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村官述职报告 > 内容

《外国教育史》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7:36     阅读: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作者在《外国教育史》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实践,阐述了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基本思路,并分析和评价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实践;《外国教育史》课程
  
  自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双语教学已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起来。至今,大家已基本达成共识:双语教学对教学双方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双语教学既是主要的教改方向之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因此,我们既不可像搞运动那样一哄而上,亦不能等待观望,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试点,努力开展双语教学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将双语教学引进到小学教育(双语)专业开设的《外国教育史》课程中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小学教育(双语)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依据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已是势在必然。这能有效实现外语语言教学和专业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在小学教育(双语)专业实施双语教学还有其自身的特殊需要。
  (一)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双语教学的迫切需求
  小学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好外语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小学双语教学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各界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对双语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人们发现,影响双语教学健康发展的因素颇多: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未达成一致、师资力量薄弱、双语教材不配套等。而其中,双语师资的匮乏是继续推进双语教学的巨大障碍。小学双语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两门语言,而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以及发展潜力等。而现有的小学双语教师普遍缺乏专门的、系统化的双语教学培训,在“质”上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很显然,双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深入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未来教师的学科双语教学能力。而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合格初等教育师资的任务。因此,通过高师院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双语师资是必然选择,以积极应对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双语教学实践提出的挑战。
  (二)小学教育(双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追求
  小学教育(双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小学双语师资,即能在小学用外语(主要是英语)教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师。而小学英语教师和小学学科教师(主要是语文或数学)教师应是小学双语师资培养的次要目标。单纯的英语强化训练或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真正实现首要培养目标的达成。小学双语师资用具备多方面素质,双语教学能力是必备的素质之一。但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特殊的一些基础理论和教学模式。因此,在高师教育中加强双语课程,尝试由教师引进原版专业教材开展双语教学,进行诸如双语表达规范性等训练,可为双语教学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双语教学能力。
  二、《外国教育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课程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是实现双语教学目的的关键。国内有学者提出,“课程的选择原则应该以奥苏伯尔的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根据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可利用性、可分辨度和巩固程度为原则,尽可能选择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为阶梯的课程,选择与学生过去的认知结构相接近、相衔接、相融合的课程”。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实现良好的双语教学的效果。
  因此,我们选择在小学教育(双语)专业大二上学期开设的《外国教育史》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外国教育史》是小学教育(双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能联系学生已学的学科知识,又能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以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可延续性。
  我们选择《外国教育史》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也是由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外国教育史》课程主要研究自人类有教育以来,外国教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家思想的把握若只依据他人的翻译介绍则难以深入领会其思想的本质与意旨,原作的阅读与讨论在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双语教学的模式既能充分发挥传统汉语授课的优势,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高效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前期调研
  双语教学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种新鲜事物。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在双语实践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现有的英语能力,并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经过大学一年级《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在学习中通过教师介绍及自身阅读也开始了解和把握一些教育家的教育实践和思想,对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稍有接触。同时,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极大的关系。通过座谈和走访任课教师,我们确信双语班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学生也对双语教学的开展产生了较强的心理期待。在前期调查中发现,有97.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74.5%的同学认为《外国教育史》课程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在和学生交谈中也发现,不少同学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希望对此“新鲜事物”探究根底。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这是在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
  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论证了《外国教育史》课程双语教学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有效地避免了出于功利、赢利或哗众取宠等目的而勉强为之的现象。否则最终伤害的只能是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探索
  《外国教育史》课程双语教学实践遵循的基本思路如下:
  1. 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就我国高校目前推行的双语教学而言,指的是在非语言类课程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专业知识的概念、内容和思想的学习来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它要求教师能用准确、流利的外语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讲解,最终实现学习者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目的。
  所以,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传授始终是双语教学的重点,而非本末倒置。在《外国教育史》课程双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逐渐形成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英语只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讲授、交流的工具。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是学科专业知识及前沿动态研究信息的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只是第二位的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目标认识时发现,有83%的学生认为可“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66%的学生认为可“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43%的学生认为可“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认为能“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有30%。很显然,学生对于《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双语教学目标暂未形成准确定位,这也是对于一个“新鲜事物”的自然状态。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明确目标,不能把双语教学变成外语教学,或降低学科教学质量,这都是对双语教学的误解。
  2.制定课程标准
  实行双语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以生为本”是开展双语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实验班的具体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或修改教学计划。

《《外国教育史》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外国教育史》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