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村官述职报告 > 内容

中小学德育:除了“跟着走”,更要“自己走”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11:17     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走向深入,国家、公众、社会各界、家长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承载的任务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学校德育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学校总会不断地接到各级各类部门“××进课堂”的要求,“××”似乎可以列上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好像学校德育无所不能、无所不包,学生的头脑是空间无限大的储存器。面对这些任务和压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校德育的忙乱、困惑、无所适从、疲于应付。许多学校同时在打“一把牌”,一把毫无章法和内在关联的牌,有人来检查、询问,就拿出相应的牌来应对,而真实的学生生活和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却被搁置或淡化了,学校工作的系统性和稳定性被打乱了。学校德育一味“跟着走”,结果是失去了自我,既无法聚焦于学生真正的道德问题和道德需求,也无法形成学校的传统、特色和风格。所以,学校德育除了“跟着走”,更要“自己走”。
  毫无疑问,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积极反映时代变化、学生发展和国家要求,各有关部门结合自己的行业特质对学生提出一些期望、要求、建议也是正常的,但学校如何回应这些要求、建议,体现各种变化是需要动脑筋的,要学会“自己走”,走出自己的路子。毕竟,办学校不是修高铁,全国一个标准,还可以输出到国外;培养学生也不是企业生产工业产品,以减少误差为荣;学校德育也不是垃圾箱,什么都能往里装。来自上级和外界的要求可能无限多,但学校的人文特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决定了学校德育只能“自己走”,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把各种外在的需求和变化,融入自身的思路和系统之中,保持基本的文化定力、方寸和阵脚,而不能盲目地跟风,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是,什么都有,但实际上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
  “自己走”,就要求学校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道德状况、道德问题和学校德育的实际需要,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前提来思考学校德育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是“自己走”的出发地和基本目标;其次要研究课标中的道德要求,研究可以凭借的学校自身、社区、区域性的文化传统,研究现代文明社会的道德共识,这些要求、传统和共识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资源,为解决学生的道德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路标参照。再次,针对以上问题和需要,结合可以凭借的德育内容和资源,找到学校德育适当的切入点,以切入点为原点,对学校德育内容、方式等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整体架构,这种设计要同时兼顾针对性、涵盖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但一切都应以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为原则,而不能演绎成华而不实的概念游戏和理论推演。最后,学校德育只有有了自己的规划和方案之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是不变,而是为我所用,壮大“自己走”的营养和力量。
  唐汉卫,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济南,250014。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中小学德育:除了“跟着走”,更要“自己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小学德育:除了“跟着走”,更要“自己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