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其他述职报告 > 内容

在旧报刊中寻找西南联大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11:19     阅读:


  今年是西南联大正式创办八十周年。这所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由迁至西南后方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为一体的中国名校,在艰苦卓绝的共赴“国难”历程中,创造了与全民族全面抗战同步,整整八年的为国育才、教育救国的历史奇迹。
  岁月流逝,史事尘封,回首往事,文献难求。如今,“西南联大”的名字,对于稍微熟悉近代文史的读者来言,虽然并不陌生,但恐怕也未必十分了解。笔者经年搜求,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旧报刊中,偶尔能零星窥见西南联大的星光熠熠,还不时结合相关史料为之钩沉索稽一番,便会有一些难得的发现与惊喜。

1938年12月1日:西南联大开学了!


  1938年12月18日,香港《立报》刊出一篇题为《西南联大概况》的报道,辗转向日军铁蹄下的中国学子们传达了一个令人鼓舞的讯息:“西南联大开学了!”据报道,西南联大在云南昆明于當年12月1日开学,12月8日正式上课,全校新、旧同学及转学者共计一千六百余人。
  须知,当时北平、上海等地已被日军侵占,要想在一份普通的国内报纸上刊发“西南联大开学了”的消息并不容易——“沦陷区”被日军实行消息封锁政策,没有新闻自由,这一消息只能辗转千里,秘密转移到当时还是“自由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还有一定新闻自由的香港去发布了(即便如此,当年香港报纸版面上凡涉及日方内容,亦一律以X替代“日”字,以避免日方干扰破坏)。且看这西南联大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能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如此引人注目呢?报道原文如下:
  西南联大概况
  各院系主席人选略有变更
  新、旧同学一千六百余人
  本月一日开学八日上课
  【昆明通信】西南联大于十二月一日开学,定八日正式上课。记者昨访该校负责人,据谈:现全校新、旧同学及转学者计一千六百余人,其第二次补考学生亦将于日内放榜,以后当再有增加。关于该校组织仍多照旧,惟院系主席人选略有变更。兹将该校组织系统及人选揭载于后:
  教务组织:(一)常务委员办公室,常委蒋梦麟、张伯岑、梅贻琦,秘书主任杨振声,秘书章廷谦、沈肃文。(二)总务处,总务长沈履,文书组主任沈津,会计组主任沈展拔,出纳组主任王家祥。(三)教务处,教务长樊际昌,注册组主任朱荫章,副主任薛德成,军训队队长张伯苓,副队长马约翰、樊际昌,主任教官毛鸿,体育组主任马约翰。
  学院组织:(四)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中国文学系主席朱自清,外国文学系主席叶公超,历史社会学主席刘崇宏,哲学心理教育系主席汤用彤。(五)法商学院院长陈序经,政治学系主席张熙若,法律学系主席燕树棠,经济系主席陈岱孙,商学系主席丁佶。(六)理学院院长吴有训,算学系主席江泽涵,物理学系主席饶毓泰,化学系主席杨石光,地质地理气象系主席孙云铸,生物系主席李继纲。(七)工学院院长施嘉炀,土木工程系主席蔡荫,机械工程系主席李辑祥,电机工程系主席赵友民,化学工程系主席张大煜,航空工程系主席庄前鼎。(八)师范学院院长黄子坚,教育系主席邱椿(至于公民训育系、国文系、英语系、史地系、算学系、理化系各系主席,据黄子坚先生语记者,均已内定,惟尚未下聘书)。(九)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主任严文郁。(十)工程处主任王明之。该校各院系新添教授,中国文学系有唐兰、杨振声等,外语系有刘泽荣,化学系有邱定彦,算学系有姜立夫、张希陆,教育系有张彭春,生物系有陈桢,社会历史系有蔡维汉等多人,该校与云大交换代课教授,中文系有闻在宥(云大)、罗庸(联大)等。(十二月五日)
  遥想当年,这一纸从香港发出的“西南联大开学了”的快讯,无论是当年从战火肆虐的抗战前线逃难至香港者看到,还是被辗转多途、流离失所至西南后方者看到,内心是何等震撼与快慰。一所集合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最优秀资源的超级大学,已然顶着日军密布如网的炮火,昂然矗立于中国大西南!
  原来,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举国共赴国难之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率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1月1日开课。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院二十六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联大聚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在办学的八年中,毕业学生约两千人。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4日,梅贻琦在昆明宣布西南联合大学正式结束,三所学校分别北上复员。联大师范学院则留在昆明,改成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成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留下的永久纪念。

“世界教育史的一页”:西南联大的八年


  西南联大存在的八年时光,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946年11月1日,已各自复课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齐聚北平,举办了规模盛大、意义非凡的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庆典。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这里的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是以联大前身长沙临时大学的开课时间为起点的,即从1937年11月1日算起,至1946年11月1日,恰为九周年。
  此时,虽然实体意义上的西南联大这所战时组建的庞大学校业已解散,但在抗战中缔造的联大精神,却让出席此次庆典的师生铭记难忘——梅贻琦、黄子坚、胡适等三校代表到会致辞,追忆过往,也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一笔珍贵的口述史史料。但查阅相关著述,对此次庆典虽略有记述,却始终未见有详细披露者。向来对近现代文教事件记载甚详的《胡适日记》也未有任何记录;此外,无论是胡适还是梅贻琦的晚年忆述也未见提及,这对后世研究者而言,当然是相当遗憾的。
  殊不知,1946年11月2日,北平《世界日报》曾以较大篇幅报道过“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可谓一补前史,为西南联大校史补上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句点”。因资料难得,在此略加整理,转录全文如下:
  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纪念日
  三校热烈联合庆祝
  梅贻琦说:三校合作的精神应该要继续

《在旧报刊中寻找西南联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在旧报刊中寻找西南联大.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