材跟考试无关,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阅读的。”
  三、原因:民族教育课程单一,价值取向变化,导致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流于形式。
  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传承中的现状令人担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民族教育经费短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3.8%。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绝大部分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的边疆地区,西北、西南及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而这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等相对较落后,师资力量也较薄弱。学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要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和劳动者。学校教育于是有选择地给学生传授一些能适应主流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论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