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介绍信 > 内容

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09:05     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来到内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给高校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开展法治教育带来许多挑战。相比非法学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學生而言,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应承担起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的重任。当前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对加快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民族学生来到内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到来,一方面扩大了内地高校学生的构成成分,提高了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度,同时也给高校在面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法治教育方面带来了许多严峻挑战。
  相比非法学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应承担起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的重任。以培养好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为引领,带动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法律、遇事寻找法律、解决问题依靠法律的思维习惯,对筑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底线,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意义重大。但在当前,高校在培养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辅导员也应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上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一、 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问题
  (一) 民族学生法律基础弱,法治教育效果不显著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地区,普遍存在家庭条件较差、经济困难,适应新环境缓慢,学习基础薄弱等问题。特别是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在入校后普遍存在法律专业课不易听懂、专业知识模糊的现象。以笔者所在的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为例,目前的86名少数民族学生中,23名学生曾存在专业课不及格的情况,其中9名同学曾有三门以上课程不及格。通过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初学法学专业课程时难以迅速理解课堂内容,很难适应正常的教学节奏,需要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补习,这容易降低他们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此外,法学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庞杂,课时有限,有时专业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授课方法上很少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不同群体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也造成民族学生法律基础不扎实,法治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 法治观念培育局限于课堂,缺乏法治实践
  课堂教育是法治观念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当前对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往往局限于有限的第一课堂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讲座,形式单一,第二课堂的法治教育活动不够丰富。对于法学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培养其法治观念更应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知行合一。以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为例,当前学院为学生搭建的实践平台有限且同质化程度较高,也尚未面向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专门化、有指导、针对性强的实习实践平台。民族学生由于法律基础相对薄弱,很少有机会接触现实问题,也很难在课堂外将自己置于“律师”角色、在教师的协助下处理真实案件,并在实践中逐渐熟悉处理法律问题的程序,增强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规范自身行为的意识,难以提升法治思维、强化法治观念。
  (三) 法治教育活动脱离民族学生特点,内涵建设缺失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从小受本民族生活环境、风俗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熏陶,在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在当前开展的有限的第二课堂法治教育活动中,很多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到“95”后、“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导致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由于民族地区普遍信仰宗教,宗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来内地高校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也不免受到本民族宗教文化的熏陶。以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为例,目前开展的法治教育活动中很少根据民族学生受宗教影响的情况,组织差别化的法学专业教育以充分挖掘宗教中的有利因素来推动民族学生对法治的理解。
  此外,对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培育,不应仅限于法律知识传输、法治思维培养和法律意识的强化,还应将法治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中嵌入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等内容,增强学生筑牢法律底线的意识,提升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意识,助推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
  二、 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对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专业知识传输的过程,也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培养。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引路人,也应在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路径优化上发挥积极作用。
  (一) 开展学业指导,提升法律基础
  在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合编班的背景下,法学专业民族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由于大多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很难完成课堂教学的预定进度,因而需要在课堂外统筹、整合资源,开展民族学生的学业指导,完善学习技巧、介绍学习方法,促进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辅导员可依托班级,组建班内的学习互助小组,开展“一对一”学霸帮扶政策。以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为例,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差、不及格课程多的情况,学院坚持在每学年开学时开展“结对子 促团结”活动,组织各班学习成绩优秀的汉族学生以及学生党员与民族学生结对子,并定期更新结对帮扶名单,帮助民族学生提升学习效果。邀请专业教师开展对互助小组的指导,由帮扶者向老师汇报学习进展情况、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老师给予及时鼓励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民族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辅导员可组织开展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邀请专业课学习成绩突出的高年级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提供借鉴。

《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法学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