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叙职履职报告 > 内容

手拉手,共成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8 06:11:43     阅读:


  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的教育是引导,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孩子才能够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本文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研究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特殊性,并且针对这类学生教育中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外来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广东省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列各省第一位,正因如此,省外偏远地区的人们在外出务工时会选择到广东省打工,导致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占有很大的比例,随迁子女在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就成了学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引导,每天与小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行为能够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孩子在学校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其实就是家长对学习的态度的映射,我校有1500多个学生,其中超过60%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过对这类学生的观察,以及与其家长的沟通,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家长比较重视教育,学生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还有一类家长送孩子入学的目的仅是大人在打工,没有时间带孩子,这样不重视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类孩子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特殊性
  小学时期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与我校其他学生的教育情况相比,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家庭环境变迁,在我校务工的外来人员大多数是来自外省偏远的农村,原有的家庭生活环境比较落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孩子跟随父母从偏远农村到城镇,生活习惯有所改变,心理方面会比较敏感。其次是缺乏沟通性,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是农村劳动力剩余,工作比较繁忙,孩子在父母身边,但是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因此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容易造成沟通障碍。第三就是经济方面的特殊性,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收入有限,在投入到孩子教育中的经费也十分有限,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3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工作繁忙,休息时间比较少,对孩子教育投入的时间也比较少,甚至有些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依赖于学校。当教师想开家长会或者家访等活动时,家长也无法参加。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教师不了解孩子放学后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其次是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外来务工人员具有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很多父母对教育不够重视,孩子的成绩好坏无法引起家长的思考。这样淡薄的家庭教育意识,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4]。比如学校倡议学生课余多看书,但是有些家长从不鼓励、陪伴孩子读书,也极少在读书上给孩子花钱,也不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等,甚至任由孩子看电视、打游戏。另外在孩子教育方面,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家中难以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当孩子成绩下落时,家長往往会采取批评、责骂等方式,使孩子厌倦学习,甚至害怕考试。第三是教师教育方式不正确,对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除了来自孩子父母,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学校,刚来到陌生环境的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胆怯与好奇的心理,随迁子女在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受家乡影响会与其他学生有所不同,教师如果教育方式不恰当,孩子会出现不喜欢与人交流等问题。最后是随迁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外来人员的工作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容易焦虑、缺乏安全感等问题。并且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也会导致孩子变得孤单。
  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路径分析
  4.1  帮助外来务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才能使孩子受到完整的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如果家长十分忙碌,教师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研究更多的沟通方式。
  4.2  加强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
  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开展了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在与外来务工人员联系,了解孩子教育问题,可以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家访等方式,增加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次数。比如学校在组织活动时,可以将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拍照、录制小视频,然后发到家长的微信中,家长在工作闲暇之余,就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学校也可以将一些教育类的建议通过短信息、家校通、家长信、家长会等方式传达给家长,潜移默化地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其重视孩子的学习。
  4.3  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迁子女受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原来生活环境的影响,到新环境中,心理比较敏感、封闭,难以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有所“偏爱”,平时遇到他们主动问好打招呼,经常找他们聊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们一起做课间游戏,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调动他们进步的内心因素;鼓励、带动同班同学与他们做朋友,建立团结有爱的班集体,让孩子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落后的原因,课堂上分层教学、分层评价,给他们思考、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4  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上文中有提高关于经济条件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挣来的钱都是辛苦钱,因此在消费时会将温饱问题放在首位,其次是储存积蓄,在他们心里,其他花销都属于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因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比较薄弱。读书可以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认识世界,读书是开阔孩子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读书,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也应该想办法帮助这些孩子。比如组织读书角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教师起带头作用,将家中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带到班级读书角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将家中的课外读书带到班级中,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组织读书角活动,可以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够读课外书,通过大家一起读书的模式,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够更快的融入到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4.5  改善、融洽亲子关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为了给家长与孩子创造交流的机会,我校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节假日开放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兴趣班,优先留守儿童、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参加,并开展亲子同乐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趣味游园活动、观看孩子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家长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来,有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构建。
  5  总结
  综上所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以我校为例,半数以上为随迁子女,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尽量帮助随迁子女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解决的关键还是需要与家长进行多沟通,给家长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放学以后,仍然能够生活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吕金铨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光陆.解释学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内涵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15
  [2]向帮华. 弱势权利重塑: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学权刍议[J].教育评论,2017
  [3]陈丽.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类学校公益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内涵价值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4]熊少严.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儿童社会融合[J].教育:周刊,2017(37):71-75.

《手拉手,共成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手拉手,共成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