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村官述职报告 > 内容

儿少卫生学科研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要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7 06:21:05     阅读:


  【作者简介】 刘宝林(1940- ),男,辽宁义县人,教授,博士 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 健教研室,黑龙江 150081。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09703
  【关键词】 学生,公共卫生;研究;卫生服务需求;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儿少卫生学与新中国的发展相伴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学科建设风雨 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奋力拼搏,至今已发展成集教学、科研、学校卫生实际工作 紧密结合,理论基础坚实,应用前景广阔,队伍阵容可观的预防医学主干学科之一。作为应 用学科,儿少卫生学的任务是研究儿童少年的身体与学习、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从而提出卫生学要求、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的目 的。本学科的主要内容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学校常见病流行病学、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卫 生、体育锻炼、儿童营养、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等。可见,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 、目标、内容与学校卫生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研工作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早在20世纪50年代学科初创时期,前辈们在致力于培 养新中国预防医学人才、完成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入到“除害灭病”的实践中去, 将开展科研与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融为一体,使研究工 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大批高校教师、卫生防疫机构学校卫生医师主动下现场,深入中小学校 及幼儿园“蹲点”,进行教学基地建设。他们凭着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认识论,面向实际 ,进行调查研究,同校医、保健教师一道,认真开展学生健康检查、预防接种、身体缺 点和常见病的矫治,收到明显成效。教师们具有共识,单凭书本知识是教不好学生的,只有 了解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从事科研工作,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旧中国各种传染病在儿童 少年中广泛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儿童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19 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4年“三部一委”下达了 “关于开展学校保健工作的联合指示”等,这些大政方针为学科有针对性开展科研工作指明 了方向。
  
  1 儿少卫生学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生长发育研究是儿少卫生学科的传统课题。自1953年起,某些高校教师协同卫生防疫站工作 人员 就连续开展较大规模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在杂 志上刊登许多调查研究论文。1959年,叶恭绍教授等撰写的“10 a来关于儿童身体发育调查 研究工作的成就”,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10 a来该领域获得的研究成果。文中明确阐明了我 国 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北方高、南方低的规律性,此结果为1978年Eveleth与Tanner报道的“ 人类发育的世界性差异”论述提供了翔实的地区素材。1954 年唐锡麟等于《中华卫生杂志 》发表的“沈阳市中、小学生及保育机构儿童之生长发育调查”是本学科较早的报道有关生 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论文。
  在常见病防治方面,各校都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专题性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中小学生近视 、沙眼、蛔虫感染、脊柱弯曲异常、龋齿等流行强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学生多发 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相关杂志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进入20世纪60年代,科研工作受到各院校及防疫结构普遍重视,儿少卫生学广大教师和学 校卫生医师积极投入该领域课题研究,除对中小学生发育调查研究外,常见病防治课题进一 步深化,并涉及较多学校建筑设备方面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科研成果,于《中华卫 生 杂志》等期刊发表了一大批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1964年在富拉尔基召开的学校卫生学术会 议交流381篇论文,充分展示了儿少卫生学当时科研工作的概貌。
  近30 a来,我国儿少卫生学界加强了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综合性研究,并结合国情特点,在深化各领域研究方面主动与相 关学科开展协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水平,并唤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 进一步推动了儿少卫生学和学校卫生工作发展。经潜心研究,我国儿少卫生学界较全面的揭 示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从多角度探索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 环境因素,并明确提出:“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体力活动是生长发育的源泉。在众 多影响因素中,营养、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是促进儿童少年良好发育的最积极因素”。北京 医科大学较早开展双生子研究,相继许多院校也进行身高、体重、骨龄等指标的双生子检测 分析,此方法为探讨遗传和环境效应,研究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开辟了新途径。近年来季成叶 教授 等的大样本双生子动态研究课题获得大量很有价值的科学数据,为阐明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提 供了许多信息。
  诸多学者涉足于青春期发育研究。如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较早进行青春期体格发育、性 发育及骨发育的相关研究,张国栋教授等还研制成有效利用骨龄指标预测儿童未来身高的计 算公式,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除大样本横断面调查外,近年来较多采用群体纵向追踪观察,使个体发育差 异 、群体发育规律的阐述日趋全面客观。1980年前多用人体测量手段观察体格发育指标,近二 十多年体成分研究、动态心肺功能检测、免疫水平测定、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研究、骨龄评定 和 其他发育年龄的研究等都有明显进展。生长发育评价经历着由简到繁,再由繁琐向选择代表 性强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转变。
  生长长期变化是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学现象。学科对此进行了大量考证。周德教授较早在学术 报告中阐述了这一变化趋势的国际、国内动向,其后诸多学者涉足于我国儿童少年体格发育 、 功能发育、性发育、骨发育等长期变化的研究,解答了大量未知数。1979,1985,1995,20 00,2005年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获得百余万学生有关生长发育方面的大量数 据,为准确 掌握和正确评估我国学生发育水平、体质及健康状况提供了翔实素材,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 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措施,提高国民素质的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调研”资料分析 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目前仍处于生长长期变化的比较明显阶段。
  学校健康监测及常见病防治研究已有多年历史。至1985年全国已建立1 279个学生体质、健 康 监测点校,统一检查项目和方法,对中小学生的传染病、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近视、沙 眼、龋齿、蛔虫感染及伤害等进行监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学者对常见病发生 机理高度关注,如赵融教授等通过潜心研究,并参考国际文献,较早提出近视病因的环境 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观点,且广大中小学生发生近视多与不注意用眼卫生和过度视近工 作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学者们对与营养相关的中小学生多发病进行大量研究,如对缺铁性 贫血的调查研究及矫治,对营养不良及肥胖等流行强度调查及防治干预研究开展了许多工作 。
  近年来,在儿少卫生领域,对一些危害严重的成人期易患疾病(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 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在童年期进行预防引起重视,并着手研究,有关内容已纳入学校健康教 育中。
  自1980年以来,该领域在学校卫生标准研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先后报批颁布了20余项国家 卫生标准。如唐锡麟教授主持完成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研 究;赵融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卫生标准”及“中小学教室温度标准”研 究;李效基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研究等。这些标准颁布实 施具有较大社会效益,为政府制定某些法规,实施学校卫生工作监督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

《儿少卫生学科研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儿少卫生学科研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要.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