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其他述职报告 > 内容

新加坡与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同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6:34     阅读:


  摘 要:新加坡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政策体制、课程管理等方面,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很值得我国基础教育学习与借鉴。我国十二五规划要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兴国,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较新中两国基础教育的异同,能更深刻地感受与认识新加坡基础教育,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中国;基础教育;相同点;不同点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9-0004-04
  
  一、新加坡与中国基础教育的相同点
  
  1.基础教育都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两国都将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的核心。
  2.基础教育都密切配合经济发展。
  两国都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都注重分阶段、有步骤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国家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变。
  3.既重視精英教育,又重視多元人才的培养。
  两国都重視对精英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都有专门的“天才教育”。两国在执行”天才教育”政策上的相同之处:(1)实施特殊教育的起始年龄相近。(2)教材都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对教材不做具体限定,允许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改编,这是中新两国在超常教育教材方面的共同点。(3)均采用单独教学班的形式。(4)重視学用结合。课外活动丰富多彩,都注重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社会实践、研究等。(5)重視评估和反馈。新加坡非常重視对天才教育计划的评估,中国的各实验学校也越来越重視对超常学生的追踪调查,根据反馈的信息进一步深入进行实验班的教育改革。同时,两国又都有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分类培养。
  4.教育体制上实行分流制。
  两国都实行分流制,以建立对多元智能学生的多种培养途径,但新加坡是在小四首次分流,中国是在初中后。
  5.坚持德育为首。
  两国都注重德育,将国家意识、国家责任、个人素养、团队精神等作为最主要的教育目标。尤其新加坡是以此来培养精英人才,来加强多元化、多民族国家的管理,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1990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四求同存异,协商共识;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注重对儒家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6.重視教学质量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两国都重視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改革,目的都是通过不同课程培养学生优质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意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执行力、创新力及创造力等,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与心理,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需求的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
  7.重視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人本化管理。
  两国都注重对教师职前、职后的培训,注重吸纳多方人才充实教师力量,注重对教师的发展性管理。如:鼓励教师不断进行学历提升;注重抓教师的职后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监督保障政策都比较完善等等,通过实施系列聘用、考核、晋升、福利、退休金等教育人力管理政策,把教师队伍按照一个专业组织来管理,直接规范教师的职业生活,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
  8.实行对学校的督导与评估制度。
  两国都实施对学校的定期督导与评估制度,都有政府专门的部门和官员专门负责,都注重通过督导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新加坡与中国基础教育的不同点
  
  新中两国在教育政策、组织实施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国情背景的差异、教育理念的差异、教育制度的差异,又使教育呈现的许多視角都存在着不同之处。
  (一)在对教育战略定位方面。
  1.新加坡:新加坡教育战略定位更注重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
  (1)其教育宗旨:借助教育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多元种族社会;使教育成为开发新加坡仅有的教育资源即人力的手段。因此,国家在政策、体制、财政等方面全力支持教育。
  (2)在人才培养方向、类别上更加实用化,既注重精英教育,实施“天才教育计划”,又注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培养技能型人才。
  (3)在教育体系、层级、模式上更加灵活,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国内外教育之间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网络。
  (4)在教育观念、視野及思路上更加开放,注重对其他国家优秀学生的引入等。
  2.中国:多年来,对教育的定位在认识层面是准确的,但在实施层面还很欠缺,一是没有找到发挥教育战略核心作用的有效载体;二是大众最关注的还是拔尖人才的培养,应试教育的痕迹根深蒂固;三是各类教育以及地区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导致对教育政策、资金投入等政策不能及时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探索与深入,我国已经将教育处于优先发展、创新发展的地位,这是最近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刚刚明确提出的,教育创新、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宗旨。
  (二)在国家教育投入方面。
  1.新加坡:教育投资的特点:充足、均衡、系统。
  (1)占GDP比例大。1997年的教育支出是51.9亿新元,比1996年的33.79亿新元又有大幅度提升。
  (2)占财政开支比例大。从1997年 — 2004年新加坡的教育投资数额,基本是仅次于国防开支,排在第二位,占财政开支的21.01%。
  (3)发展开支占教育投资的比例大。新加坡教育发展开支占教育总投资的26%,发展开支占经常开支的比例更高,达到了35%。在教育的发展上,特别注意了耗资庞大的资讯科技教育总计划、建造新学校计划、翻新旧学校计划、教育储蓄计划、征聘教师计划、经济援助金计划、进取基金计划、海外姐妹校基金计划及改善教育服务待遇金等计划的实施。
  (4)注重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新加坡对小学、中学、初院、工艺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和大学的正常开支比例是1.00 : 1.56 :2.40 :2.52 :2.89 :4.59。
  (5)新加坡教育投资的重点领域。更注重资讯科技教育、学校重建、教育储蓄、教师队伍建设、捐助贫困家庭学生等投资;设立各种奖学金及基金等。
  2.中国:教育投资的特点:数量、结构不完备。
  (1)总体不足。以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指标为例,1992年世界各国水平为5.1%,其中发达国家为4.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的4%的目标。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统计,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约占全世界公共教育支出的1.2%,而负担的三级正规教育学生却占全球约20%,中国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2)发展的资金比例低。中国的生均共用经费占生均事业费的比例(以2004年为标准)按小学、中学、高中、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来算,分别为:10.32%、13.21%、16.51%、14.53%和41.39%。
  (3)地域、城乡之间教育投资存在差距。教育投资差距继续扩大。设备配置地域差距比较明显。人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依然很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还很大。
  (三)在分流制度方面。
  1.新加坡:
  (1)整个教育体系呈现出“多渠道、相互通畅、课程同异相兼”的特点。
  (2)多元化教育体系下的早期分流制度更加灵活。
  首先,在小学方面,EM1及 EM2两种源流的课程合并。
  其次,在中学方面,普通(学术)课程和普通(工艺)课程的学生可以选修几门程度较高或学习进度较快的科目或转入其他课程就读。
  此外,还实行直通车计划 ,即学校让成绩优异的普通(学术)学生不用参加初级水准考试,直升中学。计划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新加坡与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同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加坡与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同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