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村官述职报告 > 内容

让德育回归人性的契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1:24     阅读:


  多年来,敬畏生命、回归人性一直我们实施德育时所提倡的。可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做到了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就让这次地震灾害成为促使学校德育回归人性的一次契机吧!
  
   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反思学校德育工作。这次地震灾难中,我们的救灾策略与救灾措施,都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性化的普世价值追求。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即赶赴地震灾区,坐镇第一线指挥救灾工作。他反复强调,要把救人看成是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救灾工作的核心。为了救人,中国还打开国门热切欢迎一切来自国外的援助,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拒绝外援。为遇难者降下半旗,全国默哀三分钟,各种警报齐鸣,设立为期三天的哀悼日,这在有着悠久官本位传统的中国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和谐、开放与人性化的社会。虽然这一天来得晚了一些,但是我们毕竟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将有希望成为崭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汶川地震灾难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进行全面而深刻反思的契机。
   回顾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古至今就一直缺乏敬畏生命,体现人性化的传统。从古代的“卧冰求鲤”“孟宗哭竹”“郭巨埋儿”“割股疗亲”,到近几十年来学校为儿童所树立的道德榜样,无不是以牺牲人的生命为前提的。从刘胡兰、董存瑞、王继光、邱少云等这些革命先烈,到和平时代的雷锋、赖宁等英雄,他们不但高、大、全,而且无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几十年来,我们学校的德育就陷入了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乃至有人调侃说,我们学校的智育可让人提高智力,体育可使人强身健体,美育可以使人富有美感,但是,德育可以给孩子什么?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不断地要孩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的生命被视为一种宣传道德精神的工具。十几年前,在新疆克拉玛依电影院发生的那场火灾中,一句“让领导先走”的习惯性官话,就让近300名无辜孩子失去了生命。平时,我们也常要求学生带病坚持学习,要求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先进教师的典型材料中常常就有一条是“带病坚持工作”的先进事迹。这样的道德教育是非人性化的,必须毫不犹豫地予以摒弃。
   学校德育回归人性如此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培育目标上始终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区:不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一生幸福看成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是把学生看成是升学率、考试竞赛等谋名谋利的工具。我们忘记了学校本应该是为儿童而存在的,是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而存在的,相反,我们却一直把儿童看成是为学校存在的。儿童因此成了学校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只要能够为学校争光,就不惜让儿童去做许多有损他们身心健康的事情。当然,学校中非人性化德育的存在,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的社会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与思想根源。要使学校完全独立于这样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不太容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认识因为缺乏宗教层面上的体验,导致我们总是在世俗功利的圈子里打转转,难以有所突破。受过去读书做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功利教育的影响,我们对教育的“成人”功能认识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我们的教育将人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的重要原因。
   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央政府到社会的主流传媒,都逐渐地转向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虽然这些东西要成为现实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是毕竟表明了一个方向。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没有理由仍然按照原来的路子与惯性去进行,而是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要用人性的标准重新检验我们过去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德育方法。这既是世界潮流,也是我们违背已久的普世价值的要求。人的生命贵于一切。人本身就是目的,人不能够作为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与手段。这些告诫是二百多年前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思想的精华。今天,其实已经成为了普世价值,也是我们世代要追求的目标。一个社会只有建立在这个普世价值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才能够有安全感。生命是具体的、有限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法替代的。过去那种“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牺牲这一代,幸福数十代”的观念是可怕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宝贵,任何具体生命的牺牲,都将是人类的重大灾难。前苏联文学家索尔仁尼琴在其名著《古拉格群岛》中说:“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坼了。”(索尔仁尼琴著,《古拉格群岛》上,群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第3页)人的生命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无辜生命被践踏、被残害,都意味着人类的不幸,都是对人类生命整体性的破坏。在人的生命面前是没有什么等级之分的,因为生命无价。不能够用世俗的、功利的方法对待任何一个生命的尊严。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没有什么张书记李市长。我们应该在人的生命面前保持敬畏,无论你有多少钱,无论你当多大的官,无论你有多高的智商,在生命面前除了敬畏,每个人都没有任何优越感。我们要学会敬畏人的生命,敬畏死亡,敬畏大自然。过去那种动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人生于自然,属于自然,也最终要回归自然。在生命与自然面前,我们人类的智慧显得十分地幼稚和无知。要永远保持这份敬畏。敬畏自然、敬畏人的生命,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与天地和谐,与社会和谐,与他人与他国和谐。那种在自然,在人的生命面前狂傲与自负是要不得的。一个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的社会,就不会把儿童的生命视为儿戏,不会把捞钱的黑手伸向娃娃赖以保命的教室,让教室在地震中变成了孩子的坟墓,也不会让我们的娃娃穿的校服远远看去就像一群乞丐。如果真要对孩子宣传爱国主义,就让我们的孩子从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会平等待人,爱自然,敬畏自然开始,把一切空洞的口号与无知的傲慢彻底抛弃掉吧!
   记得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在论述中国人的生命的时候,有一段话值得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好好反思。他引用劳尔的话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他呼吁:“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2》,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400页)这一天到来的曙光终于展现在我们眼前了,现在正是我们学校德育转轨的时候了,在回归人性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责无旁贷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来,因为“他人的地狱就是我们自己的地狱”。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让德育回归人性的契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让德育回归人性的契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