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村官述职报告 > 内容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舆论支持的原则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5:27     阅读: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舆论支持。但不管哪个层面舆论的引导或调控,必须坚持和遵循一系列目标和原则。即正面宣传和正确引导原则、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原则以及辩证原则。
  关键词:政府 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舆论支持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8)02-0008-05
  
  无论从政府层面、社会公众层面,还是从舆论宣传的实际状况来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舆论支持现状是令人沮丧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确实需要舆论支持,但不管属于哪个层面的舆论、引导或调控,归根结底是有明确目的的政府行为。笔者认为,作为舆论引导和调控的主体——政府,要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上实施舆论正确有力的导向,则必须坚持和遵循一系列目标和原则。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私立教育最发达、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但是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私学传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发生了中断,时间长达22年之久。直到1978年,在中国民间悄然兴起的各种文化补习班、职业培训班,标志着非公立的中学后教育机构开始建立,也标志着私立(民办)教育传统开始得以恢复。1982年3月,由老革命家、老教育家范若愚等人发起创办的中国大陆第一所开放性大学——中华社会大学(现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在北京建立。当时中央领导人高度评价了这些老干部、老教育家的艰苦创业精神,彭真委员长还亲自题写校名。1984年3月,全国第一家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大学——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现北京城市学院)正式成立。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海淀走读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是当代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其发展速度、规模、层次、水平和历史贡献,在整个中国民办教育史上也是极为突出的,代表着中国民办教育的最高成就。1994年7月,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大学——仰恩大学,在著名侨乡泉州市正式成立。该校是由爱国华侨企业家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于1987年捐资亿元创建的。仰恩大学是大陆第一所具备独立颁发本科学历文凭资格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它的诞生,标志着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是国家第一部专门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条例重申了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16字方针,规定了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体制,规定了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立、教学和行政管理、财产和财务管理、结构的变更和解散、政府的保障和扶持、法律责任等等内容。这部法规的颁布,对于把民办高等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使民办高等教育积极、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应时而生。该法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一部规范民办教育办学的专门法律,它的颁布,使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的崭新发展时期。教育部公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至2005年,全国民办高校252所,在校生105.17万人,其中本科生10.41万人,专科生94.76万人。独立学院295所,在校生107.46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077所,各类注册学生109.15万人。
  20多年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从对公办教育“拾遗补阙”的地位,上升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从宏观上看,民办高等教育数量持续增长,办学层次丰富多样,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业。
  
  1 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变革
  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改革了政府包揽教育的单一办学体制,拓宽了办学路子,弥补了国家办学的不足。特别是民办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公办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为当代中国教育创造了一个竞争性的环境。民办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充分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和教育内部竞争。由此不但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竞争意识,激活了教育内部的活力,而且促进了公立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民办高等教育探索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运行机制,为公办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如民办高校把竞争机制完全引入到人事管理中,不背人员包袱,不养闲人,优胜劣汰,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在竞争机制下工作,使学校充满了活力。
  2 极大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
  教育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教育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我国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约2.3亿,约占全球教育总人口的20%,规模居世界第一,但年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未能达到4%的目标,属于典型的穷国办大教育。按照199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的数据,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需要开支10000元,而国家财政拨款只能解决6000元,缺口4000元。可见学校经费需求与国家财政拨款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不能到大学读书。
  当代民办教育事业从复苏开始,应国家和社会之急需,广泛利用了民间资金,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财政拨款的不足。据1997年的统计,当年民间举办教育投入就达到120多亿元,减轻了国家办学经费不足的压力。有学者估计,如果全国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万所,每所平均筹集办学资金300万元,则共有300亿元;如果全国有500万人(包括民办中、小学、中职)就读于民办学校,平均每生每年为国家节约教育经费1000元,则共节省国家教育投入50亿元。此两项分别占1995年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1000亿的30%和5%,是该年全年累计受海内外希望工程捐款2.5亿元的118倍和20倍。
  
  3 缓解了尖锐的高等教育供需矛盾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尤其是高质量教育、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受制于国家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带来的教育供给十分有限的矛盾。有调查表明:全国六成以上的家庭把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二位。有的地方92%的家庭希望子女接受大学以上的教育。可见,投资教育已经成为多数家庭的首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发展高等教育财力却严重不足。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3%。普通高校年招生达566万人,在校学生达1885万人,按每个大学生年运行经费约1.3万计算,则每年要投入2451亿元人民币的事业费。另外,至少还要投放生均2—3万元人民币的建设费,总计3770—5655亿万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教育投资,无论如何是国力所不能承受的。更何况我国政府对现有公办大学事业费的保证能力只有60-70%,更无力再建新校。基于国家财力的限制,政府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舆论支持的原则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舆论支持的原则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