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班子述职报告 > 内容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复习题_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8 08:25:46     阅读: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有 (A ) 个民族。A、 56 B、 75 C、 400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B ) 一书中提出了“三个过渡”的理论。A 、《神圣家族》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论波兰》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 B)A、马克思 B、恩格斯 C 、列宁4 、 (C ) 阐述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应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5、 (A ) 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时代民族发展的两个趋向。A、列宁 B 、周恩来 C 、斯大林6 、 (B ) 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A、列宁 B 、斯大林 C 、毛泽东7、《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作者是 (A )A、邓小平 B、刘少奇 C 、毛泽东8、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 AC )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C.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9、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有(ABCD )。A.民族差异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阶级问题的影响 D、国家政策的影响10、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民族平等包括(ABCD )。A.一切民族平等 B、一切民族的一切权利平等C、消灭阶级 D、社会主义国家应帮助弱小民族达到事实上平等11、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AB )。A.民族平等 B、团结 C、民族文化自治12、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我国的主要表现为(ABC )。A、地方民族主义 B、大汉族主义 C、大民族主义 D、种族歧视13、在我国少数民族中,(A )族人口最多。A、壮 B、古 C、回 D、满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C )年颁布的。A、1979 B、1952 C、1984 D、195615、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内治的基本原则是(ABC )。A.维护祖国统一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16、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的级别主要是(BCD )。A.盟旗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17、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B )的顺序组成。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18、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D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 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 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19、、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A )A、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 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20、我国少数民族中通用汉语的民族主要有(ABC )族。A.满 B.回 C.畲 D.土家21、“泼水节”是( C)族的传统节日。A.京 B.壮 C.傣 D.苗22、“天葬”是( C)族通行的葬俗。A.蒙古 B.鄂伦春 C.藏 D.羌23、风俗习惯的特点有(ABCD )A.民族性 B.社会性 C.历史的连续性 D.相对的稳定性24、我国以下少数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 ABCD)族。A.维吾尔 B.回 C.东乡 D.保安25、我国以下少数民族中,信仰佛教的有(ABD )族。A.傣 B.蒙古 C.畲 D.藏26、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有(ABCD )A.自然崇拜 B.图腾崇拜 C.祖先崇拜 D.各种巫术27、我国宗教信仰的特点是(ABC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全民性28、区分宗教与迷信的标准是(ABC )。A.有无系统理论 B.有无宗教组织 C.有无规范化的礼仪 D.是否具有传承性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消亡的前提有(ABCD )。A.消灭剥削制度和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普及科学技术C.克服认识上的盲目性 D.克服认识上的主观性30、在旧中国,封建领主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有(AB)。A.藏 B.傣 C.彝 D.佤31、政教合一的制度曾在(C )族中实行。A.蒙古 B.回 C.藏 D.哈尼32、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方针是(A )A.慎重稳进 B.积极慎重 C.实事求是 D.一切从实际出发33、民族最初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即(B)形成的。A.奴隶社会末期 B.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末期34、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问题的性质是(B)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经济矛盾35、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上是(A )A、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间的关系 B、经济问题 C、发达与落后的关系36、平等是团结的(B )团结是平等的( )A、前提 条件 B、基础 结果 C、来源结果37、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 )A、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B、分散 C、聚居38、我国世居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是 :(C)A、 四川 B、广西 C、云南39、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B)自治区。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40、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压迫实质上是(B)A.经济剥削 B.阶级压迫 C.民族歧视 D.种族歧视41、 在解决了民族压迫剥削的对抗性民族矛盾以后,(A )成了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的民族问题。A.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B.民族间不平等的问题C.阶级斗争问题D.社会稳定问题 42、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初期阶段,一般来说,民族问题更多地侧重在(D )A.宗教信仰权利方面B.经济发展权利方面C.文化发展权利方面D.民族平等的政治权利方面43、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 AB )A.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B.发展繁荣民族的 经济、文化事业来逐步实现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问题C.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冲突和斗争等不平等不团结的问题D.反对民族压迫剥削,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问题44、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民族问题上有两个历史趋向,关于这两个趋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B )A.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 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B.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 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C.一个趋向是在帝国主义压迫和殖民地剥削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力求在政治上摆脱帝国主义束缚而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D.另一个趋向是因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它力求使各民族在经济上彼此接近45、在认识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上,应注意(ABC )A.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指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平等权利以后,落后民族在实际上不能充分享受这种平等权利的现象(是受自身发展程度的限制)。B.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是剥削制度社会长期历史遗留下来的,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C.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差别所造成的。D.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将会永远存在。46、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D )的内容。A.社会性 B.经济性 C.政治性 D.民族性47、在不同民族个别成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中,涉及到对对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的歧视、侮辱问题,那么,这种联系就构成(A )问题。A.民族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以上都不正确48、 关于民族关系的内涵正确的是 (ABCD )A.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B.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C.涉及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D.涉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49、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民族干部的配备的具体要求是(ABCD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B.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C.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中,要合理配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D.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50、截止目前,实行自治的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B )A.64% 75%B.75% 64%C、60% 75%D、75% 60%A二、填空题1.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 55个少数民族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民族有壮族和 。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消亡只有在 、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5.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即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关系。这是对长期流行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否定。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 、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7.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
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8.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 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
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
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 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B1.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 ,其他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要少,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将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其人口总数在一千六百多万。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消亡,比阶级、 的消亡还要久远。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 制度。5.1980年 4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书记处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关系。因此,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法是错误的。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 、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7.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 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8.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
有以 ____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
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 、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C1.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 55个少数民族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等地区。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 社会以后才能实现。4.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5.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 、国际性和重要性。7.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8.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
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有以 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
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 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D1.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在十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共有 个。2.民族识别是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到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夕,经过识别、确认,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已达 个。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 社会以后才能实现。4.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5.邓小平同志在中央书记处 1980年 4月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问题的提法是错误的。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 和重要性。7.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交织在一起。8.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
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
有以 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 等基本历史类型。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 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E1.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在十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共有 个。2.1979年确认的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 族,是我国 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一个经国家识别确认的少数民族。3.民族由 阶段向 阶段发展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4.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经过长期的不断探索,为我国找到并确立了一条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道路:
。5.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经建立了 民族关系,即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长期流行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否定。6.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为: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 。7.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8.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 的建立。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根据民族的 ,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为:“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 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F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关于(民族) 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论述。2、民族理论不回答(具体) 民族形成、发展和消亡的问题,只回答(一般)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问题。3、民族同化有两种情形,一是(自然同化) ,二是(强制同化) 。4、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5、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间的关系)。6、平等是团结的(基础) ,团结是平等的(结果) 。7、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我国的表现是(大民族主义) 和(地方民族主义) 。8、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9、我国世居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是(云南) 。10、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自治区 ( 5 )个,自治州( 30 ) 个,自治县( 119 ) 个。11、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间是( 1947 ) 年( 5 )月( 1 ) 日。12、我国各民族都有( 使用 )和( 发展 ) 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13、我国各民族都有 ( 保持 )和(改革) 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14、风俗习惯大致可分为(健康有益的)(无所谓好坏的)(落后有害的)三种类型:15、傣族最重的节日是( 泼水节 ) 。16、“那达慕大会”是 ( 蒙古族 )族的节日。17、我国信仰伊斯兰斯的民族有 (10)个。18、藏族信仰( 喇嘛教(藏传佛教) ) 。19、、解放初,在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中,还保留着典型的 ( 奴隶制 )经济。2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指导思。21、解放前,“政教合一”制度主要实行于(藏) 族地区。三、判断并改错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仅回答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问题,也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的问题。(错)马克思主义理论只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问题。2、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四大要素的核心要素。(错)共同经济生活是核心要素。3、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民族,但同一民族不能分属不同种族。(错)同一民族也可属不同种族。4、民族是与地域无关的文化共同体。(错)民族的四大要素之一就是共同地域。5、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错)“从部落到民族”只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民族的形成是多元的、多途径的。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错)只有民族同化是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7、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错)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可以这么看。8、消灭了阶级便消除了民族问题。(错)只有在消除产生民族问题的一切社会原因的条件下,消除民族差异,才能最终消除民族问。9、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应和民主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对)10、民族观是一个民族的观念,没有阶级性。(错)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民族问题的看未能及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政策,有阶级性。11、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义民族观就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主义。(错)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并不反对具有历史进步作用的民族主义。12、要实现民族自主,就必须保证每个民族有自己单独的国家。(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里,也可保证每个民族当家作主。13、我们要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坚持本国利益至上。(错)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必须是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即只能是平等互利的爱国主义,不能是本国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1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毫无历史进步性可言。(错)有些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15.我国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一般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错)只有区、州、县三级。16.“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错)还指居住在自治地方内,但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17.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错)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应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来担任,但不能排斥使用其他民族的干部。18.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错)只有少数民族聚居区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不尊重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不尊重这个民族。(正确 )20.文字是语言产生的基础。(错)语言是文字产生的基础。21.我国 56个民族共使用 56种语言(错)我国 56个民族共使用 80种左右的语言。22.提倡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就是语言不平等。(错)我国各种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普通话是为了各民族之间能更好地交流。23、风俗习惯具有世代传承之特点。(正确)24、风俗习惯之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错)除地理环境外,与该民族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遭遇和社会斗争都有密切的关系。25、风俗习惯主要来源于宗教。(错)某些风俗习惯只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宗教有关。26、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正确)27、消灭宗教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重要原则。(错)坚持政教分离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重要原则。28、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教徒可按自己的信仰干任何事情。(错)宗教信徒不能利用宗教信仰自由干违法犯罪活动。29、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程度上。(正确)30、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已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正确)31、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正确)32、解放前,彝族还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错)只有大、小凉山地区彝族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其他地区彝族不处于这一阶段。四、名词解释四、名词解释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P252民族问题:基于民族差别、民族矛盾而引起的以民族关系为主,与民族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或者既包扩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质检等方面的关系。P1003民族同化: 指某一民族逐渐丧失民族特性,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的民族同化有两种,一是强制同化,一是自然同化。

P684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或者是国家根据统一和自治的原则赋予民族自治的权力,也是自治民族依法享有的权利。P2115民族团结: 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指各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另一特征。P2336民族强迫同化: 强 迫 同 化 是 一 个 民 族 利 用 暴 力 或 特 权 强 制 别 的 民 族 放 弃 自 己 民 族 的 特征 而 成 为 它 的 一 部 分 。

或 者 就 是 用 强 制 手 段 , 即 凭 借 暴 力 和 特 权 来 实 现 民 族 同 类 化 的 社会 现 象 。

P687民族权利: 它 是 一 类 以 集 体 为 权 利 主 体 的 人 权 。

民 族 权 利 的 主 张 在 早 期 主 要 是 应 用 于殖 民 地 人 民 反 对 殖 民 统 治 的 斗 争 , 在 当 今 主 要 是 一 些 非 西 方 国 家 针 对 西 方 以 人 权 名 义 干涉 别 国 内 政 行 为 所 作 出 的 回 应 。

或 者 指 的 是 法 律 赋 予 的 , 各 民 族 应 有 的 各 方 面 的 平 等 权利 。

P1058民族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个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P2359民族关系: 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已经逐步形成。或者是各民族之间互动的表现形式,是各民族在统一社会时代下各方面的联系.P10210民族分化: 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试题中分化出来的现象。P7111民族自治地方: 是 建 立 在 实 行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地 方 的 具 有 自 治 权 利 和 地 位 的 地 方 行 政单 位 P20912民族和谐: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各民族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和实现,各民族的经济和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各民族相处和睦,关系融洽。P23613民族利益: 民族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的利益。P 104114民族融合: 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P 7215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就是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方面形成的一些共同性。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形成这些共同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P 7716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17民族自然同化:比 较 落 后 的 民 族 与 比 较 先 进 的 民 族 交 往 时 , 自 然 吸 收 先 进 民 族 的 文 化 ,逐 渐 改 变 、 直 至 最 后 完 全 丧 失 自 己 的 民 族 特 征 , 变 成 了 别 的 民 族18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喜好、风气、时尚、禁忌等。

19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11820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共同体。其识别的标准是肤色、体型、外貌、毛发等,属生物学的范畴。21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与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有本质的不同。其基本立场是主张一切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它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消灭阶级和事实上不平等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前提条件。22.民族主义:指在民族形成、发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利益的认同,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情感,是本民族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富强的集中表现。一般具有一定的阶级性。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23.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五、简答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P175(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它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建设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4)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明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复习题_.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末复习题_.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