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领导述职报告 > 内容

[2019年普法考试综合题库] 2019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17:56:53     阅读:

2019年普法考试综合题库 宪法知识200问 第一部分(1~10题) 1.什么是宪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它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一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2.习近平总书记是怎样论述宪法的性质、地位和权威的?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3. 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根本大法? 答: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为严格。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5.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因其在1954年颁布,故又被称为“五四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体现了人民在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

6.国家宪法日是指哪一天? 答: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7.宪法宣誓的意义是什么? 答:(1)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2)宪法宣誓制度是推动中国法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3)体现了被任命者对法律的敬畏、尊重和认同,强化对自身的约束,增加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8.我国宪法宣誓的誓词是什么? 答: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9.哪些人入职要进行宪法宣誓? 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10.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通过并实施的? 答: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1982年12月4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练习题 1. (判断题)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对) 2. (多选题) 我国宪法宣誓的誓词中三个“忠于”是————————。

A.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忠于祖国 C.忠于人民 D.忠于共产党 (ABC) 3.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

A.1949 B.1954 C.1982 D.1978(B) 第二部分(11~20题) 11.我国现行宪法一共有几个修正案? 答:一共有5个,分别是:(1)1988年4月12日通过的修正案,(2)1993年3月29日通过的修正案,(3)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修正案,(4)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修正案,(5)2018年3月11日通过的修正案。

12.我国宪法一共分为几章?分别是哪几章? 答:一共是四章。分别为: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3.什么时候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14.什么时候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怎样取得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16.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 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表述是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判断。

1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8.宪法规定我国要推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指的是哪五大文明?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五大文明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19.我国还有阶级斗争吗?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

20.宪法是怎样阐述台湾的地位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练习题 1. (判断题) 我国现行宪法一共有五个修正案。(对) 2. (判断题)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还没有消灭,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错) 3.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要推动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A.政治文明 B.精神文明 C.社会文明 D.生态文明(ABCD) 第三部分(21~30题) 21.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哪些力量组成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2.宪法关于民族团结有哪些表述?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3.我国外交政策中的五项原则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4.习近平总书记就宪法的宣传教育做出了哪些论述?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25.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答:国体是指国家的性质,亦称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这一条就是关于我国国体的规定。

26.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8.怎样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人民能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

29.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从1954年9月开始,到1959年4月结束,共5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949年到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0.宪法是怎样规定我国人民的管理权限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练习题 1.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共同治理 B.共同维护 C.共同缔造 D.共同生活(C) 2. (单选题) 人民行使——————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 国家权力 B.政府权力 C.自身权利 D.所有权利 (A) 3.(判断题)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对) 第四部分(31~40题) 3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2.哪些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务院总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33.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答: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在集中指导下实行民主,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35.如何做到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答:一方面要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地方要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法律和政策,维护国家统一;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方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措施,管理地方事务。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6.如何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 答:(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4)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37.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具体内容包括:(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2)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38.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答:(1)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有利于国家权力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3)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4)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5)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39.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2)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

4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基本经济制度是国家依据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秩序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做出明确规定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即所有制。中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练习题 1.(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国家行政机关 B.监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ABCD) 2.(判断题) 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对) 3.(多选题)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指————————————————————。

A. 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B. 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 C. 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ABCD) 第五部分(41~50题) 4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2.什么是国有经济?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43.什么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对土地拥有所有权的经济组织,它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也不同于行政机关,自有其独特的政治性质和法律性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除国家以外对土地拥有所有权的唯一的一个组织。

44.为什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使农户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了我国农业的巨大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迈向小康。

45.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46.自然资源的所有制形式有哪些?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自然资源的所有制包括两种形式,即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国家所有是主要的形式,集体所有是次要的形式,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和滩涂等自然资源,一般规模较小,且处于农民、牧民或者渔民的居住地。是他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直接和主要的物质基础。但即使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也允许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合理利用。

47.土地资源归谁所有?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一切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1)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2)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可以集中调配,高效率地使用。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有利于保障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48.什么是土地的征收和征用?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土地征收是国家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的行为,并不以取得被征地人的同意为必要条件,土地征收具有公益性,即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土地征用是国家因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强制收取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土地并依法给予一定补偿的行为。征收是将土地所有权收归国有,一般是针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而言;征用是指临时征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

49.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并使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50.我国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有哪些规定?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1)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练习题 1.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A. 公有制 B.多种经济并存 C.混合所有制 D.股份制(A) 2.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

A. 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 C.计划经济 D.宏观经济(B) 3.(判断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一切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错) 第六部分(51~60题) 51.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答: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5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公共财产主要指全民所有的财产和集体所有的财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公共财产作为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得以巩固、人民得以当家作主的物质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53.宪法对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是如何规定的? 答:在现代国家,财产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财产权与其他公民基本权利相比,更具有基础性,它是公民实现个人自治、保持个人尊严以及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4.什么是国有企业?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规定: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55.宪法是如何规定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 答: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做出如下规定:
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56.宪法是如何规定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 答:集体企业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七条规定:
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57.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如何?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八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58.宪法就我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是怎样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59.如何理解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的宪法规定? 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所以要鼓励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
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

60.宪法对医疗卫生的发展是如何规定的? 答:医疗卫生是人民群众生命的保障,发展医疗卫生是保障全民族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

练习题 1.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集体经济 D.国有控股经济(AB) 2. (多选题) 国有企业是——————————————的经济实体。

A. 自主经营 B.自负盈亏 C.独立核算 D.国家兜底(ABC) 3.(判断题) 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集中管理。(错) 第七部分(61~70题) 61.宪法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62.宪法就精神文明建设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64.宪法提倡的“五爱”公德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65.宪法规定要在人民中进行哪些教育?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66.为什么要反对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享乐,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反对官僚主义。

67.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应该和人民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答:依据宪法的规定:(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2)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3)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68.什么是背叛国家罪? 答: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是一个国家独立的基本标志。背叛国家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中最严重的犯罪,直接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因此法定刑也较重。

69.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答: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共同特征的概括。本类犯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故意,即行为人必须具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危害国家安全罪分类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等。

《[2019年普法考试综合题库] 2019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2019年普法考试综合题库] 2019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