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报告 > 内容

小学德育(社会)教材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较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9:52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xdy/xxdy201812/xxdy20181213-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xdy/xxdy201812/xxdy20181213-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xdy/xxdy201812/xxdy20181213-3-l.jpg
  摘 要 “人教版”“康轩版”和“东京书籍版”教材在传统文化的内容性质、内容呈现以及微观、宏观视角的内容组织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在小学德育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以正面为主、负面为辅;呈现时应以外显方式为主,辅以内隐方式;内容组织方面,微观视角下以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和组织内容,宏观视角下按照“先分散、后集中”进行组织编排。
  关 键 词 小学德育(社会)教材;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2-00-04
  小学德育(社会)教材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传统文化的内容选择和融入教材的方式,是当前编写关注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社会)》(依据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中国台湾康轩文教事业2017年版《社会》教材②以及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2016年版《新社会》教材③为样本,选取其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如何在小学德育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及其教学策略提供一些启示。
  虽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差异,但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基于这些共识,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界定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不断发展的、打上自身烙印的文化。它具备地理、时间、群体三层含义:在地理上,它是指中国的版图内产生的文化;在时间上,它区别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近现代文化;在文化上,它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并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文化。日本传统文化则主要指以大和民族为主要群体,于弥生时代至明治维新期间建立在农业社会生活水平基础上的[1],以日本列岛为主体的地区性的文化习惯、风俗信仰、节日活动和生活方式等,以及民族传统生活的各种形态[2]。
  一、传统文化内容性质的选择:正面与负面
  对教材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人教版”德育教材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都是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出现的。“康轩版”社会教材对傳统文化中的“糟粕”则有所提及,但内容相当有限,仅在六年级上册提到“缠足”这种落后的传统生活方式,占传统文化有关内容的1.89%;而教材中涉及到的其他传统文化内容,均以客观描述和正面、优秀的文化为主。“东京书籍版”社会教材也涉及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表现为两种旧的社会制度引发的消极影响,但这部分内容所占比重并不高,只有1.42%。
  不难发现,在进行内容选择和编排时,三套教材都更倾向于选取正面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感知优秀的、符合现代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尊重本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但是,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三套教材不同的取向启示我们,教材中若对负面传统文化进行适当呈现,再辅以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可能有助于学生提高辨别文化精华和糟粕的“眼力”。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建议,在选择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应当坚持“正面为主、负面为辅”的平衡取向。一方面,将多种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各种形式融入教材中,以专题教学或日常课堂渗透的方式附加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在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已有初步发展的小学高年段,我们可以选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编排进教材,适当呈现给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加强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传统文化有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提高眼力,对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糟粕正确识别并加以规避,真正做到“明得失”“辨是非”“立态度”[3]。
  二、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外显与内隐
  在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德育(社会)教材时,三个版本采用了外显与内隐两种呈现方式(见表1):外显方式即直接将传统文化内容呈现在教材中,并带有相关讲解。内隐方式即不直接点明某一内容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但以隐性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总体来看,三版教材均主要以外显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其中“康轩版”完全采用外显方式。外显方式对于呈现和学习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可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快速获取相关信息,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内隐方式在教材中只占极少比例,但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教版”中共有3处以内隐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均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生活主题。这种寓传统文化于现代生活的方式,既将传统美德内隐于教材,也体现了传统美德适用、内化于现代文明生活并传承至今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等美德的重要性,促使其了解并学习这类传统美德。“东京书籍版”中共有15处以内隐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均作为装饰图案出现。图案关乎传统文化,却不加阐释说明,仅作为内容的装饰、补充,给予学生提示和学习空间。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外显方式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明确,而内隐方式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呈现在教材中,其意义值得教材编写者与教学实施者的重视与关注。在教材编写上,“人教版”将传统文化融于现代生活,“东京书籍版”将传统文化寓于装饰图案中,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内隐方式。“人教版”可借鉴“东京书籍版”中的做法,适当增加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作为装饰,在丰富教材内容的同时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重视间接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科教学中唯一可行的德育是间接的或渗透式的德育[4],教师在教授传统美德时,应明确杜威所说的“关于道德的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区别,前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是直接的道德教育;后者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紧密联系,是间接的道德教育[5]。“人教版”使用内隐方式呈现传统美德的做法便属于间接的德育,教师应将这一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用隐性的方式渗透道德教育。

《小学德育(社会)教材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较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小学德育(社会)教材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较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