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叙职履职报告 > 内容

2019上半年政务服务工作总结四篇 2019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5 08:11:13     阅读:

2019上半年政务服务工作总结四篇 2019上半年政务服务工作总结四篇 (篇一) **年以来,在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行政审批服务局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既定的各项目标工作,现就行政审批服务局**年上半年政务服务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最大程度便企利民,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上半年,市民大厅受理申请185.4万件,办结184.9万件;
行政审批服务局受理8.96万件,办结8.75万件,其中网上办件1.49万件,审批改备案办件7725件,按期办结率100%。市辖区新登记企业6009户,注册资本502.08亿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多维度、多形式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三转一高”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以支部学习为主体,以“四新”微信学习为辅助,采用集中学、个人学和“微信”学相结合的方式,已组织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8次,各支部专题学习会2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14篇,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党员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增强党员意识,充分发挥“走在前,做表率”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局各个层面迅速铺开学习热潮。

(二)全面开展第二轮行政审批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绿色 高端 和谐 宜居”城市发展理念,以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为目标,紧扣企业注册准入准营和建设项目报批两条主线,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和审批模式,着力构建全国最优的“商事登记”和“项目审批”银川样板。

1.顶层设计,科学决策。市委、政府出台了推进“放管服”改革意见和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方案,为第二轮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在有贤常务副市长的带领下,在编办的支持下,半月召开一次专题推进会,我们完成了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论证制定,今年1月改革工作全面铺开。

2.创新商事服务模式,将企业开办控制在一个工作日以内。审批局联合税务、银行共同改革,将“服”的内容由政务服务拓展到公共服务,变办事人来回跑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人员跑,实现开办企业只需跑一次,一个工作日内办结。自改革以来,共办理新企业设立登记6009件,其中通过“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模式取得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1884家企业,占比31.35%,企业开办平均用时1.5个工作日,比改革前减少4.3个工作日。目前,全国企业开办平均用时为20个工作日,上海市将企业开办控制在5个工作日以内,银川市已成为全国企业开办用时最短的城市。

3.集成项目审批要素,将项目报批用时控制在30个工作日以内。将项目审批分为立项、施工、验收三个阶段,发挥审批服务局事项集成优势,打破事项前后置关系,重新塑造审批流程,申请人提交一份资料,即可一触即发、全面启动集成审批,审批效率比改革前再提速一倍。自改革以来,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审查到施工许可最短用时26个工作日,平均用时44个工作日,比改革前58.6个工作日再提速24.9%,比审批局成立时的109个工作日提高了近2.5倍,银川市已成为全国项目报批用时最短的城市之一。

4.重塑内部流程,为二轮改革提供人力支撑。打破处室依政府部门设置惯例,创造性推出按照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设置处室。设立市场服务一处、二处负责准入,准营。设立立项审查处、施工许可处、勘查验收处负责项目招标前、后及建成后的审批办理。新设企业项目服务处重点为“两园三区”以及三区重点项目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新设业务督办处加强审批业务分析和督查督办,为推进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5.构建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全面开启“1+N不见面”审批模式。按照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重设各类资质审批,推出“药店”“医院”“学校”“影院”等72份菜单,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成一揽子事项,方便了办事群众,节省了办事开支,激发了创业热情。改革推出以来共为企业节省开支500余万元。

6.稳步推出“六大创新”,确保第二轮改革增速提效。先后推出“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验合一”“多证合一”“多表合一”“多窗合一”等组合拳,努力解决项目“评价多、图审慢、验收繁”等突出问题。一是上线“多评合一”服务平台。平台已于6月25日上线,已有41家中介机构入驻平台,起草了《银川市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银川市“多评合一”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上报市政府研究。二是搭建“多图联审”服务平台。全市4家图审机构中已有2家机构进驻大厅并通过平台开展工作,已完成56个项目的审图,另外2家已经对接,规划局审图处室即将入驻。三是探索“多验合一”。平台正在加快研发,预计7月底可以完成,起草了《银川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办法》《银川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操作规程》及银川市建设项目多验合一流程图,已广泛征集企业意见,正在抓紧修改中。四是推行“多窗合一”。设置46个综合窗口,实行事项“大分类、小综合”和“内部流转,并联审批”的办理模式,减少企业、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五是落实“多证合一”工作。严格执行自治区相关规定,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将《旅行社分社备案登记证明》等28个登记备案证、照、表合并登记,由我局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企业不再另行办理其他备案事项登记。六是优化“多表合一”。在原有“一表通”的基础上,按照合法、合理原则,优化、固化表格内容,以期达到更加便民化的办事需求。

(三)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搭建银川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推进平台四级全覆盖。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是“智慧政务”项目整个系统运行和数据应用的基础。针对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办理模式,按照全市政务服务部门包括各县(市)区使用同一个平台的思路,启动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研发工作。目前,已与自治区“政务云”打通了数据接口,正在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抓紧对市级以及县(市)区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整理录入,拟于7月中旬试运行。

2.加快推进“两不出”工作。一是企业项目审批不出园区。通过延伸服务网络、建立项目服务库、形成工作动态监控图、制定五项企业注册便利化措施、提供涵盖审批、税务、银行、图审业务等内容的“一揽子”保姆式服务,初步形成“一网一库一图一套举措一个团队”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帮助园区39家企业完成注册,积极跟进服务银川经开区汉尧石墨烯、中关村双创园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等61个重点项目,助推了项目早落地快建设。二是群众常办便民服务事项不出社区。抓紧研发政务服务ATM机,与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密切合作,研发政务服务ATM机,争取本月完成50台投放安装工作,实现食品经营许可证、互联网医师认证等20项便民事项社区办理,让群众不出社区24小时“不打烊”可办。

3.加速推进“电子证照”推广应用。按照《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的通知》(银政办发〔**〕121号)文件要求,印发了《关于报送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工作推进情况的通知》,督促各部门根据任务分工加快做好本部门存量证照的电子化工作,争取实现电子证照再扩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四)以“不见面、马上办”为目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 按照国务院“四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起草了《关于深化“不见面 马上办”改革 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已进入意见征求阶段。全面梳理了1334项政务服务事项,对市民大厅办理的789项事项推行分类办理,对545项仍然由政府部门办理的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力争早日实现“不见面、不跑腿、不打烊”的便民化服务,目前,已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80%可不见面办理。一是推行马上办。实行办理时间按分钟、按小时计时,梳理出“马上办”事项287项,其中189个事项按分钟计时,98个事项按小时计时,切实减少群众等候时间。二是推行网上办。今年新增可网上办理事项667项,全市网上办理事项达1067项,占比80%,争取年内增至85%。三是推行就近办。按照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在自治区统一规定35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街道(社区)、乡镇(村)办理的基础上,我市又筛选个体工商户、医师护士注册等25项事项下沉办理,使群众就近可办事项达60项。四是推行一次办。梳理出不动产登记等154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事项,一审一核一次办结,最多跑一次。五是开展不见面工作培训,做好自治区派发事项的录入承接。组织市直各部门、进驻市民大厅各单位、县(市)区政务中心100余人参加不见面审批服务工作培训,邀区政务中心对国务院、自治区有关“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模式等政策进行解读,对宁夏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系统要素录入操作进行讲解。组织市直40个部门在市民大厅集中开展事项录入,重点指导、解决事项录入突出问题,确保事项录入工作取得实效。

结合“三转一高”活动,开展全市便民服务大整治、大提升工作 按照“三转一高”活动要求,深挖全市政务服务便民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作风转变促政务服务优化。

1.对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开展深入研究分析。印发《关于对各县(市)区政务服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通知》,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对6个县(市)区、19个乡镇(街道)、21个村(社区)进行调研,对基层民生中心、代办点等人员、机构、硬件、办理事项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对“便民服务开展情况、开具的各类证明、事权调整建议”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6次,收集问题28个,切实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2.提请市政府下发《银川市便民服务工作整改方案》(银政办发〔**〕104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十省百家办事大厅暗访督查和改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专题调研情况的通报》和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关于市民大厅便民服务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志刚书记的批示精神,成立了由杨有贤同志为组长的问题整改领导小组,按照突发问题立即整改,服务问题限时整改、机制问题建立长效方案解决的原则明确了8个方面48条具体整改措施,目前18项已整改到位,18项正在抓紧落实,还有12项正在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将整改工作由市民大厅相关部门扩大到全市各县(市)区四级政务服务相关机构,真正使群众满意。

3.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推行“开门问需,你问我帮”意见建议大征集活动。7月5日已召开第一期“办成一件事,我要等多久”问政会,共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问题20条、建议2条,征集问题中12条现场解决解答,8条限期整改。以后,我们将每月举办不同主题的问政会,广泛征集意见,主动查摆问题,持续优化服务质量。

(六)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1.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与中标院、天津师范大学合作,以“银川政务服务标准化”列入国家试点为契机,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制定《银川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行服务设施、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队伍建设、考核监督、内部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标准化,努力建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最大限度杜绝权力寻租,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打造规范、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政务服务“银川模式”。近期将开展市、县两级工作培训。与市编办共同梳理市设政务服务事项,先后确定了39项市设行政职权事项和4项公共服务事项,经市政府同意后公布。对照《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服务指南编制规范》,统一规范了市民大厅各单位的办事指南。

2.积极开展银川市营商环境评价。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指标,与中标院合作,客观、全面评价银川营商环境现状情况,通过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发掘当前银川营商环境中的缺失与短板,邀请长江学者在全市做优化营商环境专场报告,进一步解放思想。目前,已完成《银川市营商环境评价与改善工作方案》,争取10月底前发布《银川营商环境现状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银川市改善营商环境指导意见》。

(七)强化部门联动,确保放管结合到位。

1.审批信息向监管部门全公开。一是完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将审批信息全量数据通过“审管互动平台”精准推送给市级各监管单位,做到行政审批信息全部对各监管单位公开,实现审管无缝衔接。二是实行审管互动平台使用情况定期通报制度,进一步督促市直各部门加强对审管互动平台的使用,实现审管信息及时共享互用。上半年审管互动平台推送信息4982条,查看数量505条,接受查看量为10.1%。

2.审批信息向社会全公开。修订了《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按照“五公开”原则,主动公开事项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窗口权限等信息。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作为公开的重点,实行动态管理,在网站政务信息公开19820余条,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八)打造“管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环境更精美”的市民大厅 一是强作风。持续开展政务服务系统“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政务服务环境优化,放大“阳光审批”成效,最大限度杜绝权力寻租。实行联合现场巡查,对窗口工作作风、服务礼仪、大厅运行管理及改革举措落实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巡查督办,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印发巡查情况通报6期,查找问题273件,整改率97%,“亲切阳光、贴心高效”的服务理念处处体现在服务岗位上。二是筑基础。加强阵地建设,起草《银川市市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方案》计划在市民大厅五楼建设占地面积680平米的市民党群服务中心,目前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深入开展超五星级大厅创建活动,以智慧精准服务年为抓手,着力打造“管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环境更精美”的市民大厅。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持续开展“四新”微信学习。上半年,共开展86次主题讨论,分享4198篇文章,下发通报6期,归集编辑了6期《放·管·服 前沿》刊物,干部学习积极性高涨,工作视野和思路进一步拓宽。组织参加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放管服”改革培训班,通过专题辅导、交流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改革、服务发展的本领。开展专题研究,积极与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将银川“放管服”改革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扩大改革影响力。三是建机制。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区、市相关文件,起草、修订了《干部职工外出请销假报告制度》《勘验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修订)》《因公出差管理制度(修订)》;
建立《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专家库管理制度》《关于审批流程“六严格六严禁”的通知》,营造便利的投资环境,最大限度地杜绝和防止权力寻租,形成以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四是组队伍。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组织实施审批服务局正科级领导干部和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为推进第二轮改革,进行内部处室和人员的优化调整,加大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力度;
组织评选**年度政务服务系统“最美微笑服务政务人”10名、“最美微笑服务政务人提名奖”10名,以身边的榜样为示范,带动全体干部职工优化服务;
制定《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ABC岗位工作制度》,形成一岗多人、一人多岗干部培养机制。

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信息系统整合难度大。银川市行政审批系统由于建设使用早、已形成了较为独立的运行模式,作为自治区“政务云”的延伸和丰富,在与自治区“一张网”对接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实现深度融合。

二是“不见面、马上办”模式推广不理想,办件量不大。一方面是网络申报便捷度不够,群众不愿意用;
另一方面电子印章的全社会推广、申报材料电子化、电子文档合法化等问题,还有部门重视程度、群众办事习惯等都成为影响“不见面、马上办”模式推广的障碍。

三是政务服务与企业、群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务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民大厅办理的789项各类政务事项,因事项高度集中,曾被广泛赞誉,但近年以来,大厅办件量节节攀升,今年上半年,市民大厅日均办件量从**年底的1.1万件增加到1.7万件,人流量从1.3万人增加到1.9万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医保中心等部门,因办件量大,早到、晚回的工作情况已成为常态,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压力大,一些群众办事排队长、等候久、往返多的问题逐步凸显;
此外,全市尚有545项政务服务事项没有进厅办理,来回跑的问题较为突出,群众对此多有怨言。同时,政务服务事项下放、整合力度不够,在改革过程中过分强调事项集中,对于群众受众面广、办件量多的事项如何下放、下放哪一级、下放是否能接住,研究不多,思路不广。

四是机构职能与改革任务不匹配。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自成立以来加挂银川市政务服务中心牌子,一直以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运行,目前仅有运行监管处4名工作人员承担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工作,除承担市民大厅管理和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指导外,还要承担繁重的“放管服”改革任务,以及不见面审批改革的具体落实,“小马拉大车”,主动牵引、积极推进改革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市县政务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机构弱、人员少,与承担的任务不匹配。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总体部署与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要求,以“首府意识、首府标准、追求卓越、示范引领”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理念,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更加优质地“服”,加快构建“不见面,马上办”的审批模式,力争做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申、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努力争当全国“放管服”改革排头兵。

一是加速政务服务便民化工作推进。以政务服务便利化为核心,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联合办、集中办”,9月底前公布目录。分阶段对审批服务事项实施“下放一批、优化一批、整合一批、打通一批”确保7月底前梳理出第一批、10月底梳理出第二批。

二是进一步巩固“第二轮改革”成果。不断完善“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建设项目立项施工审批30个工作日完成模式。围绕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梗阻和瓶颈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力争年底全面实现改革预期目标。

三是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与中标院的合作,推进标准化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涵盖政务服务“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政务服务“银川模式”。提前完成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验收。

四是全力推进与“政务云”的融合,不断优化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办事体系。进一步加快与“政务云”的各项对接工作,加快银川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整体架构建设,完善系统信息共享功能,实现市级部门、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通。

五是推出多种网上办事途径,推进“不见面、马上办”工作落实。丰富“银川网上市民大厅”功能和内容,增加便民服务类项目种类,协调做好便民系统的接入。力争9月前完成手机APP和微信服务平台的研发,推出口袋版网上办事大厅。优化完善“证照云”平台功能,做好电子证照数据信息共享工作,普及电子证照的应用。加快政务服务ATM机终端建设,力争3年内完成投放200台的目标任务。

(篇二) 按照《中共**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改革任务总台账》(办〔**〕19号)要求,现将区政府办公室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打牢基础。按照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统一部署,我区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梳理我区行政许可事项。同时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清单录入工作部署会,开展专题培训,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填报等具体业务进行讲解及操作演示。

(二)严格把关。实行清单录入和录入要素审核分工负责机制,由区政府办、法制办、编办联合把关,对入库事项的设立依据、提报材料依据、承诺时限、录入规范等内容进行审核,驳回不符合要求的事项,督促有关部门及时修改,确保录入事项合法合规、各项数据规范完整。

(三)清单上网。通过梳理、细化政务服务事项和优化流程,借助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将前期编制完成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统一录入。截至目前,区本级154条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上网。

(四)延伸拓展。今年来,按照省、市统一要求,“互联网+政务服务”范围扩大(增加了公共服务事项和其他依申请类权力事项),同时将触角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我们及时召开了工作动员会暨业务培训会,目前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事项已编制完成,累计认领公共服务事项5800多条。已初步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网上办理事项达到90%。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按照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统一部署,**年12月31日前,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做到整体联动、一网通办、全程留痕,与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使基层群众办事“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门”,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篇三) **年,县环保局立足本职,创新思路,不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扎实做好政府网站部门信息公开平台的补充和更新,认真开展信息公开日常基础性工作,将信息公开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现将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熊文胜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副局长詹忠明任副组长、其他分管领导和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把政务公开的总体任务分解、细化、量化,明确落实到具体责任股室和股室责任人头上。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和监督等制度,逐步规范和完善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推向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三是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对在政务公开和信息报送工作中发生瞒报、拒报、少报、缓报、错报的行为,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股室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对做出突出成绩的责任股室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二)提高公开质量 一是公开的内容更加充实。对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形式、政务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二是公开的时间更加及时。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三是公开重点更加突出。把建设项目审批、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质量信息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提高自身行政管理水平相结合,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通过推行政务公开,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的运行,防止暗箱操作,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并且在不断总结反腐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促进政务公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大公开力度 一是明确主要公开形式。以县人民政府网站为总平台建立环保网页,设置了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内容涵盖业务信息、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计划总结、组织机构、人事信息、行政职权、办事指南等政务信息资源。落实专人负责对网站进行更新和日常维护,及时向政府门户网站提供各类信息。二是强化办事窗口管理。按照上级规定,我局具有行政审批许可的事项全部进入政务中心办理,并按规定时限办结。选派工作认真、经验丰富的两名工作人员到政务中心工作,并根据电子政务的需要,确定了业务股室参与该项工作。以“规范、便民、廉洁、高效”为宗旨,凡在大厅办理的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审批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政策依据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三是实现了环保信息公开和县长信箱交办件、智慧蓝山综合平台、网上信访投诉答复的一体化操作,简化了政务信息工作程序,确保了本部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四是加大了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年,县环保局经梳理后保留行政许可4项、行政处罚61项、行政强制5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检查6项、其他行政权力8项共85项行政权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时通过政府采编系统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环保政务信息共121条,其中:环保工作动态信息93条、全县环境质量简报12条、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答复3件、环保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条、机构职责人事信息1条;
办理政府网站“县长信箱”环境信访交办件4件,办理智慧蓝山综合平台环境信访交办件1件,进一步加强了在工作信息发布、环保政策解读、社情舆论引导方面的工作主动性。

(四)强化监督检查 一是强化督查制度。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搞半公开、假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二是推行通报制度。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近期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努力做到政府和公共资源配置等重大事项都公开进行,规范运作。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环保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实行决策前的社会通报、公示,并在决策后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务公开有待进一步规范。环保行政许可涉及的项目和内容较多,各级环保部门的审批权限需要进一步清理,审批工作程序需要进一步规范。二是网上办事服务还需进一步充实,拓展服务项目,使《公开目录》更加全面和完善。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等办公自动化应用程度有待提高。三是信息公开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及企业的联系沟通,确保上级业务政策、信息以及企业的工作动态能及时上报、公开。四是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政务公开工作的普及面,实现电子政务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群众的目的。

三、今后工作打算 我局将对本单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对环保的各项核心业务进行规范操作,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管理力度,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开创环保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湖南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对照条例和办法,认真清理我局政务公开事项,查漏补缺,编制更加科学规范的公开目录。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一方面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指南,促使我局政务公开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是对我局办理的行政事项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态度、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继续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对各项办事指南的公开进行进一步细化。从办事者的角度出发,将整个办事流程详细的一次性告知企业、群众,对每个环节的疑难作出说明解释。

(篇四) 今年以来,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提速增效百日服务行动,有效优化政务服务。1-6月份,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申请23.7万件,日均受理1976件,当日办结率87.26%;
市市民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申请116.43万件,工作日日均受理7914件,双休日日均受理4054件,当日办结率81.59%。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6397项,总金额463.37亿元,比增12.3%。

一是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牵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委托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对我市营商环境进行调研评估,形成福州市营商环境现状调研报告及对策报告,客观真实反映出我市当前的营商环境现状。牵头制定《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工作阶段,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确保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牵头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百日会战,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受理窗口数量由95个减少至67个,前台受理人员从169人缩减至112人,申请材料、审批时限进一步减少,办件效率明显提升。加快建立全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通用目录,已完成40个市直单位通用目录审核发布。加快编制全市统一办事指南,已完成24个市直单位办事指南审核。着力提升电子证照应用率,大力宣传电子证照应用的基础知识及便利服务,提升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知晓率,鼓励企业使用电子证照在线申报,进一步推动电子证照生成与应用,市行政服务中心电子证照应用率达39.46%。着力提升网办申报率,推动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星级向“五星级”转化,提高全流程网办事项数,网上申报量占总办件数的51.35%。

三是实施告知承诺制服务。制定了《福州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行行政审批服务告知承诺制的办法(试行)》,在市本级和县(市)区同步实施告知承诺制服务,系统梳理符合告知承诺制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针对企业设立登记、投资项目审批等企业、群众办件量大且较为关注的事项,结合信用社会体系建设,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目前,全市共有22个部门、180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实施告知承诺制事项范围及数量居全省之首。

四是压缩事项办理时限。贯彻落实《福州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若干规定(试行)》,对办理时限未压缩至法定时限30%以内的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梳理,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市公证处、不动产登记等群众关注的一批热点事项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30%以内的事项占总入驻事项的95.66%,办事效率明显提升。

五是优化社区政务服务。制定《福州市村居(社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村居(社区)政务服务管理机制,搭建综合受理平台,市级23个部门的94个事项下沉至社区综合受理平台上办理。健全完善平台管理、服务运行、协调推进机制,拓展完善推进服务全程公开、实施延伸服务、推广文明服务等服务功能,按照“五个统一”和“三个标准化”要求,推进村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每月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进社区服务活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今年以来已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赴鼓楼区屏山社区、杨桥河南社区提供上门服务,以“走出去”的工作模式,将窗口前移至社区,零距离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打造“家门口”政务服务。

六是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在全省首创年度投标保证金信用免抵押贷款服务,由银行根据投标企业的信用评价核定投标企业的贷款额度、贷款利率,采用信用抵押的方式获取年度投标保证金贷款,今年以来已发放贷款1080万元,有效降低了投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市政府采购网上超市运营规模持续扩大,上架商品扩充至9500余种,成交订单7000余单,累计成交金额1.3亿元,成交量居全省首位。

七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中心管委会领导挂钩联系1300多个“招商**”行动二产落地项目、“抓项目促发展”开竣工项目,紧盯挂钩项目审批进程,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研究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审批。建立中心管委会领导窗口一线巡查服务机制,中心管委会领导每周至少安排半天带队巡查窗口业务办理、标准管理情况,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与服务保障,今年以来共开展24次巡查服务,发现问题43个,已整改32个。建立季度座谈会机制,每季度召开企业代表、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及时收集、认真倾听、合理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采取措施进一步改进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建立窗口先锋队长制,以中心管委会领导为先锋队长,以窗口支部为片区,组建以窗口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先锋队,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2019上半年政务服务工作总结四篇 2019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2019上半年政务服务工作总结四篇 2019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