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报告 > 内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体会七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30 08:28:51     阅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体会(七篇) 【篇一】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这“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同时,又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我国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全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前进。

【篇二】 从“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主题中,可以发现,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我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理解成为五个层面。

一、人民美好的物质生活体现在经济层面。衣食住行,是人得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要素,只有在充足的物质保障基础上,人们才能拥有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

二、人民美好的精神生活体现在文化层面。精神生活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在满足了物质条件的情况下,精神生活就越发显得重要。精神是否愉悦是美好生活的主要体现。

三、人民美好的生活体现在政治层面。政治层面可以理解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政治权利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四、人民美好的生活体现在社会层面。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稳定和谐,秩序良好,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美好生活。

五、人民美好的生活体现在生态层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驾护航,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然。所以人民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所以要呼吁各级党组和广大党员同志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凝聚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篇三】 陈希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党员干部要做到与时俱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动担当作为,在干事创业中勇争一流。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奋斗幸福观,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为崇高理想、远大目标而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政府、我们的党员干部,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决胜全面小康;
未来的奋斗目标,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篇四】 近期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关于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成员党性觉悟、理想信念、提高了岗位工作能力、爱岗敬业、关心服务社区居民,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际,取信于广大居民,真正成为居民的领头人,主心骨。带领全体党员和社区居民把拥军路社区建设成美好家园。让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征程,每一名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做社区工作的前提就是怀有热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整体的抱怨,在工作中调整心态,这样才能做好社区的各项琐碎工作。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作为最直接面向群众的社区工作人员真正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端正工作态度。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居民的事无小事,在社区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敢于指出问题,并能善于处理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有思想上的觉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真心实意地为社区老百姓谋幸福。热爱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做好社区工作。善于担当作为,全面增强自身本领。克服自满和懈怠,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虚心向领导、同事、群众学。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特别是善于总结推动工作的好方法和好经验。

新时期干部为什么要担当作为,我对此有一些认识。党今天的成就是历代领导人带领干部群众奋斗担当的结果,建立新中国、实现改革开放走向富裕、实现中国梦,都需要每一个干部去作为去担当。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必须去担当去作为。要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和居民的沟通,处理好与居民的关系特别重要,时时处处为社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细化的服务,他们自然就会支持你的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除了要在工作中多与居民沟通交流,还要平时博学多思,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把社区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勤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工作中还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灵活性地开展工作。

今后我要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不论任何场合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力所能及的发挥好党员作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社区居民砥砺奋进,让社区居民群众真正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结合社区的现状和特点,大胆的开展工作,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执行党的决定,尽全力为社区多做贡献,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也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民的责任。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治安、公平正义、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城市交通、看病就医、养老保障、入学入托、社会就业、居民住房等关系民生的十大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定团结、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阻碍中国梦实现的重大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解决好上述十大民生问题,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解和认同,调动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支持和参与热情,实现中国梦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再怎么宣传社会主义好,再怎么教育人民,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直面差距,正视问题,用“问题倒逼”思维,下大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带领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坚实迈进。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的根本宗旨。因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利益,除此之外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人民群众的立场就是党的立场,也是党的政策立场,除此之外党没有任何自己的其他立场;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党的历史使命和执政活动的明确目标。解决好人民最关切、最急需的十大民生问题,既是人民的事业也是党的事业。

历史证明,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支持,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执行的基石。战争年代我们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飞机加大炮”,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本在于我们是为人民群众抗侵略、保家园,打土豪、分田地,谋福祉、办实事,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心声,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拥护。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紧抓好。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解决民生问题,要倾听百姓声音,真正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使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工作,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要坚持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各项决策政策,使之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要在思想上贴近人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人民群众,在感情上温暖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十大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坚持中心工作与改善民生相统一,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时要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应当看到,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助力。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能为改善民生提供更加丰厚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民生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力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当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gdp的高增长没有更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收入的高增长、生活的高质量,高房价、高物价、高cpi,就业难、看病难、交通难,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等问题严重降低了人民的幸福感,凸显了我们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上的不协调,必须采取有力举措加以改善。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形势下,解决好民生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发展、加大投入,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确保有能力去做改善民生的工作。“分好蛋糕”,就是要加大民生投入,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实现国强和民富的统一,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坚持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这个远大理想不动摇。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党最现实、最紧迫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现实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力量,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胜利而奋斗。

“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提醒我们,实现中国梦这个现实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十大民生问题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我们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统筹规划又突出重点,以当前中国的具体实际为依据,踏石有印、抓铁有痕,对十大民生问题,一个一个研究,一个一个解决,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把解决民生问题与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要坚持真抓实干,少说多做,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解决十大民生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几个部门和一部分人,必须要举全国之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要做好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同时,要多做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的工作,把有关政策、所作努力讲清楚,把实际情况、面临困难讲明白,争取人民群众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人民群众为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篇六】 中组部陈希部长在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上发表的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讲话,意味深远。

陈希部长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工作的动力,应当作为我们工作的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理论上看,随着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呈现出真善美的时代意蕴:真表现为探求发展的合规律性,善呈现为追求发展的合道义性,美表征为提升发展的合审美性。

从实践上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诉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立场的统一性、保持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的贯通性、着眼人民建设者与享受者的一致性、兼顾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共振性,从而以初心坚守党的奋斗目标,为美好生活创设高质供给,以自我建构释放持久动能,与世界人民共建美好生活。

新时代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工作导向。

一是守住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才能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共产党人要守住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工作出发点要围绕人民,一切工作的开展落实要围绕人民。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围绕人民需求,顺应群众期盼,解群众之所急,转变工作作风,实施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上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担当作为,扎实奉献。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工作中要想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就需要坚持原则,不怕碰钉子,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陈希部长指出“中国共产党因民而生、为民而兴,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导向,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篇七】 4月14日,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在陕西延安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助推器,也是注入人民群众体内,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强心剂。

我们正处在伟大的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一穷二白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们正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我们的使命和目标,为实现此目标,需坚持实干、反对虚功。

坚持实干,反对虚功,是政治意识强不强的试金石。政治意识不仅仅体现在深刻的思想认识上,更体现在担当实干的行动上。作为组工干部的我们更需注重实干,自身发扬好实干作风;
我们更需勇于担当,选拔打造出实干的领导干部团队。

坚持实干,反对虚功,是为民情怀真不真的标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几千年历史与民本思想的支撑,敬畏人民的思想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底。浩荡历史无数次雄辩的证明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的主体,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主体,是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扬实干之风,在心理上尊重、在感情上融入群众、在行动上帮扶,才能不断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奋斗,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群众需求向往多样化,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也就为党员干部的实干提供了明确奋斗方向。对于民生领域,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对于生态和社会治理领域,一方面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如转变生态观念,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治理创新,通过创新网格化治理、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共享共治,从而使生态和社会治理实现根本好转,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使人们求知、娱乐、健身等更加便利、多样,真正实现古语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理想社会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放到如今的新时代,同样适用,不干,半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实现不了。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正当其时。加快平阴发展,是平阴儿女共同的心声。傲人的成绩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满意的答卷需要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快干实干。以此实干之风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体会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体会七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