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班子述职报告 > 内容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4:23     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从内在精神、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注意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以及学生思维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间的异同作以比较,以有效指导教学。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教育;产婆术
  一、孔子与启发式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开了先河并占有重要地位。[1 ] 提到孔子的启发教学,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 这句话。孔子的这段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启”“发”的前提是达到“愤”“悱”之境。孔子认为,只有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即“愤”之时,教师在关键的地方给与学生指点,学生才能有很大收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甚至没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先不必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悱”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经过思考后,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可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说不清楚,十分着急。如果学生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是不必告诉学生应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不启”“不发”“不复”的“不”,强调了“愤”“悱”的必要性。[3 ]也告诫执教者在没有抓住启发的时机时,不必一味启发,可以暂时放下,腾出精力去创设新的启发时机。
  二、苏格拉底与“产婆术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催产婆,从母亲的接生工作中,苏格拉底得到启发:产妇生产虽然需要产婆帮助,但生出婴儿则是要靠产妇自己。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可以把存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真理引导出来,所以他把这种方法称为“精神助产术”。也有名为“苏格拉底问答法”,简称“产婆术”。“产婆术”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师生平等辩论来揭露矛盾、克服矛盾、最终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思想的艺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都是教学法的伟大借鉴。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具体程序如下:1.倾听。2.反讽。3.暗示。4.归谬。5.助产。6.归纳定义。
  三、“启发式教学”与“产婆术”异同
  (一)“启发式教学”与“产婆术”的相同点
  1. 相同的教学方式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是采用师生间“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既无固定的教学场所,又无固定的教材。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2.相同的学生态度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谈话法都强调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知识准备,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主体地位的获得不是教师刻意赋予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人格上的平等沟通交流,此时的教师亦师亦友。
  (二)“启发式教学原则”与“产婆术”的不同点
  1.“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适用范围不同
  孔子是以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广泛的阅读为基础,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他要求弟子要阅读广泛,细心观察,既强调思考,又强调学习,主张学思并重。在教学活动中,他既重视提问,又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
  苏格拉底认为,人只能研究自己的心灵,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助产士,能帮助受教育者把心灵中固有的知识引导出来,因此,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能适合于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产婆术”只适合于成年人的教育,而不适合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
  2.教学活动中所确立的主体不同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适当的教学内容,以达到促使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领悟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很适合当今我国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在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则是以教师为主体。苏格拉底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讥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并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进行归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虽然也在自己走,但一直是按照教师指定的路线,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学生缺乏自主性。而且,最终也是以教师的既定目标为评价标准。
  3.对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看法不同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始终把学生和教师把在同一层面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彼此交流,互相启发。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发问,启发对方深入思考。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中包含了教学相长,叩其两端,师生间相互促进等内容。他确立了这种新型的师生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容易建立起自信心,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一开始教师努力装出自己很无知,虚心求教的样子,当学生自信满满地给出答案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讥讽,通过对学生的讥讽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接受老师的观点。因此,它首先就把教师摆在较高的位置上,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教师的预想掌握之中。在“产婆术”实施过程中,虽然也是以师生间的谈话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但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居高临下的控制着谈话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最终结论也由教师来下。因此,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包含有教师一定比学生高明这一层意思。
  4.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提问方式不同
  孔子的教学活动具有“学生问,教师答”的特征,老师主要是答疑解难。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多为教师问学生答。孔子施教以弟子提问为主,他来解答,体现了弟子的主体地位。苏格拉底是主动发问,逐步引导对方来发现自己的错误,得到最终的答案。苏格拉底连珠炮似的对谈话对象提出一连串问题,使得谈话对象在压力下得出一个个“是”的答案,最终谈话对象在他的引导下,得到的是他自认为正确的答案,这个答案并非谈话对象自己思考得出的。
  四、对当代教师展开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合理采用教学方式
  通过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的对比,可以发现两者的教学活动都是个别教学 ,教学对象以成年人为主,而当代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未成年学生,中小学生尤其自身的年龄、性格、性别、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时教学方式的采用要因人而异。当今教学大多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单纯的一问一答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对一个问题频频发问教师也难以完成教学计划。由此看来,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小学初中阶段就不能大范围适用。相对来说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相对容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锻炼了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把握学生不同观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对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二者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不同观念。教师能否正确地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材”,然后根据“材”来施教,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此我们更该向二位先哲学习,注重学生的不同观念。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讲授法、探究法、活动法这些方法从来没有优劣之分, 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大力提倡赏识教育
  中小学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培养创新与思辨精神。要向孔子学习赏识学生的进步,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大压力,要根据所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先易后难,抓住要害,深入浅出地提出问题,给学生认真思考的时间,回答不上问题也不要让他难堪,而要适时鼓励避免打击。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像苏格拉底一样注重培养学生思辨精神的同时,反对教学中存在苏格拉底的居高临下,一味诘难,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大力提倡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玉生.中国教育思想研究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罗恩东.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评介 [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5).
  [3]刘鲁红,窦广会.孔子启发式教育方法浅析 [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编辑∕高伟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