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领导述职报告 > 内容

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5:01     阅读: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历程虽然具备特定的优越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暴露的弊端更突显出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论文从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模式、促进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完善多种教师教育形式、实现教师教育投资的多元化等五个方面提出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为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积累了我国独有的经验。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全球化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使我国教师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历史使命,逐步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其历程虽然具备特定的优越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暴露的弊端更突显出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课题组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当前,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教育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都在向着“学习型”社会转变。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师范教育以培养“终结性”、“一次性”教师为目标,这与世界教师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我国教师教育必须做出相应变革,而改革的根本就是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长久以来,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培养初中教师、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培养高中教师的一次性、“旧三级”体制师范教育体制在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这一师范教育结构从内容到形式、从内涵到外延都已失去或正在逐渐失去时代本质与特征,已跟不上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以“终身教育思想”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依据西方“教师教育”理念,将教师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视为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其不仅重视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或学历层次的提升,同时强调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应建立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整体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加强教育的长久性与持续性。
  二、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模式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是模式的变革。正如温家宝总理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的:教育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在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质量、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体来说,在转型过程中没有真正转变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多元化教师教育主体的出现、多元化教师教育模式的建立以及多层次教师教育格局的形成已是大势所趋。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并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做出了明确部署。这对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逐渐改变封闭式的师范教育模式,使教师教育模式趋向开放,逐步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性院校为辅、其他教育形式共同参与的新格局,组成一个由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研修三环节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使学校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沟通,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的培养要求,探索建立相应的教师教育模式,通过竞争性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三、促进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
  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是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以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在职进修进行全程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
  促进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要求我国教师教育机构将教师职前培养、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教师进修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实现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体化。打破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相分离,分别由不同教育机构承担的传统模式,建立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合一的培养机构,使我国的教师在同一机构下接受教育。这种做法也将有效地改变教师教育仅在大学完成,脱离中小学真实教育环境的现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前职后一体化。
  四、完善多种教师教育形式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仍以“高校模式”为主体,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对教师进行以“理论和科研”为主的教育。高校具有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教师掌握最新的学科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但随着我国教师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高校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师教育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多种教师教育形式。
  首先,进一步深化“高校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各项资源,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加强包括课程进修、访问学者、项目合作等非学历教育规模,实施的手段除了传统教授方式外,还可以增加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来实施远程教育。其次,大力发展“校本模式”,满足了教师同行切磋、合作学习的需要,促进教师在岗学习,鼓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经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最后,主张新教师入职初期进行学科方向规划及职业生涯规划,以教师自研自修的学习形式满足其自我充实、自我推进、反思探究的需要,并通过自我评估、同事评估、专家评估等方法明确新教师发展方向,制定学科方向及职业生涯规划书,分期检验其执行情况。
  五、实现教师教育投资的多元化
  教师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不同层次的教师而投入到教师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教师教育等同于师范教育,其经费基本上全部由政府拨款,渠道单一且缺乏必要的管理与评估机制。当前,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已经难以满足教师教育经费需求,目前经费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费短缺不仅影响了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直接削弱了教师教育的有效性,从而间接影响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而解决经费短缺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教师教育投资计划的总体水平,使之与社会发展、人民要求相一致。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依靠单一的政府财政投入,应采取积极灵活的市场经济手段,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体制,广泛筹措教师教育经费,确保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多元化、综合化,形成政府统筹与教师教育各级机构自主调节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经费管理与评估机制,使教育经费投入有重点、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常庆.对话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的政策、领导、教师与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11(3):3336
  [2]雷利东.多维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8
  [3]柯文进,吴冬梅.教师促进事业的本土创新中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OTA的发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1013
  [4]吴冬梅.教师促进事业的本土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OTA的特色创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1215
  [5]李群.教师教育创新的政策与实践2007年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综述[J].国际学术动态,2008(4):56
  [6]梅新林.聚焦中国教师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9
  作者简介:
  李然(1984-),女,河南新乡人,助教,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问题。

《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