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班子述职报告 > 内容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转换的国际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4:54     阅读:


  摘 要: 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和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样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本文围绕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究,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探讨国外高校不同背景下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所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成效,以期为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范式转换寻找有效的路径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范式转换 国际比较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人是祖國与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青年人不断成长,走向成功的基础。故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促进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充分剖析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各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和模式,引领青年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使核心价值体系扎根于青年大学生的内心并融入其知行之中。
  一、中国高校核心价值观范式转换研究
  1.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既表现为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又表现为人们的价值尺度和准则。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组成了一国价值观的总体系。核心价值观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并支配一般价值观,是通过历史实践总结出的基本原则,为社会公民普遍遵循,符合一个国家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其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
  由于各国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基本认知存在差异性,各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各具特点。我国高校培育和践行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及实践要求的集中反映,理应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系统培育和践行。
  2.中国高校核心价值观范式及范式转换的模式及特点。
  我国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各个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了“文本教育范式”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正从“文本”向“人本”②转变,从关注教育内容的灌输到关注教育对象的收获转变。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更全面系统地分析教育对象的变化,通过更适应教育对象特点的方法和途径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教育对象的成才成长之中。
  二、美、英、新、日四国高校核心价值观范式转换的比较研究
  1.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
  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树立以个人为主体的价值观导向。针对爱国主义教育,美国高校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教材、统一的教育方法和老师,而是通过一些隐蔽性的教育手段实现教育目标。比如利用无处不在的国家的符号象征——国旗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旗是国家元素的最集中的体现,在美国学校里任何有学生出现的场合都插满国旗,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不断强化这一国家符号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以便实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价值观念的目标。
  从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看,美国采用混合德育模式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领导力。混合德育模式通过吸收德目主义④和全面主义⑤的积极因素,采用不同的德育途径,突出其工作的实效性与渗透性⑥。
  2.英国高校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
  英国大学德育模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以课堂为基础渠道和学生为主体,以渗透性的生活化教育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范式。其基本内容立足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要求这两大出发点,同样注重民族精神教育、健康的人格教育和养成教育。
  就英国高校德育实践途径的特点看,可以发现英国高校德育教育主张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化作用,注重打造合力育人的体系,重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建立了学生、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德育体制,且分工明确、目标一致,以便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英国高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对于校园中各类设施的安排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注重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即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性作用。
  3.新加坡高校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
  1991年,新加坡国会获批准并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⑦,并提出了支撑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的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就德育工作的途径看,新加坡政府提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新加坡政府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理论和方法,结合本国的国情社情创设了一套适应本国发展需要的德育范式。基于对本国学生多样性特点的考量,新加坡高校针对不同的德育对象,基于独特的德育教育,如使用差异化的教材、教学内容及语言。同时,新加坡的德育教育还具有显著的层次化的特点,学校遵循教育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主题的德育内容,例如低年级学生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高年级学生则更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转换的国际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转换的国际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