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村官述职报告 > 内容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现状、成因与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15:43     阅读: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四川省五所不同类型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匮乏、法治信仰扭曲、法治态度模糊、法治方式的途径欠缺,法治意识亟待提高;研究认为,传统文化的影响、司法公正的缺失以及学校教育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和养成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意识 法治信仰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研究课题(JCSF2016-10)。
  作者简介:张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089
  一、前言
  党的十八届四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我国法治的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强弱、法治意识养成水平的高低,对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甚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事实上,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间尚有一定距离,迫切需要加强。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的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意义、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对象与方法
  选取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理工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五所不同类型高校,涵盖理、工、农、医、哲学、法学、文学、政治、经济、历史、教育、管理等各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1388份,回收率92.5%;其中有效问卷1262份,问卷有效率90.9 %(样本情况详见表1)。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发放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经过信度和效度分析,R=0.822,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调研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法治信仰、法治态度、法治方式四个维度问题,涉及大学生对法律和法治的认识、态度、信念、评价、反应及期望等多个方面内容。对调查数据采用 SPSS22.0 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
  1.法律知识匮乏
  法治意识的强弱取决于法律知识的多寡。一般来说,对法律越熟悉或者掌握法律知识越多的主体,其法治意识也就越高。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对法律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较强的法治思想,也愿意主动了解我国的法律。但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调查结果还是让人失望。比如在问及“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时”,仅有55.62%的同学答对,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高校对法律知识宣传的不足。另外,只有不到40%的同学能勉强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调查还显示(图1),仅仅有9.54%的同学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超过70%的同学大概知道自己的权利义务。
  总的看来,当代大学生还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甚至连基本的法律常识储备都较为匮乏。部分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并没有贯彻到行为选择中来,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在现实中采取一些消极的方式,他们在法律选择上带有更多的自我意识,运用上存在着明显的自我保护倾向,对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储备及认知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
  2.法治信仰扭曲
  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当前法治整体现状满意度,二是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调查显示,对法律有着坚定信心、相信法律能够维护公民切身利益的大学生只有22.48%;能辩证看待法律的功效,认为法律既有正面能量,又有自身局限的大学生占62.27%。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着一定认可和依赖。同时,还有33.26%的大学生对法律没有信心,8.62%的大学生根本不相信法律能够维护自身利益,对法律完全持否定态度;调查显示(表2),还有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不满意,他们认为金钱、权利和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有着影响。特别在我国社会,权大于法、立法缺失、司法腐败、暴力执法等乱象,给严重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3.法治态度模糊
  对大学生法治態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认识并不清晰,这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长期倾向性的对学生权利的漠视、对管理权利的重视有直接关系。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主要是校园,很少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司法领域中,缺乏法律实践的途径,也缺乏对法律应有的信心和情感。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只有61.24%的同学表示会积极寻求法律保护,选择了“积极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甚至还有18.65%的同学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自己“解决”问题。可见,当代大学生只会在侵权较为严重时,才会采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们的法治态度模糊不清,只有当侵权程度和维权成本达到一定承受能力,他们才会选择采取维权行动。
  4.法治方式路径欠缺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还是比较强烈,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并没有法治观念的贯彻,多数大学生对维权途缺乏了解,只有部分同学能够选择正确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图2),仅有7.25%的同学认为他们对维权途径非常熟悉,而超过50%的同学表示对维权途径不熟悉。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的成因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德主刑辅”,以德治国、重德轻法等思想较为突出,全民的法治意识总体水平不高。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息讼”的传统,形成了道德思维为主导的社会评价方式,在民间,对诉讼较为敏感,多以有官司为耻的观念。这种传统文化,放大了道德的作用,让高校法治教育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不利于法律权威的树立,法治教育在现实中附属于道德教育,法治权威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们摈弃法律手段,转而寻求道德手段和舆论的力量来处理问题,对法律的权威性和当代大学生整体法治意识的培养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现状、成因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现状、成因与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