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教师述职报告 > 内容

中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5:14     阅读:


  [摘 要] 文章比较了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提出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高等教育 经费筹措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经费紧张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拓宽渠道,建立筹资体系。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俄罗斯在高等教育经费处于“世界性危机”时,仍能保证巨大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使高等教育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这应归功于多元化的经费筹措体制。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采取的措施与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中俄高等教育有很强的可比性。深入分析俄罗斯经费筹措体制,研究俄罗斯解决高等教育经费压力的措施,对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体制,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有格局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经费资源主要由六大部分组成。国家的财政拨款是主体,而政府预算外的教育基金、世界银行教育贷款、企业资助与投资、向学生收费以及与国外联合办学获得的学费只是处在从属的地位。近年来,俄罗斯政府推行市场化教育的目的是逐步减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但事实上,国家财政拨款还是目前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
  1. 主导地位的国家财政拨款
  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根据对俄罗斯联邦相应年度教育预算投入的数据分析,就教育层次而言,近些年联邦预算拨款的比重向高等教育倾斜。高等教育最先引入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俄罗斯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国家义务拨款。原则上国立和私立大学都可以得到按计划内名额招生下拨的经费。此举的目的是为改善大学的财政状况。也就是说,俄罗斯政府遵循的是人均拨款原则,大学计划内招收了多少学生,就会得到多少人头的国家义务拨款,即从联邦预算中得到相应经费,但拨款的比例是按学生的高考分数来划分的。
  2. 政府教育预算经费外的教育基金
  教育基金是俄罗斯政府教育预算经费外的一种补充形式。基金组织机构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成的一种专项教育资金募集、发放管理机构。目前俄罗斯主要有“俄罗斯国家干部培养基金”、“俄罗斯教育部教育支持与发展基金”、“俄罗斯教师支持基金”等基金形式,目的是吸纳社会资金,以保证俄罗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需要。但由于受俄罗斯整体经济形势发展的制约,教育基金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还是有限的。
  3. 世界银行教育贷款
  获得世界银行贷款是俄罗斯教育筹资的基本途径之一,这些资金多被用于发展俄罗斯不同层次的教育。俄罗斯曾经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来发展教育看成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所有教育机构都蜂拥而至,希望分得一杯羹。但获得世界银行贷款要通过一整套设计合理的严格审批程序。近年来俄罗斯向世界银行申报的贷款项目多为急功近利型的论证方案,被审查通过的寥寥无几。
  4. 企业资助与投资
  企业对教育的资助是教育经费的又一补充来源。俄罗斯最大的尤科斯石油股份公司在被分割前就曾每年拨出高达5 000万美元用于社会各种公益项目。其前任总裁霍氏是俄罗斯商人中几乎唯一对俄罗斯教育给予实际资助的人。在该项目框架下,公司投入3亿卢布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7 家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因特网培训中心,已为数百万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培训。尤科斯公司每年赞助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1.5亿卢布,支付9 000万卢布用于“新文明青年组织”,同时还有9 000万卢布用于支持教育机构的基建及大中小学校的维修。
  5. 向学生收费
  靠收费解决国家预算经费的不足,是俄罗斯政府为推进教育走向市场的一种策略。俄罗斯大学实行学分制。视专业不同,本科学制4~5年,硕士生2~3年,博士生3年。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收费标准各不相同。如,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平均每人每年的学费为2 000美元,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平均每人每年的学费为4 000美元。除第一年增加必要的手续费用外,还要加上食宿费、医疗保险等追加费用。
  6. 与国外联合办学获得学费
  俄罗斯独立后,为加快高等教育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各大学纷纷效仿欧美高校走出国门,开展联合办学。以2+2(外国学生2年在本国学习,2年到俄罗斯学习)、2+3(外国学生2年在本国学习,3年到俄罗斯学习)、3+4(外国学生3年在本国学习,4年到俄罗斯学习)等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和博士。
  
  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有格局
  
  当前我国高校经费筹措基本上形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导,以学费收入为主要支撑,以其他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助的全方位筹资体系,呈现出如下基本格局。
  1. 财政拨款占学校经费的份额呈下降趋势,但仍是经费筹措主渠道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逐渐向个人倾斜,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逐年下降之势。在此情况下,国家对各方面的投入都会受到影响,而首当其冲的是教育投入。尽管政府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但由于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缓慢。就全国而言,公立高校财政拨款占学校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
  2. 学费收入
  学费收入占学校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但近期依此而扩大高等教育筹资能力的潜力有限。1997 年,我国高校统一实行招生并轨后,普通高校生均交学费2 500~3 000元,约占经常性成本的25%。就全国公立学校生均经费的构成来看,生均总支出1995年为8 280元,而2000年达到15 974元,其中生均经常性支出是12 815元,基建费3 160元。在2000年的经常费用支出中,政府拨款7 300元,学杂费3 550元,学杂费相当于政府财政拨款的一半左右,占生均总支出的比例为22.2%,占经常费用的27.7%。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费占经常性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但一味寄希望于提高学费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费价格体系不尽合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研究如何在总体学费水平适当提高的前提下,重构学费价格体系,实行差异收费制度,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满足不同阶层家庭的求学深造愿望。
  3. 学校创收收入
  学校创收收入可成为学校经费来源的一条渠道,但近期难以成为省属一般院校筹资的重要途径。客观地讲,学校开办校办产业、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既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面向经济主战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加快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弥补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一条有效措施。近几年来,国家赋予了高等学校开展创收活动的自主权,也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许多高等院校通过与学校所在地其他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科技产业试验区,与有关单位联合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与地方联办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开展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了高等学校在人才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潜力,增加了学校的经济收入,弥补了学校经费不足。据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002.9.26)报道,复旦大学通过投资兴建公司,将自主开发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利润,2001年全年净赚2 300万美元。另据统计,北大、清华的校办企业每年为学校创收4 000多万元,相当于学校财政拨款的40%;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每年创收2 000万元,几乎相当于学校的财政拨款,直接支持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但这一有效的筹资渠道,对为数众多的普通省属高校来讲,目前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因为现有的省属高校整体上在全国的影响还较弱,科研转化能力较低,尚不具备在此方面有所作为的条件。

《中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