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其他述职报告 > 内容

基于财务治理视角的高校财务监督体系构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2 06:07:00     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社会独立法人地位进一步确立,高校内部经济多元化发展,外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如何规避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防止权力滥用以及“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的发生成为高校财务监督的重点所在,本文试图从财务治理视角着手研究我国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财务监督经验,以此构建完善的高校财务监督体系,以期能真正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保障高校财经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以及高效性,实现高校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务治理  财务监督  监督体系  权力制衡
   一、高校财务治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治理的本质是财权配置的制衡,包括财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在内外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配置,形成财务治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此优化财务治理结构,科学合理地实现财务目标。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高校与企业相互模仿和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多,尤其在财务制度建设方面,改革之后的高校财务与企业财务具有很多相似性和共同点,这决定了财务治理理论在高校和企业中都有应用的价值,它们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比如各方相关者责任、权力、利益都需要明确,财务权力的分散和制约、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等,因此,高校财务治理可以借鉴企业已有的成果。
   借鉴企业财务治理,高校财务治理是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均衡配置,来协调由法律和大学章程规定的高校与政府之间以及高校内部各阶层等利益相关者在大学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及其影响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高校财务决策科学化、权力的制衡和效益的提高,从而保证高校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
   二、我国高校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离不开高校财务治理水平的提高,但是现阶段财务监督权的缺失制约着财务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基于财务治理的视角,我国高校财务监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独立法人地位未真正确立
   我国提出高校法人化管理以来,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政府部门行政式的管理方式使高校独立法人地位仍未实质确立,在财务治理方面,对财政资金的依赖,致使政府在高校财务治理中的行为和角色、责任和权利边界不清,“政校不分”的情况仍一直困扰着高校的实际管理。
   造成独立法人地位难以保障的主要原因在于受计划经济时代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早期的办学从资金来源、招生等方面一直以政府为管理中心,对政府部门的依赖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高校朝着规模扩大化、筹资多元化方向发展,而高校的财务治理很大程度上仍延续着以往的制度习惯,没有清楚认识到政府不再是高校唯一的利益相关主体,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势在必行。所以,只有当高校独立法人地位得到实质性确立,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才是进行财务治理的有效前提。
   (二)经济责任制难以落到实处
   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则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校(院)长经济责任制,并按校内管理层次分别建立起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院)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个层次的各级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度的落实是权责分明的基础,能很好地保障学校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经济责任制缺乏权威部门进行审核并实施奖惩的缺陷问题日益暴露,许多高校出现了财务决策失误的情况,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和财务风险剧增,但包括校长、财务处长等在内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往往难以界定。而且,虽然高校内部都设有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都对相应的责任认定和监督负有一定的权责,但约束和激励机制的缺失,使部门之间经常互相扯皮,难以进行有效的责任审核、责任追究,直接影响相关财经工作。
   (三)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弱化
   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监督的基础,目前大部分高校所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合理、全面,致使相应的作用大打折扣,具体存在以下的问题:(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我国高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但绝大多数的高校校长或副校长并非财经专业专家,对高校财务工作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校领导普遍存在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的管理观念,对高校教育成本的观念淡薄,仅仅重视扩招扩建、教学科研等方面,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未建立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权、责、利定位不清更是使高校领导的权利超越制度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转。(2)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于内部会计控制实践的发展,导致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和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内容不全面表现在部分高校对外投资没有严格规范,决策随意,且未按规定报备及审批,增大投资风险,忽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固定资产分类随意且未进行定期盘点,存货及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出入库松散,增加资产损失风险等;范围不全面表现为忽视对创收经费、横向科研、基金会等的内部会计控制等。
   (四)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不透明
   近年来,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具体包括财务预决算报告、教育收费信息、“三公经费”等的公开。一直以来,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政府管理部门的数据统计需求,在没有强制规定的情况下,受限于传统的财务治理理念,财务部门潜意识上不愿意对包括高校教职工、学生、银行、科研机构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开财务信息,信息不对称情况加剧,致使利益相关者无法获得全面、真实、可靠的高校财务信息,相应的监督职能也无从发挥,例如财务预决算报告,惯例上高校只需上交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但不需对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或者往往局限于独立性受限的校内审计,难以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此外,较之企业财务信息披露,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现阶段普遍没有统一的披露格式和内容,对附注的披露事项约定等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的要求。

《基于财务治理视角的高校财务监督体系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财务治理视角的高校财务监督体系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