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领导述职报告 > 内容

《书香校园》名家大讲坛开讲:王立根\潘新和\陈日亮主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5:08     阅读:


  第一站:沙县
  
  王立根:《立于思 成于行——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0年3月18日上午,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福建省语文学会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之——书香校园大讲坛在沙县拉开序幕。大讲坛第一站主讲人为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福州三中特级教师王立根。
  王老师以《立于思、成于行——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为题,从“还作文课应有的地位”、“作文教学的过程”、“作文教学的方法”等方面向与会者详细讲解了他的作文教学理论和阅读方法。王老师着重以“九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和教学的八种策略”向与会者详细讲解了他的作文教学理论。他说,作文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的过程,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
  王老师认为阅读要持之以恒、要读写结合,在下笔之前,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可以写促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克服“知识至上”,要发现挖掘文章更深内涵,克服思维定势,读文章要发现文章新意,每篇好文章都有好的立意,好的创设情境能激发读者情感,可以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升华。
  王老师强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做一个可爱的老师、做一个博采众长的杂家,才能不断满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需要。
  最后,王老师与听课的师生展开互动,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写创新作文新旧材料的使用问题”、“如何看待考前作文的潜规则的辅导”、“怎么展开没有例子的作文”、“看文章后如何为我所用”、“如何评改作文”、“考场作文的构思”、“如何规避学生与评卷教师间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的冲突”等问题。
  整个讲座中时时有精彩的思想火花闪现,还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应有的地位,王老师讲座内容浅显易懂、实效性强,引起师生们的共鸣,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让师生们进一步明白了阅读、写作的真谛,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进一步学好语文写好文章的兴趣。
  来自全县各中学的全体语文教师,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一中高三学生代表共三百多人参加了讲坛活动。
  (高 勇)
  
  第二站:厦门翔安
  
  潘新和:《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一位语文研究者的专业阅读》
  2010年3月27日,“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名家大讲坛”在厦门翔安一中召开。福建师范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潘新和教授为厦门翔安区的150多名中学语文教师举办了《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一位语文研究者的专业阅读》讲座。
  潘教授站在当代语文课改和学术研究的制高点上,对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寻根溯源,从专业阅读的角度人手,为与会教师勾勒出我国历代语文教育思想史的轮廓,阐明了语文教师如何成为语文教育的研究者,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指示了路径。
  潘教授指出,在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中,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思想遗产,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背景、说话的“底气”。语文教师要多做学术“寻根”的工作,必须先做本学科的历史家,再做本学科的纯学问家。前者作的是“述旧”的功夫,后者作的是“创始”的功夫。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史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三千多年的古代语文教育史。一个是一百年左右的现代语文教育史(含当代)。研究者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研究方针,两个方向齐头并进。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史料如山,可以从一个一个代表人物的资料搜集人手。
  古代的语文教育研究,可以从两头研究起:“源头”和“流尾”,都是较能反映过程的全貌的。我国语文教育的“源头”——孔子,他是我国教育的鼻祖。孔子为他的高材生开设了“言语”、“文学”两门课程,今天的语文教育所教的内容依然如是。他的一些关于语文教育见解,比如:“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学《诗》,无以言。”“辞达而已矣。”“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辞立其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些名言影响深远,成为语文教育理论的主流。而“流尾”,选的是清代学者唐彪的《读书作文谱》,这是一部集大成的语文教育学论著,由此可以了解到历代名家的重要的语文教育观,可以视为古代语文教育研究的索引。
  进而可涉猎先秦的荀子、墨家、老庄,兼及孟子、韩非子;汉魏晋南北朝的王充、刘勰、颜之推,兼及杨雄、陆机、曹丕、司马迁;唐宋的韩愈、朱熹,兼及欧阳修、苏东坡、谢枋得、陈骥;元明清的章学诚、曾国藩、唐彪,兼及倪士毅、武之望、张位、郭正域、李渔、刘熙载、叶燮、方苞、姚鼐、刘大槐、吴纳、刘师曾,等等。他们的著作从不同方面丰富了我国语文教育认知。
  其中韩愈的写作教育思想是古代流传得最广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躍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把写作的发生归因于外物的激荡、内心的不平,肯定了写作的“应世济用”的特征,在写作动力学层面阐明了写作的宣泄、求真功能。“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词必己出”、“文从字顺”、“惟陈言之务去”……这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韩愈名言,成为历代写作者的座右铭。章学诚的语文教育观也十分精彩。他的写作学习观是以“学问”为前提的:“夫立言亦以学问为主。”他认为要做学问,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是做劄记(札记,即读书笔记),做劄记是训练思想的好方法。刮记是探索学问的,文章是表达学问的。就是说,做劄记是做文章的准备,文章是劄记的提高。他说:“故为今学者计,劄录之功,必不可少……学问之事,则由功力以至于道之梯航也。文章者,随时表其学问所见之具也;劄记者,读书练识,以自进于道之所有事也。”“不论时学古学,有理无理,逐日务要有所笔记。”将学问和功力、文章、劄记的关系作了清楚的表述。对于习作者来说,做劄记是学问文章的基础。他提出“学问与文章并进,古文与时文参营”的教学原则。在古代写作、语文教育思想的海洋中巡航游历,满目奇珍异宝、美不胜收。
  现代的语文教育研究,比较有价值的是解放前的资料。如《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新青年》、《国文月刊》、《国文杂志》、《小学教师》等,均须一阅。现代语文教育可以从研究一批“第一”开始:梁启超写了中国现代第一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陈望道写了第一部《作文法讲义》(“知识性”的);黎锦熙写了第一部《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教学法》;夏丐尊、刘薰宇写了第一部《文章作法》(“实践性”的);朱光潜写了第一部普及性的美学专著《谈美》、文学教育专著《谈文学》……还有胡适、朱自清、鲁

《《书香校园》名家大讲坛开讲:王立根\潘新和\陈日亮主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书香校园》名家大讲坛开讲:王立根\潘新和\陈日亮主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