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班子述职报告 > 内容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6 06:22:17     阅读:


  摘    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同时,会给学生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在21世纪的大数据年代,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思政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存在认识滞后、重视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思政工作者应该认真梳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思路,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构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信息    安全教育
  1.引言
  进入21世纪,网络对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及娱乐生活的重要媒介,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海量价值信息的同时,因其虚拟性、快捷性等诸多特点给当今大学生带来了很多隐患。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在网络中,你可以把自己装扮得华丽尊贵,也可以把自己说成一文不值,因为“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谁”。在上述大背景下,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2.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互联网以其虚拟性、开放性、快捷性等特点受到众多大学生的欢迎,成为高校师生的合作伙伴,在给大学师生提供学习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的网络教育提出严峻挑战。大学生刚刚迈入大学校园,自制能力不强,心理极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在通过网络获取正能量时,也易受到负面新闻和信息的影响。因此,如果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好,则不仅会阻碍网络的正能量效应,而且会给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1]。而高校如果未进行得力的网络安全教育,不能通过网络媒介及时教育学生,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使得高校学生被“网络骗局”攻陷[2]。通常情况下,与网络相关联的大学生心理特点表现出如下特征。
  2.1上网成刚性需求,上网逐渐低龄化。
  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精神需求的程度往往比对物质需求的程度更高。南开大学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高校互联网向学生宿舍覆盖,大学生上网地点逐渐从网吧转移至校内宿舍,学生上网时间大幅增加。其中:90后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4.28小时,明显高于全国网民每天平均上网水平(约2.7小时)和80后学生平均上网水平(约3小时)。大学生每天上网时段集中在中午12点(午休时间)及晚上19-23点;在校大学生网龄平均为2-7年,即在上大学前已有一定的上网经验。
  2.2网络社交成主角,网络娱乐占据主导地位。
  网络交往受热捧的原因有三。第一,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型交流媒介工具——微信、QQ等软件大量涌现,大学生作为一个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自然地成为这一新兴交流方式的主要使用者。第二,“朋友圈”社交圈的形成客观上增加了网络社交的访问量。第三,公众社交平台以“信息发布”的方式实现交流。在该平台上,发布各种生活信息、学习信息及校内外活动信息等。
  2.3网络新闻传播较快。
  谣言古已有之,在文字出现前就存在。而网络谣言则是近些年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一种新形式谣言。谣言本身就是一种谎言,会危及社会稳定,而以网络为宣传平台的谣言不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其影响更是远远超于现实生活中的谣言。这是因為网络是虚拟社会,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网络谣言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在网上兴风作浪,扰乱人心。如果任其横行,那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上的活跃用户,自然成为网络谣言的重要传播对象。尽管在学历上,大学生群体优于社会上的一般网众,但是大学生涉世未深,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也相对有限,因而很容易受网络谣言的影响[3-4]。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原因及现状的研究,我国学者多采取调研和问卷形式展开,且普遍认为我国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难以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即使开展了一些网络安全教育,教育效果也不理想。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是网络谣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危害。
  一是引发群体行动,造成社会不稳定。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有重要影响;二是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认同体系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下发生倾斜;三是矛盾激化。网络谣言极易被点燃,致使群体性突发事件提前到来[5-6]。
  2015年6月1日,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启动,《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也正式在启动仪式上对外发布。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发放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报告揭示了当前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网络安全基础技能不足;二是网络应用状况堪忧;三是个人信息保护存在隐患;四是法律知识薄弱,缺乏事件处理能力;五是网络安全意识技能提升渠道匮乏,特别是青少年网络安全基础技能、网络应用安全等意识亟待加强。因此,急需加大力度普及推广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4.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基本思路
  4.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信息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才能把日益迫切的网络安全教育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院成立了素质教育基地,全面负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尤其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