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报告 > 内容

【读书心得原创11篇】读书心得15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29 16:13:10     阅读:

篇一

在身边,很多人都在读书,虽是若有如无的读着,但得到的是隐性的滋养,或许有时候读过的书在时间的沙漏里会慢慢遗失,可是生命曾经被润泽了,洗涤了,也就洁净了。在平淡的日子,他们的眼中,他的顶上有了一种美丽的光。

读书的人见多了,高雅的读着会有很浓重的仪式感,洗手,焚香,沏香茶,我喜欢这种像面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因为这种敬畏看书变得神圣。也有些家里到处散着书,乱中有序的散,在生活的每个节点都能触手可及,书俨然已成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读书随性自由惬意放松也是好。

这些天看过很多人在说着自己家的读书故事。她让自己四年级的孩子每天读一段陶渊明的散文,因为这长期的坚持,孩子可以无障碍地阅读明清小说,可孩子终究是孩子,某一个早晨,孩子读书可能厌烦了,赌气地说了一句:‘“这书我不读了,不是我现在老师让读的书。”女娃胖嘟嘟的脸上都是委屈。她不说话,只是等到孩子来央求扎辫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这是你自己的事。”娃儿勉强把头发束起,看着她铁板的脸乖乖地自己盛早饭,终要去上学的呀,怯怯的说了句:“妈,送我去上学把。”“上学是你自己的事,不是我的事,自己走。”仍是冰一块,坚硬孤冷。最后娃只得去完成这晨间的读书任务,上学也就耽误了。也是这样的苛刻,这娃的阅读已然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境界也难以评估,闲来练笔的文题竟是《红楼梦里的时间差》。

读书是一个长久的事,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宗教。而这需要从幼时的习惯开始,他每天送孩子上学,途中是单调的,特别是遇到人多车拥的高峰期,等待更是焦躁不安。六年级的娃总不能把早晨的时间白白费了,一本《道德经》一学期也就背熟了,虽说其中大意不可了了,但记住了就是一份财富,待时间来消化。

这样的阅读有着很大的成就感,可是最初的阅读总是生涩的,读陶渊明的孩子,读《道德经》的孩子,总是有着不情愿,逼迫么,强力是粗鲁的,也是最有效的,孩子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自然柳暗花明,清风徐来。

更喜欢犹太人涂在《圣经》上的蜂蜜,婴儿翻书后吮吸手指的记忆里,阅读就与美好的事物相连,正如宋真宗励学篇中所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这绝不是功利,只是追寻光亮的前方。前段时间听高秋凤老师谈家训,她说家训不宜繁杂,三两条足以,其中不可少读书二字。她总是在生活中让孩子的阅读与美好事物相连,青草地,百花园,艳阳天,杨柳堤,甚至间隔着一些美好的吃食,于是童年的阅读开始生动了。

没有诱惑的深情是理智,含有诱惑的深情在这里是爱的引领,是智慧闪光。

其实读书不仅仅是纸上,在生活里亦可,晚上对一位朋友说了一句贸然的话,被回了一短句“对于不在行的领域,不要诛心之论。”惊惶之余赶紧搜“诛心之论”得解: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我无心批评,只戏谑而已。此刻,得一词,甚幸。就纸上的书,今日读之少,可手机上下载了一个小软件“花伴侣”,于是在路上走得慢了,看见未名植株就驻足,认识了续断菊、钻天杨、早熟禾、细芦四样,一改往日睁眼一团迷糊之慌乱,心里是充实的。

我们不会赌书泼茶的雅致,也丧失了莳花弄草的闲情,但总要读着,鸡零狗碎的日子必有温度,幸福的滋味会喷薄而出

篇二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我喜欢闲时读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读书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

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为谁》让我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时,我也明白,只有爱,也没有教育。

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

现在的我们虽然没有读书的压力,但是在物质横行的今天,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份安宁,一份自由的天地。

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与别人相处,与他人交流,是优雅,还是粗俗?读书的人,往往语气平淡,悠然见南山。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

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们都知道:

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

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让我们爱上读书吧!

篇三

最近,不爱看书的我,居然把《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看完了,当我打开《孩子你慢慢来》的第一页的时候,我便被这本书吸引了。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齐,让人很难说出到底正因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应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一样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一样。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篇四

书籍是我们生活的导航,它教会我们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每当茶余饭后咀嚼着书籍中优美的文字,欣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会让有所感悟。

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我可以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
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
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
读小说,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
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
翻阅轻松诙谐的书,我可以尽情地放声大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

读书是一件乐事,趣事,让人变得深沉达观。

任何物体都有承载它的器皿,唯有知识无垠无度。人们的大脑虽无法装入所有的知识,但可以尽量摄取,而唯一的途径即为—读书。论及书籍,托尔斯泰曾坦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恰恰罗素·罗兰又说:“智慧,友谊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没有钥匙,如何打开智慧之门,又何谈放射光芒?可见,书籍,使人类告别愚昧混沌。读书看似平凡,实际上是人们心灵与古今中外一切民族优秀文化,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她不但能改变人的气质,还能使人树立更为健康人生观度,做一个忠于祖国,尊老爱幼之人,成为一个有仁德,有智慧之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为人处世。不辜负苍天赋予的生命,成为沧海中不可缺少的一粟。这对于人生的回答,对于国家的培养,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无疑读书是回报她们的最好方式之一。

读书是一种陶冶,是一种享受,领悟是心灵净化的快慰

在茫茫人生芸芸众生中,不以荣辱待己,不论成败待人。不热衷追名逐利,使自己超凡脱俗,你会仰头看天,蓝天澄清,白云悠悠,释怀心里的郁结,面对现实,笑对人生。在物欲横流的日子里,品味古人谈的”知足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教诲,会注入一般清醒剂,快乐地生活着。当我因辛勤工作而收获甚微感到牢骚满腹时,书会告诉我要笑对生活,这时我会浑身充满工作的激情;
当我遇到困难,想打退鼓堂时,百折不挠的居里夫人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当我抱怨自己一无是处,”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名言会告诫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我志得意满时,”一杯水的容量“会提醒我,看似满满的一杯水还能容纳100多个回形针,自己还有许多能量可挖掘;
当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会在我耳畔响起…

曾经书中体会过”怦然心跳“;
曾经在书中有一种”莫名感动“;
曾经在书中进行自我审视,也曾经在书中看到人生百态……我只愿心情伴书平和而宁静,灵魂伴书纯洁而超然。读书不是一种消遣的行为,而是提高自己的学识。我想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效果会好一些。想想自己缺的是什么,就学习什么。自己少的,在别人那里也许就有,所以宽容多,理解就多!

篇五

我这几天活的是充实的,每天晚上被老师教着学习一个汉字,认识一种植物,还要仔细看完一页两页旧版的文字。

一个汉字的学习是浅尝辄止,一些植物的名字是记住了,但是到了现实的原野中因为荣衰能否辨别也无从知晓,尽可能避免按图索骥的尴尬吧。就是那一两版旧文字也是得花费好长时间去吃个囫囵,但身后有一根皮鞭在抽打,常有汗涔涔的逼迫感,也就有了奔跑与前行的力量。

老师是孤清的人,她每天都在读书,读旧版的文字,譬如如今她读《扬州画舫录》,习得月亮城更多的人情典故文史轶闻,她还读《世说新语》,每天做三个故事的量的预算,掐着指头静静得读,一定能走向这一轮阅读的圆满。

读书是性感的,有着包容、开放、自由的特质,于是有了各种灵动诗意的流派与各类缤纷新奇的解读,其实阅读正如她说的:“阅读,下死功夫,看是笨,确是独一的捷径。”她花一年时间读了四部《古代汉语》与三部《古代散文选》。她每天读书多久我无从知晓,但是早餐碗旁边常看见书。

阅读与她已经称为习惯,成为渲释压力,获得愉悦的不二法宝。

暮色渐浓时与五年级的二丫去书店购买《我要做好孩子》一书,途中她说了四本书的名字《绿山墙的安妮》《童年的秘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宝葫芦的秘密》,她说已经全部看完了,让我还给人家,读书让不讲理的二丫变得有责任。我担心她读书只是走过场,其时心里只能自我安慰,就算是草草过一遍,也是种隐性的滋养。

她接着说的话有些咋呼了,“我的课桌里现在放着两本书,一本是《鲁迅全集》一本是自己订阅的《读友》,当自己心里不太安逸的时候读后者,因为文字浅显,故事性强,理解没有太多障碍,当内心平和时读前者,因为鲁迅先生的文字很深奥,一边读一边查看文后的注释。”她还说:“鲁迅的文字确实有意思,只是读的速度必须慢了,一个星期才读了九页。”不着急,只能这样子跟她说了,其实心里是喜悦的!

晚十时,去学校接高二的大丫,一边走一边让她给她讲二丫的事,大丫表示不屑,因为她需要完成一些英语作业,回家后立即奋笔疾书,口中还碎碎念。我在一旁看老派文人萧乾的《往事三瞥》。突然抬头,大丫在看梁衡的《把栏杆拍遍》,看得很专注,以为她作业完成了,让她看看吧。不大一会儿,她放下书又开始作业了!我瞬间明白了,大丫只是把读书当成了作业疲倦的调剂,也是心灵的缓释,原来读书还有这等妙用,也是读书一境界吧!

萧乾的文字喜欢,源于王小波的一篇杂文,他说翻译欧洲文学。萧乾是难得的好手,他还说,萧乾就是自己的文学启蒙。最后一句符合王小波的语言风格,话不惊人誓不休,“中国好的文字工作者都去翻译了,做着永不出头的工作,如果他们抽出一点时间来撰写属于自己的文字,那该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

读萧乾的《往事三瞥》,文字极度节制兼有嶙峋骨感,也能感受到智者对生活的洞察与默思。岁月的沧桑是一种财富,多舛的过往淬炼出思想的光华。小人,小事,小情绪铸成大格局,这是功底。

读书或许一点点获得也就足了,譬如白象牌电池,白象在英汉词典里注释为沉重而多余的物件,且再且,古代暹罗国王每当要杀害一个大臣时都得事先赠送一头白象,那白象电池成了无用与灾难的象征了。

不读书,连这个也不知道了。

篇六

你一边在我的朋友圈下评论:我喜欢《跟林徽因学做才情优雅女人》;
一边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心里一万个草尼玛......

你一边跟我讲:老师,每天回来我都跟孩子说,上学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一边在自己的朋友圈骂骂哄哄:我这都认识的些什么人啊!一大把年纪了,整天瞎逼逼的....

您家孩子,家庭作业中老师布置的必读书几乎不读,该背的东西也经常背不完.....您也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于是,您在朋友圈里咨询:亲们,推荐几本适合小孩看的书吧!然,第二天,您又发了一张截图:破财了!原来是为孩子买了一台学习机。

您家孩子,桌肚经常乱得一塌糊涂,找个东西经常半小时也找不出,我找您沟通:平时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学习习惯。您说:我们看他还小,自己做得又慢,忍不住还是帮他做了。

......

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是懵的。

有时,我会抱怨自己没用:怎么会让我的女儿和这样的孩子做同学,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有时,我只能安慰自己: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美好的,他们还小,哪懂什么大染缸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于是,我告诉自己:我要做的便是尽自己的所能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做到问心无愧,我没有做过误人子弟的事。

几乎每天,我都会有意无意间跟孩子们讲: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不要斤斤计较,多读书,读好书......

然而,我的力量真的是微乎其微!

依然,每天有孩子继续上演百年老戏,作业忘家里去了.......有孩子打闹,有孩子哭鼻子,有孩子桌肚乱糟糟,有孩子随手扔废纸......

读到这里,也许您会笑话我:这个老师怎么这么没用,不是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吗?也许您会同情我:老师真不好当,家里的一个孩子都很难管,何况是一个班级的这么多孩子;
也许您会理解我:真是说出了心声,年年岁岁长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生怕有一天我会憋不住一巴掌甩下去,可是我知道:我不能;
我生怕哪一天在这条路上我会走得抑郁,每每看到媒体在网络上的各种攻击,我都会觉得愤懑:这一行真有这么不堪吗?......

于是,我便想办法来排遣释放,我不能让自己满身的负能量。

我想到的便是用文字来记载,但是真正提起笔来,忽地意识到心中少货,那就读书吧,老老实实读书,恭恭敬敬地去爱这个尘世。

不经意间,就这样遇见了你——丁立梅老师。说你是“最暖心的作家”,真是一点不为过,无论我当时是处在焦躁不安,亦或激动兴奋中,读着读着,心便静下来了。抬头望望天上的云,一朵一朵如棉花糖从头顶飘过;
低头看看脚下的草,一棵一棵像小士兵傲然挺立.....一切都是那样静谧美好。

读《写给小豌豆——一个在梦中出现的小宝贝》,你叫——妈妈,全世界的花儿都在一刹那间开了。我的小豌豆,脸蛋圆鼓鼓,两只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红扑扑的小脸颊,喜欢蓬蓬裙,喜欢小短靴,喜欢粉衣裳,喜欢唱歌弹古筝,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她陪我逛街看电影,陪我欢笑陪我忧,她调皮又温雅,善良又体贴,她是我的好女儿好闺蜜。

          读《一串珠花》,我再次认识到:有时不美好的东西,自卑、不堪和孤独,都仅仅只是你的自以为罢了。这么多年,我依旧不知道和父亲如何相处,以前我一直觉得他重男轻女。小时候,我贪玩不好好学习,迎接我的准是一顿打骂,他说:“你上学用的这些钱,将来都要还给我们的。”我气,想过离家出走,然而终是缺少勇气。多年以后,我再忆起:左邻右舍中,我是唯一的靠着读书有了一份体面工作的女孩子。如果不是他,或许我也早该在读完初中之后便辍学去打工。他的的确确是爱我的,那个在“非典”期间,到我师范学校门口,隔着大门递给我生活费的父亲,仅仅是为了多望我一眼.....

读她的作品,仿佛是潺潺的流水淌过心田,所有的烦恼,不攻自破;
所有的不美好,消失殆尽......

有时,少言的人,自带光辉,就像《十亩间》中的植物们从不说话,但在植物们跟前,你自然地会收起锋芒,心灵也跟着洁净起来;

《花事碰落光阴》,花开花败,这世上最留不住的是岁月。真希望《光阴慢》些啊,像荡在天上的柳絮一样,晃晃悠悠,然而,我们终将老去,而孩子们,你正明艳;

希望终有一日,你们能似那个小子,在墙上贴上励志语《败北,朝天阙》,掷地有声地喊出《舍我其谁》,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精彩。

朋友,如若你觉得乏了、累了、倦了,读书吧,那些家长里短、勾心斗角、恩恩怨怨且当做是浮云吧。

你若读书,美好自来!

篇七

转眼间,从教已近四十载。回望自己的教学生涯,自己的点滴进步都是和书籍密不可分的。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与书为伴,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十年的读书历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三件事。

1978年2月,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毕业生变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一次到邻镇听课,执教者的姓名我已记不清楚了,但课题我还记得,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节选《少年闰土》,尤其是时任溱潼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李淦泉精妙独特的评课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对课文、作者、作品、教法、要求

等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剖析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在回来的路上,我与同行的老师、领导进行了交流,其中一位老教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说,李主任为什么有这么深的功底,这与他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要知道,我们做教师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首先要有一桶水,一江水。而这一桶水、一江水从何而来?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学习。

这件事过后,我开始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我先后报名参加了中师函授、大专自学考试的学习。然而,由于自己的底子太薄了,大专自学考试中所涉及的内容有许多是我以前未曾涉及过的,有些甚至连听也没听说过。而那些外国文学、古代文学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如同天书一般。

为了使我真正能够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我从学校图书室里借来了外国文学名著以及文言文基础知识等专著认真阅读起来。平时,除了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平时的绝大多数空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那里还是民办教师的我,收入只有公办教师的一半。因此,为了确保家庭生活,休息时间还得到生产队里挣工分。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天后,可以说是已经筋疲力尽,但只要一捧到书,我就感到有了精神。为了确保读书时间,还要确保自己的自学考试成绩过关,在那么一段时间内,我坚持每天夜里只睡一觉。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醒来,我都会立即起床读书,这几乎成为了一种习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不仅顺利通过了大专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而且在这段时间内,我还通读了《红与黑》、《静静的顿河》、《包法利夫人》、《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文言文基础知识》、“三言三拍”等中外名著。在这些作品的阅读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外名著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认识了福楼拜、莫泊桑、列夫·托尔斯泰、雨果、鲁迅、茅盾等中外大家,与他们在作品之中进行心灵的交流,享受着中外文学艺术这顿丰富的饕餮大餐。通过这些名著的阅读,心灵得到了净化,文学修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阅读的积累让自己在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水平和能力也在自己的不断阅读中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转眼到了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了尽快实施这样一个课程标准,各级教育部门都组织了相应的培训,时任教导副主任的我带领着6个语文老师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挤在一辆面色车里上姜堰、到泰州参加培训。一连10天,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狂风暴雨从不间断。

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当时的主办方总是在一个讲座或一节课结束后随机抽取培训人员结合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平时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讲收获。看到其他领队滔滔不绝、旁征博引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剖析,我深感觉自愧不如,我意识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仅仅有广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还应当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经验。

从此以后,我又开启了自己的阅读之旅。只不过阅读的主要方向从文学类转向了理论类。通过阅读,使我的眼界大开。从《给老师的建议》中,我明白了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从《素质教育学习纲要》中,我明白了新时期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白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和谐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明白了新时期下的教育必须建设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只有这样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地成长;
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我感悟到理想的教师应当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理想的教育就是服务,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的个性潜能得以健康而有效的发展……

在阅读一些教学理论专著的同时,我还注重学习教育杂志上刊载的一些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文章,一时间,学校的图书室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阅读的同时,我还注意对自己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把这些反思及时整理下来,其中有一些还在区市的论文比赛中获奖。为了将自己的点滴收获及时记载下来,我还率先带头在《姜堰教育网》注册了自己的博客。

其实我认为,论文的获奖与否到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些教育教学的理念让我的课堂教学逐渐变得灵动起来,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一种生气,一种活力。让我的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学的效率和得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起,无论是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达标验收,还是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每一次我的课堂教学等第都会是毫无悬念的“优”。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为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和空间。根据学校领导要求,我校也于2005年左右参与了这项实验。而时任学校教科室主任的我责无旁贷地担任了这项工作的牵头人。

但是,这一切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一是那时的电脑还不够普及,加之我已是年近半百的人,平时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本身也不高;
二是我刚接任此项工作不久,对于如何开展教科研工作还不太清楚,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校年轻老师占比很少,老师年龄结构很不合理。据统计,当时全校有百名以上的老师,可35周岁以下的竟不足30%。年近半百的我怎样才能担任起这样一个可以说是全新的工作呢?

答案是肯定的,向书本求教。于是,我从新华书店买来了有关新教育实验方面的书籍、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等,在学习中了解新教育实验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做法。为了让学校的新教育实验能够尽快走上正轨,我一边学习新教育实验方面的研究理论,一边学习电脑的操作技能,一边与相关人员讨论研究我校新教育实验的研究方向,那时的我可以说每天除了正常的上班之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看书、思考,家人总说我是像着了魔一样,我充耳不闻。一心扑在书籍上。通过反复的分析,结合我校当时的实际情况,我校决定的课题为《农村家长学校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的内容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撰写开题报告,但我校当时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偏僻,几乎没有开展过什么课题研究。所以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也是一大难题。好在有书籍这样一个最好的老师。我把以前学习时的有关书籍翻了出来,再到网上去搜索一些如何写开题报告的文章以及别人的开题报告进行学习,最终完成了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主持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只要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我从不放弃。而每到一处,只要是介绍人家新教育实验经验的理论文章或优秀案例的书籍,我都会慷慨解囊。在阅读中努力学习别人的经验,用以指导我校的研究和实验。

为了使我校的新教育实验能够出成果,我每天都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及时地在我校的专题贴上发表。这中间既有我的教育教学的感悟,也有与家长交流沟通的心得,既有我校家校结合活动的掠影,也有我校在家校共建活动中的相关成果。同时,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对我校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努力使他们支持新教育实验,参与新教育实验。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的研究课题终于成功结题。

在四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与我一路同行的唯有书。在自己闲暇之余,我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就是阅读。学校图书室里我是常客。近来,送孙子到姜堰参加培训,孙子进课堂,我则进书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图书室里所有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我几乎无一不落地看过了至少一遍。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正是我尽情阅读之时。

回顾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是书籍给予我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使我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一步一个脚印。他让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蜕变成一名在周边学校也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骨干教师。由一位从未经受过任何培训的中学生成为一名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近年来,我先后在省、市、区相关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他让我的教育生活显得既充实又有一定成就感,他为我的教育历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应当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没有阅读就没有我如此多彩的生活。他给予我快乐,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由于我爱好读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孙子。他现在上小学六年级,每天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读书。每当晚上作业做完后,祖孙共读也许是我家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到目前为止,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之外,他还阅读了许许多多的中外名著。读书也让他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他撰写的征文获泰州市一等奖,代表学校参加区组织的成语大赛。

也许有人要问,年近退休的你今后还会继续读书吗?回答是肯定的:肯定会。可以这样说,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在我的床头、家中沙发的茶几上,都会有一两本书放在那儿。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拿上翻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籍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第二终生伴侣。我将在有生之年与其不离不弃,直到永远。

篇八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十分之七都在说两个字:读书——学生要读书,家长要读书,他对教师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没有对书的热忱,没有对书香的沉醉,就没有好的教师。

阅读对我而言,既是充电,也是享受,而且往往以享受的需要为先。

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无“我”的阅读,是不能想象的。对于像我这样思考能力还太弱的年轻教师,在选择教育经典时,我更倾向于选择不要太晦涩,不要太宏大,不要太远离教师生活的作品,要不然估计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这次教师“五个一”行动中,我追寻的“先生”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她多年扎根于教学一线,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最早知道窦桂梅这个名字,是在书店看到的《窦桂梅教你阅读》、《窦桂梅教你作文》两个系列的教辅用书,当时想这肯定是位语文界的大咖。

后来在申请英语主题阅读创新班时,有幸拜读了她的个人专著《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从我的人生主题、我的教育主题、我的课堂主题以及我的社会反响四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她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成长历程。书中字里行间那种来自一线,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教育感悟,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她将主题教学的主题定位于指向生命价值范畴的主题,是指向人的精神成长的。我在读中思考,寻找和自己的主题阅读创新班实践契合的理论观点。书中窦老师对阅读教学的思考,让我感觉醍醐灌顶。她是这样说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支离破碎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阅读课应该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是呀!这种“支离破碎的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尤为明显,教师被生词、语法捆住了手脚,学生陷入读单词、做题目、对答案的“伪阅读”怪圈,这样的阅读体验味同嚼蜡。

所以在后来的区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优质课竞赛中,我进行大胆创新。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是主题统领。挣脱语言知识点对英语阅读的束缚,扩大阅读容量,一节课读两本绘本,围绕“love”而展开。从对爸爸的家庭之小爱,到对陌生人的社会之大爱,再到爱的传递,层层递进;
二是角色体验。摒弃说教的教学方式,运用“角色代入法”,引导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感受。当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将另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孩背起来送回家时,身形上强烈的对比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同时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去思考,这样看似自不量力的举动背后是一颗“真善美”的心;
三是批判性阅读。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阅读内容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中爸爸周末休息在家,小毛人主动帮爸爸做了各种各样的事,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在理解文本语言和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认为小毛人有没有帮到爸爸呢?有的孩子说没有帮到,他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帮的是倒忙,爸爸还要给他收拾烂摊子!有的孩子说帮到了,因为在文末小毛人睡前问爸爸,爸爸说他帮到了;
还有的孩子说小毛人努力做这一切是因为他爱爸爸,他现在还太小,随着他慢慢长大,终有一天他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分析、评价、推理,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样的英语阅读课独树一帜,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辅以自己的实践案例和感想,使得那些理论性的话语鲜活了起来,明亮了起来。受学校教师“五个一”活动的启发,我又从网上购买了窦老师的《回到教育原点》、《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跟窦桂梅学朗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等新作品,相信我会有更多的收获。

马克斯 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有句颇具诗性的表达——“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迷恋名师的成长,更迷恋孩子们的成长。可以参与另一个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幸运和幸福。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灵去体验。所以,我选择了这本阅读量仅次于圣经的《小王子》,实现与孩子们的“共读”。目前《小王子》我已经完整地读过一遍,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这本儿童作品中我能处处读到自己,处处读到真实。

在读到提议给小王子一根绳子拴住绵羊时,他感到很吃惊,这个想法太奇怪啦!我就不禁想到我和爱人就女儿的教育问题产生的分歧。他崇尚自由,而我凡事原则为先。当他带着一岁半的女儿用一次性饭盒在乡下的水泥地上乐此不疲地拍苍蝇打蚊子时,对我来说简直是场噩梦。我总是站在一旁寸步不离,好在他把拍死的蚊子苍蝇放到女儿手上时,我可以第一时间冲上去阻止。那个夏天女儿每天傍晚总是念叨着要和爸爸一起打虫虫。在我看来,苍蝇蚊子会传染疾病,也不太像女孩儿做的事;
而在女儿看来,爸爸把会飞的虫虫打下来真是太有趣了!我想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眼中不同的世界吧!我们好像总是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用一条名为“爱”的绳索拴住了我们的孩子。接下来,我还准备尝试选取《小王子》英文版中一些难易适中的精彩片段,进入我们的英语课外阅读课堂。

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唯有自己真正需要,用心去读,才真正有作用!读爱读的书,做想做的事!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篇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荡气回肠、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在不识愁滋味的年少时代初识了宋代伟大文学家苏东坡;
前不久在余秋雨《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看到了《苏东坡突围》和《黄州突围》这两篇几乎同文却不同题的文章,它们带我走进了那首“千古绝唱”的背后,走进了千年之前那场让许多文人政客无辜获罪蒙冤的“乌台诗案”之中,走进了对于苏东坡来说最重要的人生驿站——黄州,看到了一代文豪、千古词人在命运最低处、人生最低潮如何悲壮却又旷达地奏响生命的最响音。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鲜活起来!一个想更多了解苏东坡的念头迫切起来!文章中,余秋雨说自己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循着这个信息,我很快网购了一本,不到一个星期便粗粗读完。

苏东坡,是位艺术全才,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是大家,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绘画、书法也有很高造诣,在我国古代绘画史和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文学、艺术成就,既是精英的,也是草根的;
既代表了我国文化最坚定的价值,也牵动着人世间最风俗的欲念。这里,我不想太多谈及苏东坡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因为自身文学、艺术素养浅薄,另一方面苏东坡崇高的人格魅力更令我折服,更值得言说!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迭宕起伏,命途多舛!他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其升降浮沉跟由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有着密切关系。得意之时,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失意时获罪入狱、多次遭贬流放,遭人追杀。但不论政治风云如何诡秘,其人生处境如何不堪,他那忠君、报国、便民的政治信条从未动摇,正如他在《上皇帝书》中言“唯当披露腹心,捐弃肝脑,尽力所至,不知其他”。真可谓,政治抱负苍天可鉴,浩然正气百姓可感!

苏东坡的伟大不仅于此,更在于他能够像茫茫大海上驾驭如叶扁舟的艄公一样,在风口浪尖里,以自信与乐观,超然与旷达战胜惊涛骇浪,让自己如清风般度过了一生。林语堂先生形容苏东坡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是中国历代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生。林老先生在“原序”中连用十九个“是”概括其人生,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读完整本书后,我自作主张地又添加了几个“是”:是“公立医院”建造第一人,是不折不扣的美食家,是慈善机构的倡导者,是杰出的园林设计师……尽管如此,“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从出生到驾鹤西去,苏东坡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他忧天下之忧,尝黎民百姓之苦,在艰苦的环境依然生活惬意;
他在官场沉浮,受尽小人排诽,依然洁漱一生;
他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做工程,学瑜伽,炼仙丹;
他守正不阿,又放任不羁;
他情感充沛,才思敏捷,随意喷涌即成锦绣文章。尤为可贵的是,他的一生饱经忧患,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他用豁达凝练成人生飘洒的旋律,他把痛楚升华为荡涤灵魂的信仰……所有的一切,成就了苏东坡这样一个“仅次于上帝的人”。

品读《苏东坡传》这本书,就是在追随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但,天才可以感知却难以琢磨,伟人可以崇拜却无法超越!阅读苏轼,品味人生,只让我更加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篇十

毕淑敏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读她的文章是一种超级的享受。

读毕淑敏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完以后心里被她的文字淋漓尽致的感染和震撼。毕淑敏用冷静有哲理和饱含爱的语言,以对孩子谈话的立场,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叙说着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挚而又明理的厚爱。文中写道:“而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立开的那一天……”

“每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这些语言文字深情而饱满,在冷静的思考后,娓娓道来,就像母亲打了孩子后,又抚着孩子的痛处悲声啜泣一样,使我读后心里为之震颤。

读毕淑敏写的《回去问妈妈》,文中写道:“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
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给众人一个机会,让他全面搜集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故事……” 文中讲述了她无意间听到母亲说的一次经历,猛然发觉要珍惜现在,块与母亲多交流你不知道的点滴感动。

“母亲”,那是多么美好的称呼,它是爱的凝聚,更是鼓励我前进的力量。

读毕淑敏写的《狂野与城市》,文中写道:“…… 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狂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

彩的文明。狂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但狂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毕淑敏写出了舒缓宁静的狂野与激烈喧嚣不己的城市的差别,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这篇文章毕淑敏是文章真情与真知于一体,细腻与大气与一体,集平凡与深刻于一体,集耀彩与华章于一体。

读毕淑敏 写的《提醒幸福》,文中写道:“……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感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会像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毕淑敏在《婚姻鞋》写道:“……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 。

“当鞋确实伤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

读毕淑敏的文章,读到的感觉是她的文字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冷静和善意。她的文章颇多,她的散文涵盖了对文化的的思考,对艺术的感觉,对人生体悟等多种类型;
她的文章多数反映出她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的思考;
她的多数文章反映出她在散文创作上 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她的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带给散文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因此,王蒙说:“毕淑敏有

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爱读毕淑敏的文章,毕淑敏的文章很多,但篇篇都是精品,任何一个人进入她的 创作园地,感觉到的是自然,是真善美!

篇十一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安妮日记》,这本书介绍的是一个犹太家庭,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捕,而藏匿于一间小阁楼里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的头脑里首先冒出的词语是“素颜”。无论是文字的表述,还是情节的编排,都是极为质朴而自然的。这本书只是14岁的犹太小女孩安妮的日记结集而已。

没有极富张力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没有惊醒动魄的场景,但是这本书依然深深震撼我了。震撼我的,是这个处于躲藏中的犹太一家依然坚持每日阅读与学习,坚持在特别的日子里互赠礼物。14岁的小女孩安妮,依然抱有对爱情与未来的幻想。

在阅读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在想:身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既没有物质的享受,也没有活动的自由,时刻都有可能命丧黄泉。在如此紧张、甚至令人窒息的情况下,这些犹太人何以可以如此淡定从容地生活,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尽管他们也有抱怨,也会情绪失常,但是,你却看不出他们有丝毫的颓废、迷茫、与绝望。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也是二战时期的作品。然而,书中的主人公对人类生活充满了恐惧与不安,最终因迷茫、颓丧而选择了自杀身亡。可以说,在二战时期,“失格”的不仅仅是这部书中的主人公,整个全球都弥漫着一种消沉与无望的气息。战争,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身体的伤害,更多的是精神的摧残。灵魂的软弱,在炮火之中一览无遗,无处遁形。

那么,在战争中、在黑色恐怖的笼罩中,犹太人的心灵为什么还会那么强大?

犹太民族是世界最拥有智慧的民族。有这样一句话:智慧掌握在犹太人的脑子里。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是最爱读书的民族!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子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书甜如蜜。读书就像蜜蜂在采香甜可口的蜜一样,当你打开一本本书,就像来到了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

阅读,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结合犹太人的故事,及我个人的生命体验,我以为:阅读真正的效用,其实就是为我们的生命注入精神的力量!

其一,阅读,让我们更有勇气认识真实的自己!寒假里,我阅读了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阅读这本书,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童年的经历,将会影响今后的人生。

再过5年,我也将到达不惑之年了。如今的生命开始进入一个类似于“反刍”的阶段,我在阅读中经历别人的故事,体验别人的情感,领悟别人的思想,更在反思自己以及自己的人生。我,是谁?我为什么是以这样的,而非那样的态势行走于人世间?阅读,让我知晓了。是我的童年、少年、我所经历的所有故事,铸造了今天的我。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一切都有了答案。当我明了了自己时,我才真正地接纳了自己。不再与自己过不去,更不愿与别人过不去了。当我真正认识自己时,我的世界简单了,我面对世界也不再复杂了。

其二,阅读,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生活。寒假,我还阅读了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莫里·施瓦茨是作者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阅读的时候,我时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米奇,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面对生活无所适从,是一切悲苦的根源。如何才能以悠然之心,面对生活?唯有一颗坦诚的心罢了!

读这本书时,我不由得想起经历“乌台诗案”的苏轼,想起他曾在一次途中淋雨时写就的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我们的生命开始在岁月里行走时,阳光、甘霖、风雨都会与我们不期而遇,欣喜、哀怨、迷茫也将与我们如影随形。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是真实的人生。所以,不必无所适从,以一颗坦诚的心,面对所有。阅读,给我们更多的勇气,让我们在风雨飘摇的尘世里保持坦然,让我们不害怕!!

其三,阅读,让我们更加拥有爱的力量。寒假里,给了我更多美感的书是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快餐式”的阅读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这种快餐式的阅读,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讯息,却也无情地让灵魂与我们渐渐远去。灵魂渐行渐远的重要标志,便是我们“爱”的能力在丧失。

我们都可以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你热爱大自然吗?你有多久没有在一朵花前长久驻足?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感受黑夜的神秘?你有多久没有因为大自然的美丽,而感动得热泪盈眶?日子匆匆,太多的美好,从我们的眼前经过,而我们无心也无力去拥抱那一份美好。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是一部散文集。品读他的文字时,我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股爱的泉流。也在阅读的某一瞬间,我拥有了热爱自然的力量。自然,才是丰盈人类心灵的土壤啊!

有位哲学家说:爱,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想起在假期前阅读的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这是一部很有哲学意蕴的散文集。很多文章,都令我脑洞大开,将我引入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妙境地。我也就在阅读时,突然顿悟:原来,世间的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我们以为的肤浅,其实是自己的无知与无能罢了!尘世的喧嚣,遮蔽了我们本来拥有的爱的能力,让我们再无法静静地去理解并欣赏另一个生命的美丽。

无论是王开岭还是刘亮程,抑或是其他优秀的作家,他们正是因为怀揣着一种对人世深刻与温柔的大爱,一种对生命敬畏与珍惜的情怀,所以才能用如此细腻与曼妙的文字描绘出大美的万千世界。而阅读,让我们重新获得这种原始的爱的能力,让我们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美好!

老师们,一起阅读吧!阅读,可以为我们的生命注入精神的力量。然而,阅读的幸福感受,每个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于我而言,阅读最幸福时是这样的:那书中的文字,突然间就钻入了我的心灵,让我激动、让我癫狂、让我欲罢不能,让我幸福地感知到自己正遭受着一场美的折磨,让我隐隐地爱着并嫉妒着作者,怎就可以表达得如此酣畅淋漓,简直太过分了!!

因此,当我有了阅读的幸福体验后,我再无法停下阅读的脚步。


《【读书心得原创11篇】读书心得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读书心得原创11篇】读书心得15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