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报告 > 内容

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08:26     阅读: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学习交流的第二课堂,在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实践技能以及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本文旨在剖析高校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由此表明学生社团在在深化高等教学改革、倡导素质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日益突显,业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载体及手段。由此可见,深入探索学生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对于扎实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特征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整体而言,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特征呈现为以下四点:
  (一)组织的灵活性
  作为一种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与其他正式学生组织相比,在组织运行方面更具灵活性。一方面,社团成员是基于相同兴趣爱好而会集的群体,社员之间多为对等交流,因而能和谐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社团拥有各自的规章制度和机构设置,其内容主要强调社团宗旨及社员普适权义,较少涉及强制性要求和准则。此外,社团内部机构会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而及时进行整合、重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社团决策的民主化,体现出组织灵活的特点。
  (二)受众的广泛性
  学生社团可谓高校中一支强大的青年力量,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物质生活的愈加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需求日趋增长。社团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学生参与其中,正是在于社团活动有效满足了同学们亟需充实课余生活的热切渴望。学生社团的包容性和自由性为广大青年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良好平台,使课业学习的压力在较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和释放。
  (三)强大的凝聚力
  不言而喻,共同的志趣、爱好和对社团文化的认同,将来自不同地域、院系和专业的学生联结到社团当中。换句话说,学生社团强大的凝聚力最主要体现在社团文化对成员的吸引和培育之上。社团文化内在地包涵了社团的核心价值、发展理念以及社团成员所呈现出的、能以代表社团形象的精神风貌。通过社团文化,社员与社团之间不断确立相互依存的从属关系,其认知、情感及意志自发统一于社团整体。因此,社团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理想的聚集地。
  (四)鲜活的创造力
  在社团的运作中,大学生不仅作为客体一方接受着社团精神的熏陶,同时还作为主体不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社团文化新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在学生社团宽松活跃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极大开发,因而学生社团在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二、学生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实践表明,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社团组织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兴趣和爱好在群体里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成员间平等地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提供了平台”。
  (一)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一课堂的有益延伸和补充。
  众所周知,大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更多借助第二课堂予以推动,学生社团可谓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为大学生营造了相对自由的环境,并以特有的方式巩固和深化第一课堂教学知识,使所学技能得以切实转化和运用。在形式上,学生社团比第一课堂更为灵活且贴近学生;在内容上,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样,能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社团活动尤为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故而越来越成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关切。
  (二)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无疑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最具活力与生机的主力军,具有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显著特点。其中,志愿服务类社团培育学生互助、博爱的奉献精神,科学技术类社团提高学术科研能力,文学艺术类社团熏陶学生人文素养,体育健身类社团倡导健康乐活理念……缤纷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健康的文化气息。
  (三)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平台。
  在兴趣的引导下,高校社团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鼓励社团之间积极开展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促进学生之间自觉形成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良性态势,以此实现社团和社员的共同进步和提高。学生社团激发广大青年从中磨练自主精神和独立品格,为大學生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了良好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高校对学生管理的局限,是培育和强化大学生自律意识的新的有益形式。
  (四)学生社团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
  客观来讲,部分学生社团在活动资金、管理培训及创业项目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得到了相应社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的甚至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主观而言,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培养锻炼了人际交往、统筹组织和宣传策划等诸多方面的实干能力,为开展创新创业奠定了扎实基础,对创新创业成效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实践育人的有益举措
  诚然,高校社团在全方位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目前学生社团的发展在不同侧面和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困难和阻碍。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发挥高校社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功能。
  (一)健全管理机制,促进社团合理发展
  目前,一些学生社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规章得不到落实的情况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社团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高校应引导社团不断细化完善自身章程,同时加强对社团负责人的培训教育,形成内部竞争淘汰机制,并将此两项内容纳入社团工作评审体系,作为社团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社团管理不规范和组织过度松散的现象。
  (二)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社团精品活动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呈现数量多、规模大的趋势。然而,由于部分社团自身定位不明确或缺乏长远发展规划,致使社团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良莠不济,注重形式过于内容。据此可见,学生社团在建设中应当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社团活动需尽可能反映社团宗旨和特色,在内容上更多体现社团育人功能,形式上突显创新性与时代性,努力促成社团活动趋向精品化、优质化发展。
  (三)提供物质保障,强化社团指导力度
  毋庸讳言,社团活动的大力开展离不开必要物质条件的配备与支持。就目前而言,高校学生社团普遍陷于活动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相对缺乏的窘境。“学校应在政策与物质上给社团提供保障,从经费、场所以及人员上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此外,应当充分发挥社团指导教师的作用,避免因指导老师的欠缺或指导力度的不足而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及效果,由此为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对于进一步做好社团指导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高校社团在实践全人教育和通识教育过程中所独具的功能由此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彰显。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团委)

《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